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龚自珍《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林则徐)

2016-04-09 龚自珍 浙南林氏源流网


钦差大臣兵部尚书都察院右都御史林公既陛辞,礼部主事仁和龚自珍则献三种决定义,三种旁义,三种答难义,一种归墟义。

中国自禹、箕子以来,食货并重。自明初开矿,四百余载,未尝增银一厘。今银尽明初银也,地中实,地上虚,假使不漏于海,人事火患,岁岁约耗银三四千两,况漏于海如此乎?此决定义,更无疑义。汉世五行家,以食妖、服妖占天下之变。鸦片烟则食妖也,其人病魂魄,逆昼夜,其食者宜缳首诛!贩者、造者,宜刎脰诛!兵丁食宜刎脰诛!此决定义,更无疑义。诛之不可胜诛,不可绝其源;绝其源,则夷人不逞,奸民不逞;有二不逞,无武力何以胜也?公驻澳门,距广州城远,夷灊也,公以文臣孤入夷灊。其可乎?此行宜以重兵自随,此正皇上颁关防使节制水师意也。此决定义,更无疑义。食妖宜绝矣,宜并杜绝呢羽毛之至,杜之则蚕桑之利重,木棉之利重,蚕桑、木棉之利重,则中国实。又凡钟表、玻璃、燕窝之属,悦上都之少年,而夺其所重者,皆至不急之物也,宜皆杜之。此一旁义。宜勒限使夷人徙澳门,不许留一夷。留夷馆一所,为互市之栖止。此又一旁义。火器宜讲求,京师火器营,乾隆中攻金川用之,不知施于海便否?广州有巧工能造火器否?胡宗宪《图编》,有可约略仿用者否?宜下群吏议,如带广州兵赴澳门,多带巧匠,以便修整军器。此又一旁义。于是有儒生送难者曰:中国食急于货,龚汉臣刘陶旧议论以相?。固也,似也,抑我岂护惜货,而置食于不理也哉?此议施之于开矿之朝,谓之切病;施之于禁银出海之朝,谓之不切病。食固第一,货即第二,禹、箕子言如此矣。此一答难。于是有关吏送难者曰:不用呢羽、钟表、燕窝,税将绌。夫中国与夷人互市,大利在利其米,此外皆末也。宜正告之曰:行将关税定额,陆续请减,未必不蒙恩允,国家断断不恃榷关所入,矧所损细所益大?此又一答难。乃有迂诞书生送难者,则不过曰为宽大而已,曰必毋用兵而已。告之曰:刑乱邦用重典,周公公训也。至于用兵,不比陆路之用兵,此驱之,非剿之也;此守海口,防我境,不许其入,非与彼战于海,战于艅艎也。伏波将军则近水,非楼船将军,非横海将军也。况陆路可追,此无可追,取不逞夷人及奸民,就地正典刑,非有大兵阵之原野之事,岂古人于陆路开边衅之比也哉?此又一答难。以上三难,送难者皆天下黠猾游说,而貌为老成迂拙者也。粤省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绅士中未必无之,宜杀一儆百。公此行此心,为若辈所动,游移万一,此千载之一时,事机一跌,不敢言之矣!不敢言之矣!古奉使之诗曰:忧心悄悄,仆夫况瘁。悄悄者何也?虑尝试也,虑窥伺也,虑泄言也。仆夫左右亲近之人,皆大敌也,仆夫且忧形于色,而有况瘁之容,无飞扬之意,则善于奉使之至也。阁下其绎此诗!何为一归墟义也。曰:我与公约,期公以两期期年,使中国十八行省银价平,物力实,人心定,而后归报我皇上。《书》曰:若射之有志。我之言,公之鹄矣。

