查看原文
其他

雾峰林家:三代抗日英豪(附照片)

2015-11-02 浙南林氏源流网


  林祖密任闽南军司令的戎装照。(下载“文汇报”客户端,打开客户端上的“AR扫一扫”选项,扫描带有“”标记的图片,即可观看林家后人口述历史的相关视频。)

直接点击链接浏览:

音频-台湾【雾峰林家】与埔坪村的两岸离愁

林正亨70年前的一封家书 揭开【雾峰林家】的抗日往事

台湾【雾峰林家】:丹心不改--台湾望族抗日史实钩沉

林祖密及【雾峰林家】

(林氏谱序0006)【民国】林幼春《林氏宗庙修谱序》(台湾雾峰林家)


林祖密(字季商)是台湾日据时代放弃日本国籍恢复中国国籍的第一人。图为当时的证书。

  雾峰林家第五代族长林文察为国捐躯后,同治帝追封他为太子少保,故以“宫保第”为自家命名。 本报记者 赵征南 摄

林正亨曾加入中国远征军,图为他1940年的戎装照。(除署名外,均本报资料照片)

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创会会长林光辉(本期制图:薛英艳)



  01版: 要闻 02版: 要闻 03版: 城事 04版: 国际 05版: 国内 06版: 影视 07版: 笔会 08版: 近距离



  雾峰林家:三代抗日英豪(附照片......

  2015年11月01日 星期天


  08



  2015/11/01


  近距离

  雾峰林家:三代抗日英豪(附照片)

  本报记者 赵征南

  日据50年,台湾抗日运动风起云涌。在当时的台湾,很多当地士绅阶层子弟率先站出来,成为抗日的急先锋。来自阿罩雾庄(今台中市雾峰区)的台湾百年林家,是其中的佼佼者。

  与基隆颜家、板桥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陈家并称为“台湾五大家族”的雾峰林家,1746年从漳州渡海到台定居。最早的一辈名叫林石,从第三代林甲寅开始,移居阿罩雾庄(今雾峰)生活。在清朝末年至抗日战争胜利的几十年时光里,几乎完整地参与了台湾近代史的每一个重大事件。这部家族风云以“下厝”系的林文察替清廷平乱始,到林朝栋拒法抗日,再到林祖密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林正亨参加远征军抗战,保国卫民的尚武精神成为家族传统。此外,百年林家还涌现出以“顶厝”系林献堂为代表的文坛巨子,开辟出没有硝烟的第二条抗日战线——非武装抗日,即他们不穿木屐,不说日语,守住中华文化的根,抵制日本的文化侵略,争取台湾人的平等权利。

  雾峰林家的历史,就是台湾近代史的缩影。而林朝栋、林祖密、林正亨,祖孙三代抗日英雄,更是台湾爱国同胞的杰出代表。

  抗战胜利暨台湾光复70周年前夕,本报记者穿越雾风敲开林家“宫保第”的大门,听林家后人和台湾史专家讲述那风云激荡的往事……

  林朝栋:栋军在林宅誓师“宫保第”,可不是谁家宅第都能取的名字。清朝时,只有被封为太子太保及太子少保的官员才能用“宫保第”为自家命名。雾峰林家第五代族长林文察为国捐躯后,同治帝追封他为太子少保。在台湾,现存的“宫保第”唯此一家。

  雾峰林宅是台湾现存规模最大的清代官府宅第,也是全台湾最大的古迹群。它建于19世纪中期,最早只是一座三进院的普通农村建筑,1870年至1895年间,经扩建成为面宽11开间的五进大厝。前三进兼官衙使用,主屋采穿斗式构架,第一进及第五进屋顶采燕尾处理,第四进与第五进间采特殊廊院及穿心亭做法。它浑身上下都遍布着中国建筑文化精华,闽南、苏式、北京,各种风格都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当年建造房屋所用的木材、石料都从大陆渡海运抵,工程的精细部位也都出自大陆的能工巧匠。

  精细到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在这里,光装饰用的花纹就有柿蒂纹、如意纹、双钱纹、绣球纹、卍字纹、葫芦凹、龟背纹、八达纹等至少八种。

