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吧,中国电影行业依旧会是老牌玩家们的斗兽场
作者 / 吕世明
电影市场陷入冷清,单日大盘降至3500万的水平。从春节档开始到现在,内地影片表现乏力,卖得最好的纯国产片居然是于谦主演的《老师·好》,在进口片的夹击下,国产片鲜有在春季亮眼的表现,似乎在平日里很难看到票房和口碑双优的国产片。
另一边,一年一度的北影节热火朝天,影迷买票观影,从业者参加论坛沙龙,一片红火。但北京电影节真正的暗流是大公司和大佬才可以参与的创投会,这个票可能是你想买都没地方买的真正VIP,电影行业的封闭要比其他圈子更严重。
前几年,我们看到了行业有太多的热钱,中国电影好像很有钱,也很有闲钱,但想靠砸钱融入这个圈其实是非常困难的。而到了今年,钱流失的更严重,他的门槛也变得越来越高。
“别看郭帆、陈思诚是新人,他们的《流浪地球》和《唐人街探案》动辄三四十亿,这样的项目我们根本接触不到,甚至我们想去投一些主流的文艺片、烂片都很困难。”这个是拍sir身边的一位投资人朋友哭诉的。
电影行业的门槛其实在越来越高,它已经是老牌玩家们的斗兽场。
行业新星、新公司的崛起背后
站着一位位大佬、老牌公司
首先,我们可以悉数一下去年和今年爆款项目,以及超出预期的项目。
毋庸置疑,《我不是药神》《流浪地球》《红海行动》《唐人街探案2》《疯狂的外星人》《西虹市首富》,这些大爆款的背后或有新人导演或新人公司,但其实背后都有徐峥、真乐道、中影、博纳、万达、坏猴子、新丽等这些行业老牌公司的存在。
超出预期的有,《一出好戏》《无名之辈》《快把我哥带走》《找到你》《地球最后的夜晚》《大人物》等,这些超出预期的项目背后则是光线、北文、英皇、万达、华谊、华策、联瑞这些行业老牌玩家。
虽然大家都知道2015年内地票房井喷式大爆发,但在2014年中国几名年轻电影导演的表现让真正意义的业内人士惊叹,这些导演一度炙手可热。
情人节档《北京爱情故事》是陈思诚大银幕处女作,中小成本,票房4个亿;五一前夕《同桌的你》是郭帆大银幕真人电影处女作,小成本,票房4.5亿;暑期档《老男孩猛龙过江》是肖央大银幕处女作,小成本,票房2个亿;同样暑期档《绣春刀》是路阳真正意义大银幕首部观影作品,中小成本,票房近亿。
不久之后,这四名导演连同宁浩一起被广电部门派到美国深造学习,回国之后,陈思诚和肖央和万达展开深度合作,郭帆接受中影的邀约潜心拍摄《流浪地球》,宁浩则签下路阳,纳其进入自己的坏猴子导演计划。
用小成本博弈成功的背后,是成熟公司对他们的引导,这四部影片背后都是像万达、光线、乐视和中影这样的头部公司。
无论是大IP还是风险和收益兼备的项目,还是这些导演后续的卖座影片,都是大公司和顶级制片人来具体操盘,这种模式已经和好莱坞的制片人中心制很相像。
别看近些年电影圈盛行众筹和卖版票,但这种看起来对普通人没有门槛的电影投资方式,几乎都是圈套圈,环套环,坑里面全是刀尖朝上的陷阱,已经有不少普通群众反映上当受骗了。
电影行业虽然爱钱爱得要死,甚至每一分钟都离不开钱,但电影又特别讨厌被干预和影响,这使得大部分优质项目本身很排斥“生人”的资金,更不用说一些闲散的平民资金了。
别看肖央导演的《天气预爆》表现普通,但他的背后的制作公司是儒意、万达,耳东包括不好意思(暨肖央个人公司)这些业内新贵和大佬,其他的公司也基本上是这些公司的裙带关系和合作多次的朋友。
更不用说中影自己牵头,由多个公司合作的《流浪地球》,中影引入郭帆,郭帆找来吴京,吴京和影联又通过《战狼2》有愉快的合作,这种看起来松散实际闭合精密的长久合作,是头部公司和头部影片能够有实质“硬内核”的根本。
用才华在电影行业的“圈子江湖”打拼,
是新人少有的上升通道
执导多部卖座大片的迈克尔·贝最初不过是一个MV和广告导演,1995年暑期档大鹏《绝地战警》让其迅速走红,后续拍摄的《珍珠港》《勇闯夺命岛》《绝世天劫》等影片,他背后的是好莱坞金牌制作人杰瑞·布鲁克海默。
到了《变形金刚》时代,大导演斯蒂芬·斯皮尔伯格成为了迈克尔·贝的制作人,这种成熟导演成熟电影人为年轻导演掌舵控制是助力新导演在个人风格保障的前提下,更好的适应市场和全球化。
