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国资||邓志雄:四业并举时代的央企发展战略

华诺信诚财顾 找项目网 2022-08-06

为更好服务全国新一轮国资国企改革,5月24日,由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指导,上海国有资本运营研究院、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国资大讲坛”。原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局长、规划发展局局长邓志雄作为第一讲的主旨演讲嘉宾,做了主题为“四业并举时代的央企发展战略”的演讲。

邓志雄:湖南人,1957年生,中南大学冶金系有色冶炼专业毕业,中央党校第十期中青班学员,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深创投博士后流动站导师。1974年参加工作,1984年任车间主任,1990年任矿长兼党委书记,1997年出任上市公司董事长。曾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计划部副主任,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企事业改革司司长,国家经贸委综合司副司长,国务院国资委产权管理局局长、规划发展局局长。现任中国电信、中国铝业、保利集团专职外部董事。 


讲座信息

一、四业并举的时代

中央企业“十三五”规划的背景是四业并举的新时代。什么叫四业并举?我们现在看这个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系统观,万事万物可以大致分为四个系统:


第一个是无机的物质系统,主要涵盖物质与能量这一个没有生命的系统。这个系统一头向大、一头向小,向小从分子到原子、中子、夸克,现在人类已经认识到夸克这样一个层次,向大到地球、星系、总星系,整个宇宙还在不断的扩大,所以这是无穷无尽的世界;


第二个系统是有机的,生物生态的系统。生物大分子在能量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有生命的东西,这个有生命的世界也已经有30多亿年历史,而人类的历史则只有300万年左右;人类出现后逐渐发展出人类社会这样一个新的系统,首先是家庭,然后是部落、公社,然后是地区、国家,再后是双边组织、多边组织、跨国公司、无穷无尽的国际组织;人类社会在劳动和交易中产生了第四个系统,一个新的以符号和信息为主的系统,我们称之为科技文化系统。


伴随适应四大系统,人类相应开展了四种生产,产生了农业、工业、服务业和科技文化产业四个产业。农业是与有机的生物生态系统紧密关联的;工业主要是与物质能量系统紧密关联的;服务业是与人类社会紧密关联的;科技文化系统领域内发展出了科技文化产业。这些产业的发展一个比一个来势迅猛。现在看,很有必要将科技文化产业单列为第四产业大力发展。


对企业生产关系的制约力量有两个:一个是生产力,一个是市场。市场是必要条件,生产力是充分条件。一旦这两个条件变化了,企业就应将企业制度及时调整。


比如说大家现在熟悉的企业制度一共五种:


第一种独资企业,股东无限责任;


第二种无限合伙,不适合用于工农业产业,但是非常适合用于信用中介服务;


第三种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进入到了工业时代就需要股份制,没有股份制就没有大资本,就干不了大生产;它用有限责任把资本聚集起来,同时把债务责任推给社会。


第四种有限责任公司,它改变股份公司认钱不认人的纯粹资合制度,压缩股东规模,增强了股东互动,章程中体现出更多人合因素,但依然债务责任敞口;


第五种有限合伙,有限合伙制度在人本因素上来得比较彻底,LP负有限责任,GP负无限责任,成为了以有限责任融资机制和债务责任闭口的责任机制两相结合的企业制度。


大家知道,建立不起好的容错机制就不能很好地创新。中长周期运作的有限合伙制度把责任机制、容错机制、激励机制全面结合起来,是最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因此随着时代进步,企业制度从独资企业走向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面向未来,在公司平台基础上的有限合伙企业发展将成为时代趋势。


我们看两个表,第一个是全球市值前10强的企业近10年的变化。2007年世界市值前十的公司有2个是科技类公司,而2018年世界市值前十的公司有7个是科技类。


所以科技类公司正在成为时代的引领者,科技文化就是未来产业的引领方向。我们再看一下北京市去年三季度的产业结构,2017年前三季度北京市GDP中,服务业占比高达82%,其中科技文化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已高达37%以上,是金融业的两倍,是工农业之和的两倍。因此我们现在可以做一个基本的结论,未来经济的增长点主要在第四产业。第四产业的增长以两种形式来表达,第一是科技文化产业自身的大发展,第二是科技文化产业对于一二三产的改造、优化、提高。

