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自然馈赠·匠心雕琢 | AECOM景观设计师的生态理想

AECOM 2022-12-08


“多年来,我希望通过向大自然学习,以尊重生态的格局与定律为原则,优先运用取自大地的设计元素,解决城市发展的问题。同时,我也以景观设计师扮演自然科学与人文美学综合体的角色,逐渐使人与城市真正成为地球这个巨大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通过在景观领域内深耕二十几年,AECOM中国区景观设计总监李颐始终领跑在景观生态主义设计理念的第一线,她所负责的多个项目都将景观、生态与地方人文的共生作为第一原则,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提供满足业主需求的景观设计最优解。


一切从寻找一个答案开始


▲ AECOM中国区景观设计总监李颐


还在读书时李颐就喜爱绘画,热衷于美的事物,也喜欢深究这些东西让人着迷的原因。她赴美深造前,曾参与设计台中市的一个约八十几公顷的都会公园整体规划项目。李颐回忆道:“那个晚上我一直在画,重复地画着道路的流线,我不禁开始想,道路为什么一定是这样的?这些规划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做,或那样做?这背后有没有一个答案?”

 

那些深夜中的思考驱使李颐决心去国外再进修,幸运的是她遇上了国际知名的景观生态学教授Richard Forman, 在哈佛深造的日子里她开始真正明白什么是生态景观:“从生物、动物行为学的角度出发,编制符合生物行为的规划。所有人类的行为确实会影响到我们的设计,我们的设计也因而必须符合人性或环境的需求。”


▲ 2012年时,李颐在参与的宁东新城景观设计项目中,采用了与水共生,运用还地于河的理念,调整土地利用模式,将原本计划移走的东西屿保留下来,打破传统硬直的河堤和毫无生机的洪泛区,继而形成了城市山海文化绿地系统中的重要环节与视觉要素。


带动城市重生的河流


李颐初进AECOM时,国内大部分地方都奉行经济优先的政策,保护自然生态的观念淡漠,以至于许多早期的城市开发项目对环境造成了难以修复的破坏。以河流为例,随着更高效运输途径的出现,河道的运输功能逐渐减弱,城市发展对于河流的关注度也逐渐降低,许多河流被人们遗忘,甚至严重污染。

 

而在她眼中,河流其实不仅可以具有航运、水源等实质经济和生活上的功能,一条健康的河流在我们所居住的自然与社会体系中也扮演着重要的维稳角色。因而在她负责的诸多河道治理的项目中,景观人文与生态的概念都有显著的体现——“在治理水的过程中,城市改造的进程中,我们都希望运用合理、自然的手法,把那些河重新引入城市的活动和生命里。” 在她的巧手设计之下,中国大地上数条河流和多个湖泊重焕生机,并且带动了所在地的城镇蓬勃发展。李颐希望能用一己之力带动社会反思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 李颐期望曾经参与设计的贾鲁河综合治理项目,未来能够真正成为郑州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供人们休憩健身,纵情游览。


其中,安徽蚌埠龙子湖桥头公园是一个成功展现蚌埠乃至于安徽重要特征与城市记忆的标志性项目。李颐初到基地的时候,四处是灰蒙蒙的道路,满地都是灰尘,基地周围什么都没有,当地仅有一些简单的养殖活动。但AECOM团队意识到,随着城市的扩张,龙子湖上连接着东西向的主要通道龙子湖大桥,将形成蚌埠西部地标性的门户,拥有巨大的潜力。因此,AECOM对龙子湖进行了整合性的规划,首先从恢复龙子湖生态出发,到打造一个活跃的城市滨水公园,最终帮助这座工业物流城市转型为淮河边环境优美,文化、经济蓬勃发展的湖畔城市。


▲ 项目组在设计过程中使用可再生和当地材料,保留了蚌埠和龙子湖的独特个性。


▲ 夜晚的龙子湖大桥与公园的长龙桥交相辉映,塑造了当地最佳的名片。


李颐与团队对龙子湖整个基地及周边环境进行了详细的梳理,包括在规划中纳入治污排洪的相关考虑,将基地分为环境保护、重建和城市风貌发展区。同时,为帮助蚌埠城市人居环境建立新形象,项目组在首期建设的桥头公园,尽量挖掘蚌埠作为皖北中心城市原有自然人文的风貌格局与大安徽的延续关系,确保城市经济与环境生态的平衡,以及建设工程操作的可能性,以达到城市发展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工作目标。启动区以自然人文特质为主轴,被划分为展望山水、山水之城、体验山水、学习山水以及山水同乐五个主题,成为与蚌埠市民生活联系最为密切的活动场所,从而使龙子湖景区成为当地永续发展的一张最自然的名片。


▲ 一草一石的选择与布局,从理念到落地,龙子湖已经成为蚌埠居民最佳的休闲去处。


生态环境的提升,生活质量都改善,带动了经济发展,让更多的在外打工的蚌埠人重新回到了家乡;这个项目在2010年荣获美国土地协会的卓越奖,也成为了哈佛大学设计学院里对景观建设带动城市发展课题研究的一个成功项目。在奖项评审现场审核时,她曾说:“这个项目只是一个开始,是龙子湖的第一步,我们的理想将逐步落实。”

 

这个奖项,更加坚定了李颐所崇尚的 “把不可替代的山水自然资源与人文特质重新引入城市的活动和生命中”的理念,并为之后陆续实践城市景观主义、河川整治及景观基础设施等奠定了强有力的示范基础。她相信,景观设计师不但是具有浪漫情怀和想象力的梦想者,同时也是让理想真正落地、打造健康永续环境的实践者。


