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圈封建迷信大调查:烧香拜佛,歧视女性,大师算卦
作者 / 坦克
几天前的11月8日,原本是网络上盛传《中邪》重新上映的日子。
这部原本计划在今年清明节上映的小成本恐怖佳作,因为特殊原因被禁,至今仍然没有官方公布任何上映信息。至于为何会在2周前突然出现重新上映的消息,至今仍然不可知。而盛传11月8日这一天,恰巧是农历十月一寒衣节,俗称鬼头节,又称祭祖节、冥阴节、十月朝。今年的11月8日,北京各街道也出现了不少烧纸衣服纸钱祭奠的行为,不少老城区的路口火光熊熊,瞬间PM2.5飙升。
制作成本仅有5万的《中邪》,豆瓣评分一度高达7分,是近十年国产恐怖片评分最高的一部。然而却在3月31日全国点映的前一天,宣布因“技术问题”撤销上映计划。根据内部人士透露,本片的被禁,与片中暴露出部分中国农村人的愚昧,以及宣传营销手段刻意夸大“灵异”效果有关。
但是,迷信和愚昧,不正是目前中国影视圈的现状吗?
那些封建迷信的中国式剧组
几乎99.9%的剧组,在一部电视剧或者电影要开机当天,一定会有一个开机烧香仪式。在这一天所有导演主演以及主要剧组人员都要在场,全体人员一同烧香拜佛。用于供奉的案桌都要用红绒布遮盖,桌上供奉关帝,两旁是香炉和上供的烤乳猪及水果。
而摄影机,通常将用红布盖住,然后由剧组主创依次上香拜神,最后掀开机器的红布,宣布开机。而再讲究一些的剧组,尤其是全港阵容的剧组,则会请大师专门算一个开机时间,还会去附近香火鼎盛的庙宇祭拜。
这种仪式一般称为拜四方。事实上,向四方叩拜点香并不是明确所致某一个宗教或者神灵。这种仪式的目的,多是祈求拍摄顺利,以期收视、票房大捷。在几乎所有电影的开机宣传照上,我们都能看见类似的照片曝光出。甚至在某一些剧组,在每天拍摄前,导演和现场制片都要点香,祈祷一天的拍摄顺利。
据说,这套程序最早来自于剧组对于“划片”的恐惧。所谓“划片”,是指早年在胶片时代时,摄影机里的胶片在拍摄时,可能会被里面的零件意外划伤。如果发生“划片”,将给剧组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但是机器划片既不可预计也难以预防——唯一能做的就是用红布盖住,给摄影机“镇邪”,因此这种习惯一直延续到了数码时代。
其实在新中国建国以来,电影拍摄一直没有此类的迷信规矩。十年浩劫期间,很多此类的传统“迷信”文化,更是都遭到了压制与批判。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几大制片厂时代,也都罕见。但是在90年代以来,香港电影人逐渐内迁,瞬间把这种风潮带到了大江南北。
这种起源于香港的仪式,其实最早应该是从老戏园子来的规矩,演出前先在后台给祖师爷烧香磕头。求祖师爷赏饭吃,态度要虔诚,烧香也是求个心安理得。后来这风俗在港台保留。拜祭的对象没有一定之规,信佛的拜菩萨,信道教的拜神仙,什么都不信的,就拜祖宗,甚至拜关公、鲁班的都有。
其中比较有名的是泰国白龙王,2002年,当时寰亚电影公司拉拢了四大影帝刘德华、梁朝伟、曾志伟和黄秋生合演一部制作费高达四千万的《无间道》,还举行了一次极具排场的拜神开镜仪式,更邀请了白龙王专程由泰国来港主持大局,兼为众人祈福。并有传说《无间道》的电影名字是白龙王的建议下改名的,之后大卖。
然而,近10余年内,几乎每一部电影都拜四方祭祀,都找大师算日子,为什么却只有小部分电影最终获得了盈利,并且名垂影史呢?一部电影是否能够拍好,或者能否获得商业上的成功,和是否拜神信神可以说是毫无关系。那么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乐此不疲的相信这些呢?
