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一家影视公司的CEO该干什么——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三)

2017-01-28 Kevin 一起拍电影


如果说,2015年的关键词是“颠覆”,那么2016年的关键词就是“拐点”,而2017年的关键词,应该是“升级”。 


可以预料,整个2017年中国电影票房将继续个位数增长,甚至会出现首次负增长。行业必须进行一次结构性调整,以及整体的战略性升级,才能治好这个重症。


而作为公司领导人的CEO们,在2017年第一件事也要同步的思维升级,自我迭代,才能带领公司跟上这个正在被颠覆的新时代,才能打败比你更有才华且比你更努力的对手!否则,要么你的公司会被淘汰,要么直接降级,从一流公司降级为二流公司,或从二流公司沦为三流公司。


下面要说的几个要点,个个都是颠覆三观的思维方式:


1、升维思考,降维打击。预测趋势,找到破局点,然后All in;

2、选择大于努力,不光要有作品思维,更要有平台思维;

3、做乘法,而不是做加法;

4、只做爆款,而不是广撒网。


升维思考,降维打击


“降维打击”这个词语出自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猎豹CEO傅盛说:要花时间,把一个事情想清楚,站在一个更高的纬度看问题。正所谓:升级思考、降维打击。


绝大多数创业者就是执行力超强,于是在执行力上就会花越来越多的时间。但很快,他们又开始在方向的选择上犯迷糊了。最可怕的是,他可能在一个不正确的方向花了太多精力。当执行已经被认为很重要的前提下,方向反而成为我们最缺的一环。但战略制定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执行。


小米手机模式就是降维打击,从一开始就是一场必赢的战争。它按照成本定价,取消代理商模式,包括市场容量,打法,切入点,雷军都想得很清楚。小米一上来就是做多大的问题。小米手机出来时,手机厂商都笑了。他们认为雷军没做过手机,没有经验。但实际上,雷军早已经在更高的维度想清楚了。



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就是降维打击,不是一个国家败给了另外一个国家,而是农业文明败给了工业文明。这种实力是碾压式的,中国根本没有机会。再举一些降维打击的例子:苹果为代表的智能手机对诺基亚为代表的功能手机就是降维打击;淘宝电商是对实体商业就是降维打击;移动互联网对传统互联网也是一种降维打击。


那么,如何才能制定一个好战略?傅盛总结了一个战略三部曲:预测-破局点-All in。预测就是想方向,寻找破局点就是找关键,All in就是资源全投入。


预测变得更重要。它意味着对我们过去接受的整套教育和方法论的一种颠覆。它反过来说明了,努力未必成功。过去,我们只是苦哈哈干活,相信书山有路勤为径。一去美国才发现,美国人工作那么悠闲,世界很多发明却都是他们干的。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我们的思维体系没有预测这一点。


预测之后,就是找到破局点,找到那个一举撬动全局的关键点。


微信红包就是一个经典案例。一个微信红包,就让腾讯现在跟阿里的日均用户差不多了。春节当晚的峰值,几乎超过了阿里双11。当时马云写内部邮件说珍珠港偷袭。


这是一个单品带体系的时代。苹果手机就是这样的破局点。通过手机这个点切下去,整个行业都被改造了。


最后,找到这个破局点以后,不要有任何犹豫,一定要All in。


任何时候,资源永远稀缺,尤其是精力。一旦确认这个机会点,不要有任何犹豫。把所有资源投入到破局点上。想尽所有办法,努力到无能为力。有时候晚做,就丧失机会;早做,就把公司搞死了。微妙和伟大的平衡,就是创业的难度。


选择大于努力!不光有作品思维,更要有平台思维


个人努力和才华干不过大趋势。这个趋势,也就是经济学中反复强调的:市场有一双无形的手在控制。任何个人的力量都干不过“市场规律”这双无形的手。


如果一个CEO认为:电影卖座要看剧本好不好,而不分题材热门不热门。只要剧本好,什么题材都能卖。这就典型的“作品思维”论。其实一部电影票房的高低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方向错了,题材没选对,任你再有才华、再努力也避免不了亏损。很多电影从题材一确定开始,就注定了最终亏损的命运。


“作品思维”的人容易陷入误区,越有才华,就越自负,就相信靠个人才华和努力,就能打败一线大佬。其实,小公司和大公司的区别在于CEO能否提升格局?明白大成功者都是 “顺势而为”,要抓住“趋势”, “做风口上的猪”。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更何况到了这个层面,别人也都努力,甚至更有才华。