二、“十三五”央企发展战略

中央企业的“十三五”发展目标是一段既定的话: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做好创新驱动、结构调整、开放合作、深化改革、提质增效、加强党建六篇大文章,做强做优做大中央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我把这个目标叫做321目标,3就是三做,做强做优做大;2就是两力:(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1就是指一批具有两力的跨国公司。


根据321目标,对应的我们为中央企业概括了123发展战略——一体、两翼、三合:一体是要把企业主体的市场化改革调整提升做到位;两翼是搞好现代化创新+国际化经营;三合是做好公私混合、制服结合、产融结合。制服结合即制造业和服务业相结合,建筑业和运营业相结合,即把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在公有资本和私有资本的结合上做文章,在金融产业和实体产业的融合上做文章,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结合上做文章。中央企业以规划为头,以结构调整为体,与地方结合、与民营结合形成扎实有力的双腿,然后加强科技、国际两翼,形成大雁展翅奋飞的阵势。


首先讲“一体”,企业主体的市场化改革调整工作包括五个大方面。


(一)通过功能界定明确发展责任。我们把中央企业分三类:第一类是公益类;第二类是商业类中间的完全竞争类;第三类是商业类中间具有特殊功能的企业;


(二)通过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就是创新发展一批,巩固加强一批,重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全面“打造新央企”。


(三)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核心内容就是要发展混合所有制。


(四)通过提质增效提升发展水平。这是我国进入从“有”到“好”新时期以后,中央企业需要带头做好的一件工作,也是新常态下加快供给侧结构调整需要完成的硬任务。


(五)通过加强党建提供发展保障。企业党建做得好,把住正确的发展方向,调动好群众的积极性,严格控制住各类风险,企业就能持续健康发展。


提质增效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走内涵型、精益型、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打造网络型、平台型、服务型、品牌型、责任型企业,加快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由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由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品牌型企业要特别引起重视,“十三五”、“十四五”期间,品牌将成为最重要的企业资源。产能过剩的时代消费决定生产,而不是生产决定消费,消费者的选择决定企业的命运。这个时候“品牌为王”,未来我们在企业品牌建设上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其次,讲一下“两翼”。


一是创新驱动发展,向生产力的深度进军。


创新包括三个方面: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三个创新同等重要,又各自包括很多不同的内涵。


科技创新。对中央企业来说科技创新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央企围墙内的自主创新;第二是央企和央企之间,央企和地方企业之间的协同创新;第三个是结合企业内外全球创客开展好双创。


管理创新。要搞好平台化、扁平化、信息化、全局全面全过程风控。平台化是一个很重要的战略选择,它强调中央企业要有能支撑好千家万户企业生产和千家万户家庭生活的网络平台能力。


商业模式创新。包括纵向整合、横向整合、制服一体、建营结合,还有PPP模式。PPP模式在中国发展很快,但还不成熟,需要加强风控。


在创新中,要高度关注创新资本的形成。创新是一个烧资本的过程,科研是一个烧费用的过程,先进企业的创新研发费用要达到10%左右。而国有企业资本不足,责任机制、容错机制、激励机制均难以满足全新的需要,因此必须采用新的企业制度和机制。


有限合伙企业采取8~10年的中长周期整体考核激励,强调GP的独立运作权利和相应的无限责任,给予GP强有力的利润分成,注重解决公开存在的制度、技术和管理短板问题来实现发展,是比独资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更适应于创新需要的企业制度。


国资委近年来为推进创新成立了七个母基金,他们或者自身就是有限合伙制的,或者明确要求所投资企业是有限合伙,既为中央企业的创新准备了资本,又为央企创新提供了新的企业制度和机制。


二是开放带动发展,向生产力广度进军。


当前我国正在进一步扩大开放。落实国家重大战略规划,增强海外资源保障能力,推动国际化经营转型升级,提升国际化经营风险防控水平,充分发挥中央企业走出去的骨干和主力军作用,创新国际化经营模式,提升国际化经营质量和效益。


我们以前的模式是千家万户分别走出去单打独斗相互竞争求发展,未来应是什么样的呢?应是央企地企携手,协同建设一带一路,共同打造平台求发展。


要注重打造四类平台:


