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报道】什么是书法的现代化?这场精彩的学术讨论,激起了多少“火花”呢?
十
届
书
法
篆
刻
大
展
大 尺 幅
书法作品的艺术表达
学术论坛
8月21日下午, “大尺幅书法作品的艺术表达”学术论坛在中华艺术宫多功能厅举行。
论坛由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书协学术委员会主任戴小京主持,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宣家鑫,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潘善助,副秘书长章宏伟,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优秀奖、提名奖作者,上海市中青年创作骨干、学术骨干以及上海十家主流媒体的记者出席并参加了这次论坛。
论坛通过专家学者专题发言,会场自由讨论相关议题等方式进行,就时代背景下大尺幅书法作品的定义、特征、创作手法,以及由大尺幅书法创作所引申出的书法艺术观念,审美情趣,视觉效果等展开了充分讨论。值得一提的是,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暑期汉语班的国际留学生参加了这次论坛会,并与现场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
我们来听听现场的专家、学者对哪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呢?
01
大尺幅书法作品与大字书法的探讨
01
白 鹤
我们今天讨论的,应该是在大空间环境下如何创造艺术品,大尺幅作品正是把过去文人书斋的书法作品模式转移出来,再进入一个更大的展示空间,我觉得大尺幅书法和字的大小无关。
02
吴良安
我认为大尺幅书法应该以大字为界定,如果用小字进行块面上的拼凑形成所谓的“大尺幅”作品,我觉得从本质上来讲似乎有所偏颇。大尺幅作品,应该像摩崖石刻一样,气势磅礴,给人以震撼的感觉。
03
孔品屏
我觉得大尺幅书法作品和大字书法上不存在因果关系。但是,大尺幅作品失去了磅礴之气,意义就不一样了,而大字又能更好地表现出我们所需要的磅礴之气。所以,大尺幅书法作品和大字作品应该是相得益彰的,是互补的。当代书法作品区别于以往各个时代作品的一个突破口,可能就是大尺幅作品。比如,我们都很熟悉的中国美院墙上有一幅王冬龄先生的作品,还有现在很多当代的书法家,他们在举办展览的时候,特别是在很大的一个馆场里面举办时,都会有巨大尺幅的作品存在。
04
王 玺
今天我们讨论的是大尺幅书法作品,我认为是指作品本身尺寸大,和作品里面写的字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关键看我们怎么写。在一个大尺幅里面,我们所表达,写出来的东西要和小尺幅书法创作有区分度,表现出小作品无法表现的意境,这才是大作品的意义。
05
金恺承
作为大尺幅书法作品。第一,简单地通过将小幅作品的书写内容翻倍增加来“填满”大尺幅,这显然与大尺幅书法作品的艺术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因为大幅作品的观看距离、展陈方式均与小幅作品有很大差距,简单地将小幅作品堆砌填满,非但无法达到视觉冲击,更会影响原本尺幅作品的艺术表达,造成错位。第二,大字不见其大。大尺幅书法不等于放大的书法作品,书法的大与小,是一个对比过程当中产生的概念,大尺幅作品不能追求物理空间,而忽视作品的宏大。
02
大、小字书法书写技法
及大尺幅作品的创作理念
01
余仁杰
大尺幅作品怎么写?首先,谈到一个观点就是要以浑厚、稳重、雄健的书风为主。作品大,字要大,写得要浑厚,要写出一个“正大气象”;其次,整个作品要有快慢、虚实的对比。中国传统书法是有书法语言的,要制造矛盾,然后通过不同的虚实对比来化解矛盾;再次,墨法、笔法上要有变化;最后,作品整体要追求气势磅礴、一气呵成的效果。另外,我们说写书法眼界要宽,必须要多学习,学古人的,学现代人的,也要读书,要有修养,要形成理论。