搞大型创作,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很多变化、意外情况自己无法掌控。另外,剧组的很多人从小对科学不感兴趣,艺术创作往往缺乏理性思维,容易造成迷信。
除了开机的仪式外,剧组中还有很多其他种类的“迷信”。
例如,需要拍摄雨戏的时候,会画王八求雨。遇到剧情需要把还在世的人的照片被选作黑白遗像,还有在世者的名字被刻在墓碑上等等情况。剧组生怕这样会影响那些人,所以会给他们发红包,作消灾用。若拍摄地点在酒店旅馆这类地方的话,剧组都会在房间里放上一些佛教物品。所以常常能看到剧组人员居住的房间门上会贴上一些和佛教有关的图,这样做还是为了保佑拍摄顺利进行!
可以说,在剧组日常拍摄期间,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是有着诸多“严格”的行规的。然而,在全世界最多如牛毛的行规的催生下,我们看到的影视作品又是什么样的质量呢?
如果说烧香拜佛还可以被定义为一种传统,那么接下来拍sir要说的,不仅仅是活脱脱的迷信,更是对性别的歧视。
在中国的大多数剧组中,女性是不允许坐在镜头箱等器材铝箱上的,但是男性可以坐。有这样的规矩是因为有一个迷信的说法,女性属阴,男性属阳,所以女性坐镜头箱会让镜头失(湿)焦。为了保证拍摄质量,自然就不允许女性坐镜头箱了。甚至本来就是用来解决演员或物体高度的问题来垫脚的“苹果箱”,都不允许片场的女性坐。
片场的新人女性工作人员,会堂而皇之的被告知,之所以不能坐,是因为女人不洁会给拍摄带来霉运。试想当你听到别人面对面跟你说这种话的时候,真的会感受到极大的侮辱。甚至在一些老摄影师眼里,摄像机都不允许女的摸。这也造成了目前中国缺乏真正的女性摄影大师。
然而,剧组也仅仅是中国电影圈迷信的一个缩影,在剧组之外,电影人迷信的行为,还有很多。
为什么娱乐圈迷信者众?
娱乐圈一向是迷信的重灾区,类似明星找大师、养小鬼的八卦很多。在演艺圈,明星们是事事都希望踩在点上,开机仪式、首播仪式,甚至开个发布会,都会请人算算。
这也令影视圈变的愈发荒唐:明星本是最受人追捧的一群人,但恰恰也成为了最迷信的那一群人。
尽管我们都很喜欢王菲,但是王菲迷信这事却一直饱受诟病。我们都知道王菲信佛,但是她的信佛总是被人质疑,以至于有人打趣说每一个大师背后都有一个王菲,比如倒掉的两个最后名的大师王林和李一道长,这两个“大师”其实和佛教没有任何关系。
当年王大师借“气功大师”之名,笼络了一堆明星名人,成了权贵交际花,短期内累积了巨额财富,成为江西萍乡首富。信徒有:马云、赵薇、成龙、费翔、李亚鹏、王菲、李冰冰、陈坤、周迅、王祖贤、李双江、何鸿燊、黄晓明……这些人里,跟大师来往最密切的当数赵薇。王大师曾在饭桌上称:“赵薇的老公就是我给介绍的。”
在21世纪的今天,普通人都不信,为何这些明星们还组团去找忽悠呢?
从小学艺,学识太浅?
圈子太窄,见识不广?
挣钱太容易,花钱买安心?
其实这是由文娱行业的竞争态势所决定的,应该说整个娱乐产业都很相似:高风险、高投资、稳定性低。大明星之间是金字塔尖上的纤毫之争,当所有人都很优秀的时候,就确实需要这么一点点说不清道不明的运气。与之相比,风险低、稳定程度高的职业就不会出现普遍的迷信现象,律师不会在出庭前去庙里求签,医生虽然喜欢在办公室挂几面“华佗再世”的锦旗,却不会供奉华佗、扁鹊的神像。
除了明星和剧组,其实影视圈其他工种,也都持有这种“迷信”观点。例如不少影片的上映档期,并不是根据市场环境以及同档期竞品影片类型分析出来的,而是找大师算出来的“良辰吉日”,这也难免会造成不少原本有质量的佳作,因为挑错了档期最终造成票房的扑街。
而北京城二环内的雍和宫也同样是不少影视圈大佬的朝圣之地,很多电影公司老板都会在自家电影上映前,都会去拜一拜,求票房大卖。博纳影业老板于冬就曾经透露今年大年初一清晨就带着杜江和霍思燕一起,去雍和宫为当天上映的《红海行动》祈福。
源自港人基因的迷信传统,是时候摒弃了!