第一类是建立优势产业平台。中国现在什么东西是有优势的?三高七路。三高是高铁、特高压和高端信息化,七路是公路、铁路、水路、空路、管路、电路和通讯线路。高端信息化以5G和北斗为代表,还有超算和物联网都是属于高端信息化的东西,用这些东西结合七路建设能力打造成优势产业平台,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


第二类是高效产能平台,就是我们产能过剩但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性价比不错的领域,要结合相关国家的需要加快走出去,既解决我们产能过剩的问题也解决了别人的需求不足问题;


第三类是打造产业园区,我们还要到很多更落后的国家进行国际化经营,那里单个企业去风险很大,打造一个园区,把中国的生产能力集成起来,是化解风险的重要方法;第四个是产融结合平台,就是把我们的招商局、华润、中粮、中化、五矿等企业,进一步打造成区域性的跨国平台。


最后,讲一下“三合”。


第一合是公私结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 公有制 + 非公有制 + 混合所有制。两端只有两点,中间有无数个点,生产力的变化要求企业有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因此以中间所有的点分别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样经济发展可以更快。从这个角度理解,发展混合所有制具有广阔的空间,发展混合所有制是我们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行形式。



第二合是产融结合。产融结合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在资本形成阶段、资本运营阶段和资本流转阶段都要做好产融结合。产融结合的概念,不是金融做产业,不是产业做金融,而是要把金融服务于实体产业的发展,通过用好三种制度、三个市场来融通三类资本。


国有企业改革早期实行过“拨改贷”,从1979年做到1997年。国家资本供给中断了,借的钱形成了负债,没有形成资本,违背了将本求利的经济规律,企业不能良性循环,结果就出现了大面积亏损。所以最初的改革是向银行要钱,但是走银行这条路没有把企业搞好。


上世纪末中央抓了两件事,一个是抓大放小,一个是三年脱困。


抓大放小的战略性调整,整个国有经济的结构得到了优化,同时让民间企业获得了发展的空间。


另一个是三年脱困,那时候说三年脱困几乎没有人相信,但是三年做到了,因为有三个强大的政策,当时叫三个杀手锏。


第一是软贷款,对于20%,30%的好企业给软贷款,就是可以不还利息的贷款;


第二是兼并重组上市,一个大国有企业兼并一个大国有企业之后发给你一个上市的票。上市问谁要钱?问股市要钱,吸收民间资本。所以这个是蓝色的腿,IPO管道。改制上市是全世界通行的混合方式,但是只是单腿式的混合,更多的不能上市的企业靠什么解决问题呢?债转股。把银行借给的钱变成资产管理公司对你的股本,这样解决了更多企业的问题,同时管理加强了。


集团公司承接国有资本,通过IPO引进公众资本,通过PE引进机构资本,这样就引入了三个资本。但是这三个资本的受体是三个不同的制度,只有国有企业才能拿到国有资本,只有上市公司才能拿到公众资本,只有有限合伙企业才能更多地拿到PE资本。因此未来我们要在三个市场用三个制度去对接三种资本,这就是产融结合,也可以叫做资本运作。当然,建立财务公司,用好各种金融工具,强化企业资金管理,也是产融结合应该做好的工作。


第三是制服结合或建营结合。这是企业发展中的纵向整合发展方式。通过前后产业的结合来形成新的优势,化解老的问题。ppp就是典型的建营结合模式。资金不足的政府为早日提供新的公共基础设施,以未来一定时限内的基础设施经营权等为代价,引入建设企业带资开展建设。这对建设企业提出了建设和运营基础设施的资金和能力要求。在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这种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会颠覆性的改变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格局,使制造业与服务业日益紧密地融合到一起。为此,中央企业既要抓住制服结合的机遇,也要防范好自身被颠覆式创新所击倒的风险。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信息中心


免责声明: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转载众多,或无法确认真正原始作者,故仅标明转载来源,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十分抱歉。如来源标注有误,或涉及作品版权问题烦请告知,我们及时予以更正/删除。

近期热门项目

北京医疗器械公司46.26%股权转让10513

北京崇文门办公室转让20528

资阳中车传动公司80%股权转让30516

上海市闵行区4套房产转让40503

 上找项目网,获取更多国资项目商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