02
马双喜
首先,大、小字书写执笔的高低有所不同,大字持笔需要高,小字持笔高就不灵活;其次,从笔法等结构方面讨论大、小字的技法,创造大字时,要打开心胸,放宽视野,突破点画的局限,关注和思考前后左右关系,关心的是字的势,是可以远观的视觉效果。小字要求字与字之间靠近,笔划圆润,使其更有力。对于大、小字的书写,我们要学会如何借鉴古人经验,然后在适当的创作材料上根据尺幅比例进行创作。
03
池颖华
我根据自己的创作来谈谈小体会:首先,小字距离应多看细节,以精美、精巧为主,而大字作品要挂起来来看,应该以“气”和“势”为主,这类作品不可能像写小字时通过一些分解动作完成,而是通过“气”的带动使之浑然天成;其次,由于“势”的存在,在大字作品中,用笔的方向,笔与笔之间的关系都是以建立矛盾、解决矛盾以致和谐统一为原则;最后,在大字书法的创作上要大眼光,在空间上不能局限于小面积,要能够注意到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03
历代大尺幅书法风格、书体特征
01
宣家鑫
对于大尺幅书法,历史上有两位是值得我们研究学习的。一个是王铎的书法,他的官位很高,但是因为时代原因,他在政绩上并没有突出的贡献,而是把所有感情就寄托在书法当中。他通过对墨法、章法、字法的提升,使线条变厚实,章法上的视觉冲击力变大。另一个就是傅山,傅山他是一个武林高手,同时在医学上也有所成就。傅山在书法艺术理论和创作上是有贡献的。他所提出的“四宁四毋”理论极其精辟,对整个艺术范畴有着普遍意义和深远影响。“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足以影响中国书学领域。而他的大尺幅作品,以篆隶笔法作书,重骨力,宗颜书而参以钟王意趣,并受王铎书风影响,形成自己独特的面貌,如古藤盘绕,顾盼生姿,每一个字乱头粗服,不可羁勒,却又天真烂漫。
02
朱银富
首先,我们谈大尺幅书法,不应该局限在明清至民国后的大尺幅卷轴作品上;其实,大尺幅书法在历史上一直是存在的。摩崖石刻,单字要大于一个人,一丈、两丈都有,而且字体包括篆、隶、楷、草、行等,或富于天然之意趣,或体量巨大、气势恢弘。西安碑林里所存的石碑,以唐碑最为突出,其尺寸有的也可以是大尺幅书法。到后来明清、民国时期的大尺幅立轴,近代的于右任、沙孟海先生等。
03
王 玺
我今天主要谈谈两位历史上大尺幅书法作品的代表人物,王铎和赵之谦。明清以来,在整个历史书法流变过程当中,明清的书法家始终以创新,以个人面貌作为书法艺术追求的主基调。而在针对“大”的创造点上,王铎和赵之谦代表了这个主题并进行了一种创新的建立。比如王铎,各个时期的作品风格有所不同,但不论是他在哪个时期,有几个东西是不变的。第一,对自己的创作和古人结合上,是更多吸收古人的结构规律,笔法的基本特点。但是他在这个基础上做了适度的夸张,而这种夸张正是符合于大字需要的。第二,从视觉直观上来看,王铎加大了提按得力度,线条更加殷实浑厚,这样当作品悬挂后被中远距离观赏后,其感染力就不会减弱。第三,在结构上,王铎将字、势、形态放大,在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强烈对比关系,具有有强烈的冲击力。
再如赵之谦。以往的书法创作里面,强调“白”,强调空灵,但这可能会导致线条越来越弱。而赵之谦他开始强调“黑”,这个黑的效果也与大字创作密切相关,并且从黑里面提炼出来的字形结构,再加上赵之谦对北碑的融合,带来一种很强烈的拙趣。所以,在这点上与王铎在书法上进行强化是异曲同工,效果都是为了满足大尺幅书法结构的奇趣性。
04
大尺幅书法作品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观念
01
金恺承