取舍与调整 一个务实的理想主义者


也许是早期受环境设计师麦克哈格Ian L. McHarg《设计结合自然》及其学生Michael Hough教授的《城市形态与自然过程》(City Form and Natural Process)著作的启发,李颐坚信景观设计不只是最终表现美与丑的结论,而应该是一种反映现象的动态过程,景观规划设计离不开对背后自然法则的理解与尊重——“自然有自然的规律,人定胜天不等同于我们可以恣意的破坏或改变。当我们不再只从享受的角度来看待我们的世界,转而向自然学习时就会发现,自然界充满了智慧,无私地提供我们很多素材。作为设计师的我们首先必须要去真正地理解她,再将自己的感悟转化到设计里,实践在土地上,这才是我最为乐见的。这许有些理想化,因为没有人能够完全掌握大自然的法则,但我始终希望,AECOM的每一个项目都能充分调动各个专业的优势,实现整合联动、互相启发,从而找到符合自然规律、动态设计的最佳方案。


▲ 在李颐参与的平顶山湛河和乌江河口项目中,她希望当矿产城市转型时,重新考虑人、水体、绿地和城市空间的关系,与市政团队、水利团队、环境团队共同携手,重建城市生活空间(上图);通过科学生态工程的实施,以及合理利用水库季节性排水资源,令清澈的河水重新回到居民生活中(中图及下图)。


▲ 在汕头中信滨海新城南滨片区红树林生态研究及景观概念设计规划中,李颐认为积极的环境保护方式,应该是通过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当红树林和居住其中的生物成为家和生活的一部分时,人们就会产生发自内心的保护意识,而这就是她希望项目组给当地新社区开发带来的新理念。


由李颐负责景观部分工作的重庆合川小安溪生态城项目原计划是堵上小安溪的七条支流,在每条支流上各自形成一个湖泊。但是每条支流上竖起的、十几米甚至二十几米的堤坝,将彻底破坏原先小安溪的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于是李颐带领团队重新分析了小安溪的地形地貌,分别将水流、山头及丘陵所在位置进行记录,又标注了水资源最丰富、可以作为亮点呈现独特景观之处,最后在三十平方公里的设计主区中确定约九平方公里的开发用地,再依托于小安溪山势水系所呈现不同的自然风貌将小安溪划分成七至八个分区,各个地理分区都拥有不同的景观特征,在保留和传承当地自然风貌的同时,增添城市分区景观的多样性与独特性。


▲ 在小安溪项目的设计中,李颐认为不应重蹈大挖大填的山地城市发展模式的覆辙,而应通过理性的科学分析和对环境的珍惜,在挖掘基地可利用资源的同时,让这些资源得到最好的利用,才是真正创造环境特质和永续发展的途径。


小安溪的地形较之一般的项目更为复杂,但李颐却不将其当作是挑战,反而是一个学习的机会,因为地貌越特殊的项目,越能帮助景观设计师去更深层地理解自然,也更能体现她设计的最重要原则,即永远不能破坏那些无可复原但是代表地方环境特征的事物。“设计师首先要意识到自然环境与场地建设现况条件的重要性,多少年风土人情的洗礼,才会呈现出这样特殊的场地风貌。所以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去观察和取舍,保留不可恢复的环境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水系、植被、人文历史,以及适度开发具有亮点的地方。再复杂的基地,只是需要更详细的分析、更深入的了解,仅此而已。”


在李颐看来,景观设计师所做的不仅是最后的装饰,而是基于自然与人文环境基础分析上,展现自然最本真的风貌。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背后,一定是多个专业的整合和对环境与生态原则性的尊重,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景观设计成品。


地方人文是创意的基础


李颐的设计从来不是千篇一律,她的细腻感性,令她总是主动去挖掘项目背后的故事。在李颐眼中,不少城市在开发进程中急于求成式的模仿,在高效与便利的同时,却渐渐失去了各自“原生的独特性与生命力”,这不禁引起了她的深思。

 

在中国有句古话,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不同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会生长出不同的植物。同样地,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人与自然互动,也就会产生不同特征,丰富而有趣的文化、人、事与物。因此李颐坚信,城市应当反映出地方特质,“城市应该是可以让来往的人们阅读的。”而景观作为每一个游人最直观感受的风景,当地文化背景对其样貌的影响也应有迹可循,从而引导人们去寻找和了解当地风土文化。景观设计也承载着延续地方人文,实现当地文化在过去、现在与未来的连接的使命。而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好的设计师需要“阅读传统,敏锐观察,尊重地方人文精神,发掘组成当地环境的重要元素与本质”。


▲ 在李颐看来,前往基地的每一次调研都是在寻找场地内触动人心的所有可能性。她曾经为了为一睹百年前的古寺遗墨,一路上披荆斩棘;也曾经为了了解丽江的风俗,而向当地人学习庆典舞;也记录下每一次遇见的、会启发她的惊喜。


李颐对自然之美有很高的尊崇,“自然对于每一个人是公平的,欢迎的”,因此她希望不仅是设计师,而是每一个人,可以多花一点时间用眼睛去观察,用心去关怀身边美好的人、事(行为)、物(环境),而不是活动总局限在人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或视线总是关注一个小小的手机屏幕上虚拟的世界,“回到真实的世界,体验生命,尊重自然这样才可以让我们的居住地环境真正变得更美好。”



// 推荐阅读 //

景观设计,设计的不仅是景观

一条“臭水沟”,如何变成台中十大景点之首?

不忘初心 必有回响





加入AECOM,共创美好未来

△ 点击查看招聘信息


更多精彩请关注   www.aecom.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