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COM视角 | 资源的极致发挥,造就独一无二的特色小镇
当下,中国特色小镇的建设已经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主题各异的特色小镇遍地开花,但在此浪潮之下,特色小镇建设定位不准、盲目跟风等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近几年来,AECOM受邀参与了多个相关项目的规划工作,并对此进行了历时两年的研究实践,在形成独特经验的同时,也希望能借此机会,与业界共同探索中国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悄然兴起
承载中心城市人口与产业外溢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这一概念于2014年10月,由时任浙江省长李强首次提出,后将其定位为浙江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之一。AECOM特色小镇研究小组认为,特色小镇的出现,一方面源于国内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在新型城镇化的需求下,人口与产业的城镇化促成了乡镇和农村的土地发生改变;另一方面,中心城市土地价格不断攀升,生活成本日益提高,产业日趋饱和,2014年初国家政策对中心城市以外城镇区域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支持,这也使得特色小镇顺理成章地成为中心城市人口与产业外溢的承接体。
△ 中国城镇化率示意图
根据AECOM特色小镇研究小组的思考,在井喷期的特色小镇分类繁复,却始终围绕着新型城镇化中“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在本质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类是为满足新型城镇化和大城市人口外溢,从产业升级和城市环境的优化改造入手;另一类是对产业导入和对原有资源的整合,解决就地城镇化和土地利用率不高的问题。两类特色小镇在供给侧改革的政策指导下,协助并支撑城市群的构建。
深入挖掘资源
创新开辟特色小镇发展模式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开发商一窝蜂地扎堆到特色小镇的投资建设中,却缺乏后续强有力的运营和导入,甚至有些已经偏离了特色小镇建设的宗旨和主题,开始受到各方质疑与批评。
“在特色小镇的发展中,可能存有各式各样的问题,但最根本的问题还是没有找准发展的方向。” AECOM特色小镇研究小组认为,“每一个小镇都有自己最独特的‘资源’,而这恰恰是构建特色小镇‘特色’的根本,需要我们深入挖掘。”
在研究小组看来,这里所说的资源包括了政策、区位、环境、文化、公服、运营还包括企业运营等,都是亟待关注和利用的资源。因此,研究小组以资源为核心,联动产业、经济与发展,打造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循环,创新提炼出了特色小镇“产业+”和“+产业”的两大发展模式。
△ “资源”与产业的叠加关系
△ 特色小镇发展闭环
“+产业”
创造资源打造特色小镇新兴产业
“+产业“即挖掘和识别原有自然基底,依托区域发展背景、公共服务设施、企业运营等附加值,构建一个稳健的产业体系。旨在通过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在地的就业率和城镇化率,同时提供更优质的配套服务设施,带动整个片区经济的发展,拉动消费能级。
01
张家界天门山特色小镇
AECOM以 “+产业”的模式打造的最具有代表性之一的项目就是张家界天门山特色小镇。小镇坐落于天门山景区南麓的平原地带,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即当地山水、田园和村庄。因此,2017年8月,当AECOM项目组着手面对这些资源的时候,如何通过细致地规划和策划,将现有的自然之美最大程度地塑造和发挥在地的特色,成为项目组关注的焦点。
项目组前往现场踏勘时,发现该片区的旅游业主要依托天门山景区较为传统的观光层面,业主也希望通过AECOM的规划设计,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打造,实现该区域的产业升级,并对周边旅游资源进行客源承接和消费升级。项目组进行了各种尝试,最终锁定山、水、田资源的升级上,重点解决人与山、人与水、人与田的关系在产业、产品和空间形象上的重新搭接问题。山、水、田三个层面,以“旅+”为基准,依托区域旅游产业资源的基础,结合原有山水田的自然风光和环境资源,将其原有的旅游资源向新兴服务业进行转化,实现与山共生、与水共鸣、与田共盈的宜居特色。
△ 项目组根据当地资源进行了深度挖掘,与产业结合。
“无论是温泉美疗会展,还是体育运动或文化旅游,这些都是在原有粗放型资源的基础上加注出来的一系列产品,”天门山项目组着力通过在地资源与企业运营资源的对接,激活和提升当地消费市场。同时结合背靠天门山、远眺天门洞的雄浑景致,通过门户区域游客服务、商业休闲、酒店住宿的建筑组群打造,营造踏云见山的天门山全新旅游门户形象;利用现有的基本农田配合有机稻米改良和四季花田引入,塑造拈花品田的田园逍遥生活格调,最后结合现有的河道水系改造和堤岸再造,配合滨水休闲餐饮商业,呈现枕水揽月的都市桃花源意境。项目组旨在营造一个仙隐山中,人居画境的仙境小镇产品体系和场景形象。