在视像时代的语境下,书法艺术无法跳脱出图像的藩篱在信息的多元化上与视像语言竞争。因此,我们可以观察到,在当代书法作品的创作中越来越重视寻找到视觉冲击力的突破,其中,增大作品的尺幅,与日常生活中文字信息的载体在尺寸上形成强烈反差,成为书法艺术探索的一个方向。这是大尺幅作品发展的艺术自性与动力来源。我们发现书法艺术从之前千年以来“图像化的文字”、“动态的文字”转变为影像时代“具有冲击力的定格”、“动势强烈的瞬间”,这可能是其中一个艺术探索的方向,而作品尺幅的增大无疑是这一探索中显著而有效的重要手段之一。大尺幅书法作品的艺术表达是追求艺术对于观者的视觉冲击力,通过运动的笔端在纸上留下动态的瞬间,将这瞬间传递给受众,激发观者联想以达到对于力量与运动的再现,从而达到具象静态空间中的动态抽象表达。这与大众习惯的蒙太奇手法的图像、视像、物象切换所形成的隐喻有着巨大的反差,从而使书法艺术重新获得艺术应该有的仪式感与距离感。
02
徐铁君
我今天想讲的是“大尺幅书法开启中国书法现代化”。什么是书法的现代化呢?我想这只是一种语言上的表达,从我们现在的创作角度去讲,我们的作品一部分已经是为展览服务了,这是区别于古代书法最显著的特征,这就是“现代化”。大尺幅书法的创作内容必须是大字,这应允了变化的书法展览交流场景改变,也是书法创作观念的改变,而实际上我们的书法现代化正在开始。当然,在研究书法的视觉艺术性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想想究竟这样作品有没有保鲜度。
03
李 滔
大尺幅在审美上,第一,要体现大格局,如果我们看到的是装腔作势,故弄玄虚,那么这样的大尺幅作品就会给人带来厌恶感;第二,作品中要可以看到真实感觉的倾注;第三,一个时代要有一个时代的担当,这样才可以创造出符合时代审美特征的作品。
04
张东升
在讨论大尺幅书法的艺术审美上,我觉得我们更应该从书法本体出发,从书法表现的形态、势态、神采上去考虑。在创作的时候,要把平时临摹和学到的东西放在手上,再和你性格结合一下,这样的作品就会显得轻松,能够表现出一些新的东西。
05
孔品屏
如果将思维飞跃一下,我们的大尺幅书法作品,能不能应用到上海城市建设,或者建筑上去呢?
06
花 汇
看过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展览后,我有以下体会:第一,形式的不断推层出新;第二,大尺幅作品不断的扩张。对于大尺幅的书法作品,我觉得要做进一步的探索,甚至做一些学术上面的总结。我们以前研究的范围可能限于笔法、章法多一点,现在我们可以拓展,比如说,装裱一个研究,内容的选择,字体的转化,落款印章,还有一些新的技法运用等等。
05
总 结
01
潘善助
非常感谢大家。上海市书协今天举办这个“大尺幅书法作品的艺术表达”学术论坛,并不是要求大家全部去进行大尺幅、大字的书法创作,而是基于以下五个方面的考虑:第一,我们第一次到中华艺术宫来展示书法作品,这样的展厅环境下面,必然要求大尺幅书法形式的产生;第二,中国书协历届国展的书法尺寸要求基本都达到了八尺;第三,理论指导实践,我们想引领、引导创作者,对将来的书法创作有所思考;第四,大尺幅书法的展陈要求该怎么做,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讨论;第五,大尺幅书法作品是要有作品规格,我觉得更需要大字的作品,要适应展厅的需要。
我查了很多小楷资料,一般都是20厘米左右,所以还是很小的。只能凑近看它,所以我在想,哪些字体比较适合于当今符合展厅的需要的形制表达?大尺幅书法作品,应该是大而实、大而厚、大而劲,如果做到这样,那时候表达就更加有力量了,同时,大字更加强调即时的感知,一瞬间就进入了眼球。
02
戴小京
今天许多专家都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做了精彩的发言。这次论坛是针对我们上海市第十届书法篆刻大展的展出作品的一些研究和探讨,也是近年来上海书坛发展动向的一个简单总结。上海书坛要尽可能多关注一点全国性的,包括国际上创作、展览的动态,结合自己的特点,发展海派书法事业。今天的研讨会还是一个初步的开始,以后会有更多的讨论,还应该多吸收一点各方面的意见。
文字整理:陈 晓
全程摄影:兰海彬
精彩回顾
1.【展讯】十围之木,继往开来——这个有着20年历史的“上海品牌”大展终于开幕啦!
2.【系列报道】这个被称为史上“最严的评审”机制,评委们又是怎么说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