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笔尖上的动物”会绝迹吗?

2015-05-21 张一诺 秘境守护者

编者按:


本篇是中国绿色时报记者张一诺先生撰写的《植物科学画 几多浮沉无限意》的姊妹篇。当代中国,从事动植物科学绘制的专业人员已经寥寥无几,而他们绘制的的作品也鲜为人知。这些“笔尖上的生物”会就此消失吗?



“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特征图 张瑜 绘


  此刻,它们拥有最完美的状态:以正侧位的立体姿态静静伫立,向人们展示着身体的线条,皮毛的光彩,讲述着自己与其他物种的不同。


  它们是“笔尖上的动物”。


  “笔尖上的动物”集科学与基础美术于一身,是动物分类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随着动物科学画绘图人员的流失与缺席,这一独特画种正处于青黄不接的境地。


  “笔尖上的动物”会绝迹吗?


人零落 水墨寒


高原流石滩生态系统 张瑜 绘


  411上午,春日和煦的阳光普照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高大的楼群。在一个安静的角落,《中国绿色时报》记者采访了高级实验师李文柱。


  李文柱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绘画专业科班出身。20多年来,他孜孜不倦地为昆虫绘图,让数百种“不起眼”的小虫子跃然纸上,为我国昆虫特别是甲虫的分类研究作出了贡献。


  “在我心中,一只只昆虫就是一座座可爱的小雕塑。”李文柱说,自己最爱描摹自然中的昆虫。他以钢笔为主要工具,辅以水彩,用立体透视的角度,绘制昆虫为主题的动物科学画。


花萤 李文柱 绘


象甲 李文柱 绘


  “动物科学画最大的作用是添彩,当然也可作为研究项目的评估内容。”因为有李文柱绘制的昆虫插图,中科院动物所的一些昆虫研究项目获得了加分和好评。


  然而,“锦上添花”的人越来越少了。李文柱说,“1988年之前,中科院动物所有专门的绘图室,从事动物科学画的绘图人员有十几人。后来,绘图室撤销,人员流散。现在,偌大的中科院动物所,真正够得上绘画专业出身的绘图员,只有我自己了……”


  “笔尖上的动物”是否会“绝迹”,与绘图人员从业状况息息相关。而据调查,全国范围内,从事动物科学画的绘图人员正日渐稀少……


腊斑甲 李文柱 绘


资金少 关注浅


  吴志学,东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级工程师。多年来,他一直从事生物科学画的制图工作。在他的笔下,有栩栩如生的珍稀动物,也有惟妙惟肖的野生植物。


  教学、研究生涯中的笔墨情缘,使吴志学对生物科学画有一份责任感。“绘图员越来越少是现实的,也是令人担心的。”


不同亚种的虎 张瑜 绘


  吴志学说,老一代绘图员经验丰富、技艺高超,但均年事已高,临近或已经退休。由于社会对这一专业认识不足,认为电脑、摄影等技术可以将手绘取而代之,所以在后备力量培养方面着力不够,造成了现在后继无人的现实状况。


  “正如很多传统手工业者、工匠在计算机崛起后面临尴尬一样,生物科学画的绘图员也因市场流失、技艺失传、受重视不足等因素遭遇种种困境。”


  吴志学说,动物科学画曾一度吸引一些功底深厚的有志青年为之努力。然而,出版发行政策的改革,使专家学者在出版著作时要付相应费用。考虑到成本投入,配图能不用就不用,必须要用的也把图尽量缩小。这就使得绘图人员得不到与劳动价值相当的资金补偿。


  李文柱告诉记者,现在很多研究项目的经费中,绘图一项的费用所占比例很少,最终只能选择不配插图。


作用大 不可少


丹顶鹤 张瑜 绘


  在这个时代,动物科学画究竟还有无存在的必要?


