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宋代福清籍著名演奏家:林抟

2016-04-12 林秋明 浙南林氏源流网



林抟,字图南字冲南,号九峰公。福清市东张镇灵石人。宋政和五年(1115年)特奏名能作曲,善古琴,名扬一时。同时代的福清人陈杰,字希古,师其学琴,演奏有名。  

清乾隆《福清县志》载,林抟早年由地方推荐,“入太学”,后被楚州(今江苏淮安)参军。可林抟“好声诗鼓琴”,且心无旁骛,对官场丝毫不感兴趣,久未赴任。  

有一次,林抟听说河南汴京五峰山皇甫道士精通音乐,千里迢迢赶往拜师,无奈几次造访均被拒绝。林抟悻悻返回,途经余杭时,听说皇甫道士羽化升天,“泣涕呕血不食”,痛呼:“此音绝矣!”林抟立马折回五峰山祭奠。“未入门而恸。时道士无恙,感其意,因授以琴法。”

 


 

皇甫道士把所有琴艺都传授给林抟,林抟生性聪慧,有了高手指点,技艺大进。皇甫道士临别赠言:“乐者,自然之音,百禽与人类之心声,两者合奏,即是‘天人合一’的和谐之乐。大自然的所有声音,以及民间的喜怒哀乐,皆可谱曲入乐。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屈原的《九歌》、《天问》,就是心声的表达。因此,乐者,词、曲、艺‘三者和而成乐’。不是只通操琴一技即可。贤徒循此以往,必成一代宗师。”听了恩师的一席话,林抟回到福清,游历黄檗、石竹、万石、龙卧、瑞岩等诸名山,皆不满意,最后选择风光旖旎、百鸟和鸣的东张镇灵石山九叠峰,搭建一草寮,遂隐下来,苦练琴技,潜心钻研音律。时人尊称其“九峰公”、“九峰乐师”。  

林抟“天性豪逸”,有人求见,就为其奏琴;如遇到知音,必定为他鼓琴。当时,太常寺少卿刘铣久闻林抟的大名,特向宋徽宗举荐。宋徽宗3次下旨,传林抟入宫。林抟以拜师路上所见所闻谱成一曲,弹奏给宋徽宗听。其音调凄婉哀伤,意在表达对北方金兵压境的忧虑,以及乡间百姓流离失所的感慨,希望宋徽宗有所领悟。宋徽宗听了之后问林抟:“这个曲子叫什么名字?”林抟答曰:“《悲风》。”宋徽宗“恶其名”,认为时下是太平盛世,岂有“悲风”之音,遂“不乐而罢”。 

 


林抟自觉怀才不遇,改曲名为《碎玉》后,满心愤懑地回到福清,仍在九叠峰下隐居。不久,时局正如林抟所料,金兵攻下汴京,掠走了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林抟闻讯,仰天长叹。明代福清人、刑部主事郭万程曰:“宋徽机巧多技艺,修礼乐,为弥文,穷极淫乐,佳兵乐祸,天变民怨。图南鼓悲风,意深远矣”  

林抟著有《琴谱》3卷、《诗集》3卷《九峰诗集》3皆行世。70岁那年林抟“趺坐而逝”,葬于九峰山下。明代诗人林春先《芙蓉峰》一诗曰:“荡漾秋光百里天,断霞流水不知年。采芝道士寻芳去,不在峰头十丈莲。”


转载自林秋明微信公众号


福清林氏可参见:

(唐)林简言:福清历史上第一位进士(《汉武封禅论》)

为国呐喊一生 林孝楼(1880-1944)   福建福清

【明】福清林章(神童 戚继光的幕僚)

【宋】方大琮《朝請大夫福建參議林公墓誌銘》(福清 林公履 林栗孙)

【明】即非如一和尚东渡日本(俗姓林,福清县人)

(宋)文坛领袖刘克庄与林氏的不解渊源(记录林氏资料数十篇)

【宋】刘克庄《魏国太夫人墓志》(刘克庄母 林氏)

【宋】刘克庄《亡室墓誌銘》(福清 林节)

【宋】刘克庄《宣教郎林君墓誌銘》

【宋】刘克庄《林沅州墓誌銘》(福清 林埏)

【宋】刘克庄《林寒齋墓誌銘》(福清 林公遇)

【宋】刘克庄《林龙溪墓志铭》(莆田 林及之)阙下

【宋】刘克庄《宣教郎林君墓誌銘》(福清 林公永)

【宋】刘克庄《林判官墓誌銘》

福清林氏源流研究会组织人员慰问贫困户



林氏大全系列

林氏支派】系列

【林氏网站】系列

中华林氏大事纪】(2015)

【中华林氏人物】(2015)

 全球林氏QQ群大全

长按二维码关注可了解更多林氏信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