国内目前情况也是如此,文牧野在《我不是药神》之前,也曾联合指导过一部影片,但宁浩更看重是他更早之前在短片作品上的表现。
文牧野短片作品《BATTLE》由导演田壮壮监制,获得第七届FIRST青年电影展大学生电影竞赛单元评委会大奖,另外一部短片《安魂曲》入围67届洛伽诺电影节最佳国际短片单元,这才是其能够被宁浩和徐峥找来拍摄《我不是药神》的主要原因。
和文牧野不完全相同,但和迈克尔贝相似,指导《超时空同居》的内地青年导演苏伦同样是专业院校毕业,拍摄MV和广告成名起家,为徐峥影片《港囧》做执行导演,获得了宝贵的独立导演资格。
和徐峥的合作也是徐峥深入了解其个人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方式,这也是目前大部分能够取得成功的新人导演所必须经历的,甚至可以说,很少有新导演完全脱离成熟电影人的把控取得成功。
新人导演之所以在目前难以露头,原因就在于他们极难获得上升通道,宁浩当年《疯狂的石头》获得刘德华的支助多少有一点点幸运的元素,但目前电影院对于新人导演的整体态度并不算良好,毕竟启用他们所要承担的风险会更大。
这也使得在中小项目之上,投资人和制片人也异常谨慎,即便可能是三五百万的小项目,也不会轻易垂青新人,更不用说中高投资的项目了。
像徐峥、宁浩,包括其他不为普通观众和影迷熟悉的制片人,他们多年的执业经历让起掌握了中国内地的主要电影资源,从剧本孵化,到拍摄制作后期,都可以使用国内一流人才。
更为可怕的是,这些一流的人才他们自己的档期已经被顶级电影人所霸占,几乎不会流出空闲时间给其他新人做嫁衣,这也使得所有不在顶级电影圈的电影新人,获得不了好的基础保障,没有基本的成片效果。
未来,中国主流电影公司会只剩下十余家,
每年20部产出80%的票房
今年春节档成绩最好的三部影片《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和《飞驰人生》,无论是成本还是宣发费用都是天文数字,对于其他国产片是难以想象的。
这逼迫未来春节档和头部内容的门槛更加的提高,想获得超高票房和利润必须有巨额投入、启用顶级的电影制作人员,但仍然还要去面对相当配置、或者比你更有野心的同竞影片。
可总体票房蛋糕就那么一块,票补可能要取消,票价不会下降(甚至会更贵)观众的选择会更谨慎,想大家共赢几乎是不可能的,那种临时定档,仅靠刷热度也难获得观众的垂青。
头部竞争的加剧,会使得有限的优质档期越来越容易被国产片强控,进口片近一年在相对空闲档期稳定的表现,会使得他们在这些档期也变得更为稳定,这对于更多中小成本影片的突破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头部影片总归数量有限,虽然扎堆,但不会对中小成本影片形成威胁,但即便是这样,通过一年左右的市场成长,特别是贾樟柯、王小帅和娄烨他们三部影片最终的成绩,可以看到在内地文艺片仍然没有实质的突破。
但大家不必为他们担心,第六代导演的市场其实不在国内,国内仍然是大玩家的斗兽场,只不过我们现在让观众可以去选择看《江湖儿女》《地久天长》和《风中有朵雨做的云》,这几部影片无论是排片空间和票房都是这些导演之前作品的数倍,但对于中国电影产业没有票房空间的提升,只有社会意义的加强。
头部影片和进口大片可能在未来要占据内地80%以上的市场份额,但这些影片可能只有20余部,剩下三百多部影片可能有200部票房不过亿,三五千万票房,赔上个一两亿可能是常态。
能够取得稳定业绩的公司最终可能也就十余家,这十余家之中,可能只有两三家在一个自然年内有两三部利润翻两倍的影片,这两倍影片未必是出于重要档期,但一定是这些公司投入最大的、宣传费用最高的,其他公司短期内无法完成的。
这是使得中国电影未来的制作门槛会越来越高,无论是新人还是新公司想融入这个圈子会变得更困难,特别是票价提升后,不会再用“大数据论”和“排片要求”来思考制作电影,更多要尊重电影更高级的制作理念和方法。
近期热文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