  一座跨越三个世纪的老宅,要保留得如此完好,实属不易。林家第九代嫡传人、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创会会长林光辉告诉记者,1999年台湾中部山区发生的“9·21”大地震,令七成以上的房屋损毁。

  不过,林家人没有气馁,他们决定重新修复。“为保护家族记忆,全部都是原样修复。台湾有关部门给我们亿元以上的资金支持,台湾各大高校的有关专家学者也参与了修复工作。”林光辉说。

  迄今为止,对细节的整修仍在继续,可见保护工作的细致。

  林宅重新对外开放后,古色古香的“大花厅”成了游客聚集的第一站。“大花厅”因戏台上方八角藻井有一朵盛开的牡丹花而得名,“花开富贵”。这是目前全台湾硕果仅存的唯一一座福州桧木戏台。

  戏台顶部的鳌鱼,龙头鱼身,意为鱼跃龙门,消灾祈福;戏台下部雕有桃眼狮,融合桃花、莲花、如意等,寓意爱情、事业双双得意;而位于戏台正中央的四足麒麟花纹清楚地表明了林家的地位。“在清朝,麒麟花纹代表一品官衔,狮虎花纹为二品;双足对应的是文官,四足则是武将。这就说明,我高祖父林文察,是清朝的一品武将。”林光辉骄傲地说,“历史上,只出现过两位台湾籍一品武将,一位是嘉义的王得禄,另一位就是雾峰的林文察。”

  林文察,字密卿,因帮助清廷平叛有功,官至一品,36岁时为国战死。林朝栋是林文察的长子,深受其父影响,自幼尚武,熟读兵法。

  现在林家“宫保第”宅院的门檐下,南北两端各“压”着一名兵勇。从样貌上看,似乎是西方人的面孔。“我曾祖父抗法有功,‘栋军’自此发迹,保家卫国,义不容辞。这一南一北屋檐下压着的就是法军水手。”林光辉说。

  当年,为了对抗法军对台湾的入侵,林朝栋奉命带领500名“礼”字营乡勇,前往基隆参战。由于林朝栋的英勇坚忍,在战后绝大多数乡勇被裁撤之时,“礼”字营成为两个被保留的营号之一,此即栋军的前身。当时台湾中部的安危,皆系于栋军。

  走进林宅,只见一块“德同再造”的牌子高高挂起,这是老百姓赠予林朝栋的。在一次“官激民变”的事件处理中,按律参与者皆应问斩,但他不忍杀害乡亲,极力向官府申诉“事因官逼民反”,建言“只诛其首”。当地二十四庄民众获救后,深感其恩,赠其“德同再造”牌匾。

  1894年,在基隆驻守的栋军已发展到10个营,再加上他所能节制的乡勇,总兵力已超过万人。可甲午战争前夕,栋军却被调回台中,由新募粤军镇守狮球岭,此次换防,遭后人诟病。有史学家认为,栋军久守此地,地形较熟,且有实战经验,心甘情愿保卫自己家乡;可紧要关头却被闲置,代之以毫无经验的他乡兵勇,利弊相较,不言而喻。

  台北陷落后,林朝栋曾在“大花厅”誓师。他派人在家门口摆满煤油,欲破釜沉舟与日军决一死战。后来,日军进到桃园,主政台湾的唐景崧内渡,形势突然恶化,他最终做出“内渡大陆,解散栋军”的决定。“解散栋军的原因有两点:第一,清廷连发两封电报,要求正规军缴械,文武官员内渡,如果栋军抵抗,无论输赢,都是抗旨。第二,日军对抵抗力量进行血腥报复,大姑坎、龙潭、十八尖山……屠村烧城是家常便饭。为了保护手下的子弟兵血脉,不能让一路百姓都跟着林家受罪,他还是选择在最后一次出征的戏台解散栋军。”林光辉说。