附:复札
定庵先生执事:月前述职在都,碌碌软尘,刻无暇晷,仅得一聆清诲,未罄积怀。惠赠鸿文,不及报谢,出都后,于舆中?绎大作,责难陈义之高,非谋识宏远者不能言,而非关注深切者不肯言也。窃谓旁义之第三,与答难义之第三,均可入决定义;若旁义之第二,弟早已陈请,惜未允行,不敢再渎;答难之第二义,则近日已略陈梗概矣;归墟一义,足坚我心,虽不才曷敢不勉?执事所解诗人悄悄之义,谓彼中游说多,恐为多口所动,弟则虑多口之不在彼也,如履如临,曷能已已!昨者附申菲意,濒行接诵手函,复经唾弃,甚滋颜厚。至阁下有南游之意,弟非敢沮止旌旆之南,而事势有难言者,曾嘱敝本家岵瞻主政代述一切,想蒙清听。专此布颂腊祺。统惟心鉴不宣。愚弟林则徐叩头。戊戌冬至后十日。


此文选自《龚自珍集》,林田胜整理,林忠辉参与句读。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是龚自珍于1839年1月(道光十八年农历十一月)即鸦片战争的前夕写给林则徐的。

为了支持禁烟,龚自珍在林则徐即将出发前送给他这篇序。主要内容是:

一、他提出对贩烟、制烟和吸食的人要实行镇压,对破坏禁烟的贪官污吏和反动儒生,要“杀一儆百”,不能讲“仁慈”、“宽大”。

二、他认为严禁鸦片会引起英国侵略者的破坏和捣乱,甚至冒险挑战起战争。为了对付侵略者,“无武力何以胜也”,所以要设置重兵,加强海防,做好反侵略的准备,这是保卫国土,不是什么“开边衅”。

三、在对外贸易的问题上,他主张维持正当的贸易关系,但反对输入无关国计民生的奢侈品;认为国家的富足要靠保护民族经济,发展农业生产,而绝不可依赖关税收入。

四、在序的末尾,他激励林则徐要下定决心,抓紧这个难得的时机,争取禁烟的胜利,使中国出现“银价平、物力实、人心定”的局面。

龚自珍这些爱国主义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因而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龚自珍(1792—1841),字尔玉,又字璱人;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又号羽琌山民。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于1818年(嘉庆二十三年)中举人;1829年(道光九年)中进士。一生只任过内阁中书等微职。1839年(道光十九年)辞官南归,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在丹阳云阳书院去世。《清史稿》卷486、《清史列传》卷73均有传。

他生在鸦片战争前夕,对清王朝由“治世”转为“衰世”的迹象有清醒的认识,著有不少政论文,指出清王朝制度的弊病,并提出改革的建议,笔锋犀利,议论精辟,震动人心,开创了士大夫“慷慨议天下事”的政治风气。著有《龚自珍全集》。 



《海纳百川·林则徐》

中国侨联主席林军题写封面 

总编:林伟功 主编:林小生 执行主编:林茂则


可参见链接:

林则徐诞辰230年纪念大会暨《海纳百川·林则徐》首发式在国家政协常委厅隆重举行

浙南林氏源流网

林则徐诞辰230周年纪念倒计时系列

倒计

纪念文章链接

365

历史上的8月30日:民族英雄林则徐诞生229周

为了传承的纪念:民族英雄林则徐诞辰229周年

350林则徐与左宗棠的湘江夜话
335怀抱天山
320三栖于陕西的林则徐
300挽林则徐联三副-咸丰帝 左宗棠 魏源
280祭扫林则徐墓
270人民日报 :林则徐的名臣之路
260林则徐开眼看世界:重金建翻译班底
240林则徐出生地和读书处
230习近平父子合力保护林则徐遗迹
220早年英国人心目中的林则徐
160 林则徐敬仰于谦
150“虎父无犬女 智退数万精兵”的女儿林普晴
110英雄惜英雄 林则徐敬仰文天祥
100人民日报:教子当如林则徐
70厘金制度源于林则徐“一文愿”考
0

《海纳百川 林则徐》首发式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


长按识别二维码可购买《海纳百川·林则徐》一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