通常说来,迷信指的是对超自然力量的盲从和崇拜,相信其能左右人的命运。这似乎在暗示,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越相信科学,必然越不相信超自然力量,也就越不容易迷信。
然而,象征现代文明的香港为什么会成为迷信之都呢?
因为香港几乎是世界上最适合迷信滋长的城市。
根据大象公会的调查,香港之所以会成为迷信之都,首先是因为得天独厚的传统文化影响。香港前身是广东沿海的渔村,原住民均以捕鱼为生,恰恰是传统社会中风险最高的职业。1841年被英国接管之后,商人又成为社会主要阶层,渔业、商业本身的职业特色,又为迷信培植了深厚的土壤。
而从20世纪下半叶开始,香港逐渐演变为全球最重要的商业城市之一。但是,它的经济结构主体始终是金融业和服务业,缺少足够的实体经济支撑,经济一直不太稳定。近半个世纪来,香港的GDP一直在大幅波动,一旦世界范围内发生经济危机或动荡,更显得异常的脆弱。
除了经济上的不确定性,香港在政治上始终缺乏安全感,从1949年建国到1984年中英发表《联合声明》,再到1997年成立特别行政区。政治上的不断动荡,也导致香港人的神经更加脆弱。
暴富神话和破产悲剧不断上演的同时,香港自身的前途也始终未知,无论是李嘉诚这样的商界巨贾还是升斗小民,每个人的命运都无法掌控,迷信自然会盛行。
“拜一拜总归是好的”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独特的行业构成也为迷信提供了土壤——没有第二个城市像香港一样聚集了如此多的高风险行业。除了金融,它还有高度发达的博彩业,7百万人口的城市,热衷赌马的人数竟超过百万。
而作为整个亚洲明星密度最高的城市,娱乐圈的迷信氛围也会对大众产生深刻影响。文化水平越低,越容易迷信,虽然香港曾经是华语世界的娱乐之都,但香港娱乐圈基本是香港主要产业中,教育普及度最低的一环。大多数明星和导演都来自于类似于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并不具备高等教育的素质,甚至相当多一部分人小学毕业后进入了剧组,从底层场工打杂开始干起。
其实,为求演出顺利,中西方剧组有时候都有些“迷信”。西方戏剧演出前的祝福语示范:不能说“祝好运”(Good luck),要说“断条腿”(Break a leg),“祝好运”是会带来厄运的。而上台特别容易紧张的帕瓦罗蒂除了常年带块大白手帕擦汗稳定情绪,演出前还必做一件事——找钉子。相传每次演出,他都会在后台找钉子,如果找到的是一枚生锈的弯钉子,那接下来的演出必定精彩纷呈,找不到的话……他可能会拒绝演出。
虽然如此,但是西方的大多数“迷信”行为,都只是一种简单的习惯,并没有耗费剧组大量的人力物力,抑或是损害自然空气环境,更没有对性别产生歧视。可以说是一种“良性”的迷信。反观中国影视圈的迷信之风,可以说并没有给影视质量带来任何的提高,反而耗费了大量的剧组资源。如果把这一部分精力,多花在如何打磨剧本、提高拍摄质量上,会不会获得更有益的效果呢?
随着现如今,中国受过高等教育、尤其是有留学背景人员的剧组影视人才越来越多,以及业内逐渐对港人班底的不再迷信,此种“迷信之风”在未来是否能有所改善呢?其实,从类似科幻片《流浪地球》等不少纯内地剧组来看,不少剧组已经渐渐摒弃了烧香拜佛的一些陋习。未来的中国影视圈,能否真正的破除迷信,真正科学健康的良性发展,就靠我们和你们了。
近期热文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