  林祖密:恢复国籍第一人

  待在大陆的林朝栋,时常忆起栋军曾高喊“打击敌寇,保卫台湾”的口号,以他的性格,在战死前绝不愿意放弃台湾的一寸土地。他曾面见慈禧太后,立下军令状,要带兵夺回台湾,赶走日本人。但慈禧“台湾已割让,不要再提”的回复让他心灰意冷。

  丢失台湾是他心中永远的痛。1904年,郁郁寡欢的林朝栋在上海去世,时年54岁。好在,林家没有就此沉沦。随着林祖密的逐渐成熟,林家步入了一个新时代。“林祖密早就知道,生在世代忠良的林家,决不能苟且偷生,为抗日救国而死是他的宿命。”台湾作家叶蔚南说。

  林祖密原名林资铿,字季商,号祖密。从祖父的密卿、父亲的又密再到祖密,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名字,还有能武能商的卓越才华。林朝栋离台后,林家在台湾还有庞大的财产:水田两万多亩、山地20余万亩,及令人羡慕的樟脑专卖权。

  “但林祖密的志向也不仅仅是赚钱,而是救国救台湾。”叶蔚南告诉记者,“日本对台湾可不是‘和平占领’,他们执行的是惨绝人寰的‘三光政策’。这遭到了台湾各地义勇的猛烈反抗。50年来,反抗日本的大、小武装斗争从未间断。”

  对于义军,林祖密总是暗中倾囊相助。“当时几乎每一名抗日志士被逮捕后遭审判,法官的第一句话都是问‘林季商有没有支持你们?林光辉说,“雾峰林家家大业大,日本人也看上了林祖密在台湾政、经、军等各界的影响力,幻想他出山为官,甚至允诺其出山后会享有日本爵位。这是日据时代,日本唯一一次答应给台湾人以日本贵族称号。日本人自以为‘有奶便是娘’,但我们林家怎么可能?我祖父不愿意当汉奸,当即拒绝,还表示要退出日本国籍。”

  日本当局得知后非常不快,威胁道:“如果退出日本国籍,我们就会低价买进你的樟脑和制糖产业。”1913年,林祖密毅然变卖了大部家产,向日本驻厦门领事馆申请放弃日本国籍。厦门领事认为:“多年观察其行径,季商早以中国人自居而持反日之立场。”

  日本人考虑得十分“慎重”,直到1915年4月,全部手续才完成。林祖密放弃了林季商这个在台湾时用的名字,成为台湾日据时代放弃日本国籍恢复中国国籍的第一人。

  同样在1915年,“余清芳事件”爆发后即遭残酷镇压。从此,台湾大型抗日武装斗争告一段落。武装抗日的失败,让林祖密意识到,以一家之力、一众之力对抗拥有现代化装备的日本侵略军,注定不会成功,只有祖国强大起来,得到祖国的后援,台湾光复才有希望。在迫切需要指引之时,他和孙中山走到了一起。

  1915年,急欲复辟帝制的袁世凯,为了巩固统治,和日本人签订“二十一条”,孙中山对此极为痛恨,邀请林祖密参加讨袁运动。“孤军奋战绝对不行,将日本人赶出台湾必须得到大陆‘母亲’的帮忙。此时的林祖密认为,自己和孙中山有着同样的抗日理想,支持孙中山抗日,对台湾光复而言,是一个好机会。”叶蔚南分析道。

  孙中山对林祖密也非常器重。他邀请林祖密加入中国国民党的前身——中华革命党;之后的1918年,任命其为闽南国民革命军司令,并授予少将军衔;1921年,孙中山率军入桂,调任其为大本营参议,随军进入广西。

  1923年,因叛徒出卖,林祖密落入军阀孙传芳之手。被逮捕后,对方开出条件,说只要林祖密愿意献出一定财产,就可以考虑释放他。可为孙中山付出50万大洋之巨款的他,坚持自己的革命信仰,对旧军阀分文不给。当年,48岁的林祖密被害。

  在林家客厅,挂着林文察、林朝栋、林祖密的肖像,也正是这三代人的贡献,后人赠予雾峰林家“三代民族英雄,百年台湾世家”的美誉。

  林正亨:奉命入缅作战“林祖密之后,雾峰林家的武装抗日传奇就画上句号了吗?”记者问。

  林光辉回答:“林祖密被杀后,五儿子林正亨继承了他的武将衣钵,投身抗日战场,亲眼见证了抗战的胜利、台湾的光复。”