而那些成功者都是抓住了趋势。有的导演只用了一部影片就加入了十亿俱乐部,而很多导演十年、二十年都没做出破亿的影片。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网全面颠覆传统影视行业的时代,在新旧两个时代的交替处,一定不要固守旧有观念,否则首先被淘汰的就是你。


影视行业要做乘法,而不是做加法


影视行业是一个慢行业,也是一个高风险高投入却低产出的行业。光线、华谊这些老牌影视公司都已经默默耕耘十几年,也都属于慢公司。


但是到了互联网时代,一家成功的影视公司就不一定是慢公司了!乐视影业仅用两年时间就跨入一线公司行列;猫眼电影等在线售票平台的的出票量已经远远超过华谊等一线大佬的票房总数。


在2017年,对于一个影视公司来说,首先要一改过去做加法的“作品思维”模式,升级成做乘法的“用户思维”。而不是继续投一堆毫无关联的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好大喜功,大上特上,必然导致亏损。


电影的本质是什么?外行说,是明星!内行说,是好故事!但实际上,故事还算不上最本质的。电影产业的最终本质是形象!这样说绝不是否认好故事的重要性!一部电影的成功,故事是关键;但是如果做好一个电影公司,形象才是关键。



影视行业成功的要素,首先是好故事,然后是可复制。可复制就是做乘法,是打造一个形象,然后可以重复使用,可以出续集,可以用在衍生产品上。例如漫威有了超级英雄,迪斯尼有了米老鼠等一大批形象。而好莱坞这几年已经成了续集的天下:《变形金刚》、《加勒比海盗》、《钢铁侠》,你说它们哪个故事好?但是并不妨碍这些续集们的高票房。


 只做爆款,而不是广撒网


影视行业越来越像手机行业。像诺基亚、摩托罗拉这样的传统手机厂商都是一年推出几十款手机全线覆盖,后来苹果进入以后就一款手机,把它们全干掉了。另外小米、三星也都是爆款策略,畅销产品赢家通吃。爆款的好处是集中采购更有成本优势,低库存,并且维修成本也低,最终利润也是最高。


好莱坞的迪斯尼是单一系列产品(米老鼠、狮子王、加勒比海盗)策略,狮门也是单一系列产品(暮光之城、饥饿游戏、敢死队),其他环球、派拉蒙、索尼都是全线产品。华谊、光线等国内影视巨头也都是全线产品策略,靠产量多来实现扩张。结果除了少数爆款影视产品赚钱外,更多的项目还是高风险,赚钱概率很小。这种散弹式的生产方式很落后,浪费也极大!并且不能标准化生产,规模不经济。



而爆款思维就是一个产品做到极致,然后做乘法,批量复制。传统影视公司思维是做加法,今年做5部,明年做10部,并且是做10部不同的产品。而爆款思维是集公司全部力量研发一个系列(例如007、加勒比海盗、漫威宇宙),一个系列可以陆续出10部续集。就跟开饭店一样,你开10个不同的饭店赚钱多,还是像麦当劳一样开10个连锁店赚钱多?反正好莱坞已经成了续集的天下,未来这种趋势更是明显。


迪斯尼就是可以闭着眼睛持续赚钱的商业模式。不仅系列电影IP可以拍续集,还可以复制在在服装、玩具、主题公园等衍生产品上,赚取比票房多很多倍的利润空间。


小公司和大公司的竞争不应该是一个一个具体的项目,而是“商业模式”上的竞争,你要建立和巨头不同的商业模式。而每一个“台风口”来临的时候,都会有一批抓住时代脉搏、满足新市场需求的公司成为行业新领导者,影视行业也是如此。


2017,你思维升级了吗?


点此复习:


一家影视公司的CEO该干什么——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一)


一家影视公司的CEO该干什么——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二)


【招聘】主编、记者【北京】

工资翻倍、送股份!详情 点此穿越~


  三大媒体矩阵  

更加垂直,更多干货,信手拈来!



原创内容,转载请附上版权信息及作者署名


“一起拍电影”已入驻今日头条、百度百家、界面、一点资讯等渠道,覆盖娱乐产业核心人群


投稿、商务合作、加群,请后台回复“合作”


微信:15201655723

邮件:285295690@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