△ 天门山小镇的产业与规划塑造。
△ 项目组利用五大自然特质,对整个旅游体验进行提升。
△ 项目组通过对场地各元素的提炼解读,为天门山塑造了一张旅游新名片。
△ 项目组结合旅游市场的诉求,导入丰富的产品业态,为天门山打造宜居宜业的乐活环境。
△ 小镇将被打造成一个枕水揽月的都市桃花源。
02
吉林漫江项目旅游策划定位
AECOM以 “+产业”的模式打造的另一具有代表性的项目为吉林漫江项目旅游策划定位。项目位于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漫江镇西北部,山水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在地动植物生态环境优越,受季节影响的自然资源更为独特。随着国内旅游市场格局变化以及房地产市场发展放缓,加之林地政策的紧缩等条件制约,项目组就项目发展定位及产品结构进行重新审视调整。因此,如何进一步挖掘基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及本地文化内涵,融合打造旅游产业,并配合业主重新进行土地资源调查,竭力减少开发对林地及耕地的占用,成为了AECOM关注的重点。
项目团队首创提出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国际生态度假基地”目标, 结合了本地冰雪文化、民俗\民族文化及森林文化特色,将启动区划分为四季运动区、长白原乡区及森林探险区三大主题区域,通过丰富的四季活动及节庆策划、精彩的户外主题游线串联及个性鲜明的空间氛围营造,强化各个主题的活力特色,提升了整个区域旅游度假吸引力。通过强有力的业态体系构建,重塑区域旅游产业形象。
△ 吉林满江小镇功能体系示意图。
启动区定位为以“跃动林海·寻秘长白”为主题的国际生态旅游度假示范区,提出了生态引领、文化筑魂、四季活力、区域联赢的规划发展策略。结合区域生态旅游资源,打造集户外运动、康养休闲、民俗体验、湿地教育等组团。其中包括以秋沙鸭抚育基地及火山地质艺术公园为代表的十大生态标杆项目。
△ 搭配本地冰雪文化,吉林满江小镇在皑皑冰雪之下,将为游客提供独特的体验。
△ 原乡小镇效果图。
△ 项目总体鸟瞰图。
“产业+”
原有产业资源下特色小镇的转型升级
在挖掘项目产业资源的时候,AECOM发现,有些具有产业基础的项目往往缺乏有生命力的产业资源,可能自然资源的可利用性也不高,人口结构也相对单一,但他们拥有极佳的交通或战略区位。
于是,“产业+“类型应运而生,即依托现有的产业基础,加载政策、文化、教育、环境、企业资金等资源,对产业做进一步的更新升级。随着整个新经济的发展,原有产业需要升级换代,这样才有可能将一产或二产向三产做转换,壮大产业的面向,导入更多的创新人才并优化人口结构,提升人居环境。”
03
上海紫竹科技小镇
2015年,作为中国科创产业的示范城市,上海将科创中心重点放在了张江和闵行,而紫竹则成为闵行打造科创产业的核心。受紫江集团委托,AECOM于2016年着手在上海闵行区紫竹科技园滨江段打造“上海紫竹科技小镇”,成为紫竹科技园未来的产业服务及滨江活动的重要功能区。相对来说,紫竹作为产业园区,缺乏环境、文化等资源,于是AECOM项目组由其背后的支持政策引申,积极创造资源。
△ 紫竹科技小镇产业模式构建示意图。
项目组在这个87公顷的片区内,分别对新产业的运作及其产品运营模式之间进行了转换;以及对土地规模及其原需空间环境进行了改善。通过对紫竹六大支柱产业的深入研究,基于先进园区经验,结合双创政策的支持和紫竹科技小镇实际情况,设定四大产业集群,包括健康和环保产业、ICT信息技术产业两大科技产业集群,以及大设计产业和数字新媒体产业两大文创产业集群。同时,作为上海市国家级科技园,紫竹科技小镇汇聚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联动交大、师大等高校资源,构建南上海的科创中心,并创造一个融合大企业的强势带动,整合中小企业以及微创企业的活力与一体的综合活力典范。同时,也有效结合了滨江用地的优化调整和地铁TOD综合开发的优势条件,构建黄浦江南段十字水区域的滨江综合发展典范。
△ 紫竹科技小组的空间规划,基于不同业态的合理配置,旨在提供更多交流空间。
△ 项目位于上海西南黄浦江沿岸。
△ 紫竹科技小镇的办公园区,未来这里将汇聚多家世界500强企业。
△ 项目总体鸟瞰图。
△ 紫竹科技小镇未来将为当地的技术人才提供优质的后续服务,图为市民广场。
在AECOM特色小镇研究小组看来,“产业+”与“+产业”并非绝对的,无论是天门山仙境小镇、吉林漫江镇,还是上海紫竹科技小镇,都只是两个发展模式的发展雏形。任何一种方向,都可以再继续深入挖掘,并汇入产业或资源进行叠加升级。
在AECOM看来,特色小镇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持续更新和发展,但始终不变的是对人的关注,所有的资源、产业、经济和发展都应该是围绕人这个主体,不断地对人居环境的优化、人居价值的考量去思考和实践。目前,AECOM以深入挖掘资源并结合项目特点进行开发利用的角色参与特色小镇的项目。未来,AECOM将运用本身的全生命周期服务的一体化服务能力,从更多层面不断参与和融入特色小镇的发展中,包括资金、审批、运营等,以更好实现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长效发展。
// 推荐阅读 //
拉萨灵地扎叶巴 感受内心的平静
珍视浅山生态 臻享诗意自然
原乡程桥,播下一颗希望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