  林正亨出生于厦门鼓浪屿。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林正亨选择投笔从戎,考取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1944年,林正亨奉命入缅作战。在缅中最后一役中,遇到日寇伏击。“当时的他身负16处创伤,出血过多,当场昏死,幸而被战友所救。但其双手手筋折断,后来只能恢复少许功能。”林光辉说。

  他向记者展示了一封林正亨在抗战胜利后写给母亲的家书,可谓血泪真情,上面写道:“在这神圣的战争中,我可算尽了责任。台湾的收复,父亲生平的遗志总算达到了,要是有知,一定会大笑于九泉。我的残废不算什么,国家能获得胜利强盛,故乡同胞能获得光明和自由,我个人粉身碎骨也值得。请母亲不要为我残废而悲伤,应该为家族的光荣而欢笑,你并没有为林家白白教养了我,我现在成了林家第一勇敢和光荣的人物。”

  从林朝栋到嫡孙林正亨,“下厝”系的林家祖孙三代放弃坐享家财的优越生活,出生入死,抗日救台,报效国家。台湾抗日志士丘念台十分理解并敬佩林家的付出,他曾将林祖密等人称为“真义士”,并给出如下评价:“革命不难,舍富贵而革命为难;舍富贵而革命不难,能审国族,辨忠节,而舍富贵以革命为难。台湾林祖密者,盖能此尤难者也。”

  傍晚,记者走出雾峰林家“宫保第”的大门,直射的阳光让人睁不开眼睛。与一般建房时要求坐北朝南不同,林家的正房坐东朝西。林光辉说:“林家所有的建筑都依据祖训而建,正房一律坐东朝西,也就是朝着大陆的方向,以此告诫林家后人,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国和故乡。还有一点,林家花园里草木再茂盛,也永远不会出现一株樱花,只种梅花,只种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花。”

  这就是百年雾峰林家的家国情怀。

  文韬武略,林家无人不抗日——对话林家第九代嫡传人林光辉

  文汇报:有人说,以林家的实力,如果日据时期不坚持抗日,而是采取和日本人合作的态度,林家仍会如日中天,“和日”对林家来说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林家的先辈为什么把“爱国”这一民族大义放在第一位?

  林光辉:“和日”没有希望,林家也不会“和日”。

  从林文察开始,林家以爱国起家。外敌入侵,世代忠良的林家怎么可能袖手旁观?不抗日,祖先的荣耀会毁于一旦。整整50年,从日本人来到日本人走,报纸、资料翻开,雾峰林家没有一天停止抗日,为的是守住台湾中华民族的根。

  文汇报:林家在台湾的抗战“孤单”吗?

  林光辉:当初,林朝栋退回大陆后,没过多久就派林祖密赴台,让他做抗日的“主心骨”。在民心的支持下,“主心骨”的抗日行动才能事半功倍。若是台湾除了林家之外无人抗日,他也没必要把儿子派回来。

  日据时期,台湾最大的民心就是抗日。日本人是一个“有礼无体”的民族,表面上温文尔雅,实际上不成体统,他们对台湾人的凶狠残暴更是家常便饭。因此,台湾人从来没觉得日本人是什么“优等民族”。

  更重要的是,对台湾人而言,日本是一个“异族”。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在台湾建立过任何政权,语言和文化也完全不同。日本侵占台湾后,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行疯狂打压,把台湾人原本一无所知的日本“天造大神”搬到台湾,而把我们台湾人信奉的神灵一把火烧毁,然后在各地新建日本的神社;他们还将日语定为“国语”,不让台湾人学汉语。但是,心底里民族意识被唤醒的台湾人,对“异族文化”产生了强烈的抵制。日寇越是压迫,台湾人越是反抗。台湾民众有浓厚的汉语学习热情,白天上课不准学汉语,那老百姓就凑钱请老师,晚上让孩子们偷偷地学。士绅阶层也支持,他们曾说“你办一所学日语的公学校,我就办一个学汉学的私塾。”

  文汇报:除了以林朝栋、林祖密、林正亨祖孙三代为代表的武装抗日,林家还有其他的抗日斗争吗?