  “在科技水平飞速发展的今天,生物绘图这一行业,不是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的!”吴志学答得十分肯定。


  他认为,生物绘图在展示动植物解剖细节、突出分类特征等方面,是摄影技术无论如何也难以取代的。同样,虽然时下各种绘图软件很多,但凭制图技术为基础的电脑软件,并不能成为“智能绘图人员”。


马来熊 张瑜 绘


  鸟类专家、科普插画师张瑜也表示,动物科学画可以呈现物种最理想的状态,特别是解剖图,“如果真的用照相机把解剖步骤拍下来,不但十分血腥,而且场景繁杂,难以很好地传达科学知识。”


  动物科学画作品,要求客观地描绘动物个体形态结构,准确地表达分类特征与质感效果。而优秀的动物科学画作品,则需在此基础之上,形成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可以说,每一位优秀的动物科学画绘图员,都对自己的作品有深刻的理解、深厚的情感。


  吴志学谈线条:“绘图员在刻画动物个体时,线条应粗细得当、疏密得体、明暗分明、特征突出……”


山地雨林生态系统图 张瑜 绘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李文柱讲故事:“画昆虫必须要看标本。那么小的昆虫怎么看?只能借助显微镜或体视镜。眼睛长时间在相差几十倍的物体和放大图之间移动,让我的视力下降得厉害……”


  张瑜说过程:“要画好动物科学画,前期工作不能少。不仅要有照片素材,还要观摩标本、野外考察……”


  每一幅质量上乘的动物科学画背后,都是绘图员思想的体现、心血的凝聚。快门一按、鼠标一点的轻松,或许难以与动物手绘画上等号……


酬壮志 展宏图


礁石海岸潮间带 张瑜 绘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我国动物科学画历史悠久。


  1061年,宋代的苏颂完成著作《本草图经》。这部著作集历代药物学著作和我国药物普查之大成,记载了300多种药用植物、70多种药用动物和其副产品,以及大量重要的化学物质。著作图文并茂,配有形态逼真的动植物个体图谱,被业界看作我国动植物科学画的起始。


  此后历代相关著作中,也都有动物科学配图的出现。


  不过,我国动物科学画大展宏图的时代,应为20世纪60年代后期到70年代。


  “那是我国动物科学画飞跃发展的时期。”吴志学说。当时,一批批技术高超的绘图工作者,于高等院校与科研单位纷纷涌现,许多人还投入到《中国动物志》的绘图工作中。


  吴志学认为,上世纪60年代以前,我国的动物科学画水平与苏联、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相比,有一定差距。但从70年代至今,我国的动物科学画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不但可与国外同行媲美,在科学性与质感效果的结合上,甚至超越了国外同行。


  原来,20世纪50年代,是我国自然资源大普查时期。普查自然资源,即是挖掘自然潜力。为了更好地认知生物多样性,人们需要大量科学图谱进行辅助。


  自然资源普查后期,我国开始出版《中国动物志》等专著。这些著作对动物图谱的需求,极大地训练、提高了我国动物科学画绘图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这也意味着动物科学画及绘图人员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生物学领域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放眼看 迎挑战


池塘生态系统 张瑜 绘 (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现在,虽然动物科学画面临诸多发展瓶颈,但吴志学认为,这一专业的前景依然是光明的。


  “在教学及科研领域,生物新种的发现与阐述,乃至新兴学科或专业的创立,依然需要配以相应图谱进行辅助说明。”吴志学认为这是最重要的一点。


  他进一步解释,侵犯版权是违法行为。因此,如果沿用他人著作中的图谱,绝不能复印或照搬,至少应该在原图基础上进行一些不违背科学的改动。“这也需要专业绘图人员重新设计绘制。”


  此外,吴志学表示,我们所处的21世纪是生命科学大发展的时代,生物学领域有着待发现、揭秘、探索、开发的广阔空间。随着生物学领域的不断拓展、新物种的不断发现,动物科学画的历史使命非但没有结束,反而面临新的发展契机。


  “动物科学画这一专业,一定会随着生物学科的发展而发展。作为从事这一行业的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储备知识素材,迎接新的挑战!”


棕尾虹雉 张瑜 绘(图片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本文转载自中国绿色时报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出处

微信号:wonderlandkeeper

合作联系微信:fangfangz1024

相关阅读

植物科学画 几多浮沉无限意 点击“阅读原文”可查看此篇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