  林光辉:当然有。从林祖密时期,林家就积极支持文化活动,协助出版《中国字母北京切音教科书》,将罗马拼音用到汉语之中,此书对推广国语具有重要意义。

  不过,要数“文化抗日”的代表,还是首推林献堂。林献堂本人是一位爱国者,终生不说一句日语。在与殖民当局接触时,他既不唯唯诺诺,也不说日本话,而是带着秘书当翻译。当时,日本当局为引诱台湾人学习日语,在台湾人中推行“国语家庭”的闹剧,人人都会讲日语的,可评为“国语家庭”。评上“国语家庭”的,粮油米等配给可增加六成。这在食物短缺的战时是很大的诱惑,但林献堂情愿生活配给少,也不愿挂起“国语家庭”的牌子。

  文汇报:林献堂的“非武装斗争之路”是如何开展的?林光辉:这还得从梁启超对林献堂的启发说起。1907年4月,林献堂在东京首遇梁启超。梁启超对他说:“祖国30年内无实力支持台湾救亡,台湾不可轻举妄动做无谓牺牲……应学习爱尔兰抵抗英国统治之法,渐得放松压力,以获得参政权……”梁启超的一席话,启发了林献堂投身对日本当局的非武装斗争。

  林献堂学习父亲,弃武从文,早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文学活动中,加入并资助“栎社”。在他的影响下,台湾文化人中爱国抗日氛围渐浓,其中很多成员成为日后社会运动的骨干。他参与创办《台湾青年》、《台湾民报》等报刊杂志,在台湾开展新文化运动,推广白话文和中华民族文化。面对台湾被占20年来没有一所中学的窘境,为了支持台湾学生的学习,林献堂为创建台中中学赴各地奔走呼号。他的呼吁获得了全台士绅的广泛支持,在他的据理力争下,台湾总督府最终也不得不下达“寄附认可书”。1915年,台中中学终于开校招生。

  社会运动方面,他是“台湾同化会”的会长,领导了废除日本统治台湾的歧视性政策“六三”法案的群众运动,呼吁平等自由;领导“台湾议会设置请愿运动”,还联合蒋渭水等进步人士,成立“台湾文化协会”,以唤醒台胞的中华民族意识,引导民众抵制“皇民化”,摆脱日本殖民统治为宗旨,提出“反对民族差别”、“反对奴化教育”、“获得参政权”等口号;他还一手建立“台湾民众党”和“台湾地方自治同盟”,以组织政党的方式开展合法的政治斗争。

  文汇报:由于在抗日斗争中的巨大牺牲,林家的财富、地位再也无法达到日据之前的辉煌。有些人就嘲笑你们是“没落贵族”,您怎么看林家为抗日而付出的牺牲?

林光辉:说我们“没落”的人都是不懂历史的,这说明台湾的历史教育有问题。台湾是被迫割让的,被日本以暴力霸占,我们一直坚持反抗,这多么不容易。现在有些人嘲笑我们林家是“没落贵族”,我无法认可这种说法,“没落”是指世家纨绔子弟吃喝玩乐败掉家产,而我们不是。我们林家是为国为民做出巨大的牺牲,怎么能说没落呢?不管别人怎么说,林家永远不会为爱国后悔。

文汇报:您如何看待台湾某些政客的媚日杂音?

  林光辉:日据50年,但台湾绝大部分民众都是“祖国派”,汉奸是绝少数。我相信现在想当日本人“皇民”的人,仍是极少数。我担忧的是,人如果没有民族魂,他还剩下什么?有人说日本人对台湾有“感情”,我要问:你到别人家强占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你说很喜欢,这算什么感情?难道我们台湾人的祖先被烧杀掳掠的惨状,就该忘掉吗?为“皇民”统治说好话,我们林家后人第一个不答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