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伟,难逃「困境」

一起拍电影编辑部 一起拍电影 2021-03-05


作者 / 念北


范伟很低调。
 
《一秒钟》上映,从张艺谋回归初心,到新任「谋女郎」刘浩存,以及今年霸屏的张译,范伟似乎成了最不被重视的「营销点」。
 
但范伟又实在难掩光芒。
 
《一秒钟》开场二十多分钟后,他饰演的范电影第一次出场。头戴前进帽,身穿灰色小马甲,手戴钢链表,端着一个印有“电影放映员001号”字样的大搪瓷缸子,刚踏出大门,有人塞花生,有人递烟,笑意盈盈,点头回应,一个带着点某种「权威」的人物形象就立起来了。
 
再上一次出现在大银幕,是在《我和我的家乡》中的《最后一课》,范伟扮演一个得了老年痴呆的精英教授。有人说他一个人撑起了整部戏,以至于已经一年没有营业的微博,还有不少网友跑去留言,称赞其演技。
 
时至今日,无需再去刻意强调被「低估」的范伟。作为演员,他的戏路之广,从过往塑造角色可见。稍微上点年纪的观众,忘不了那些年里有他和赵本山、高秀敏这“铁三角”表演小品的春晚;年轻的观众们,则通过B站的鬼畜视频,一波接一波地领略着“辽北地区第一狠人”范德彪的英雄岁月。从艺术生涯的蓬勃生命力来看,范伟无疑是成功的。
 
不过,他这一路走来多少也带着点「困境突围」的厚积薄发,且,某种程度上,现在依然处于一定困境之中。就如同他在54岁这年拿到了金马影帝,身旁站着的是24岁的周冬雨和28岁的马思纯——当年龄成为当下女演员们表述自身处境的某种政治正确之时,对于像范伟这样年纪的男演员来说,其实也会面临无用武之地的尴尬。
 
当然了,不说别的,但凡有适合范伟的角色,但凡有范伟在的地方,那这个戏最后的人物呈现就差不了。
 

相声破局,小品出头
 

「爱因斯坦怎么想的不重要,在我妈眼里,宇宙的尽头就是铁岭。」

 
就算没有5G网速,但只要是在网上冲过浪的观众,应该都对李雪琴的这句话印象深刻。要说这铁岭还真是个神奇的地方,是不是宇宙尽头暂且不论,在中国喜剧界,铁岭必有一席之地——
 
代表之一的赵本山,再多是非争论,也没人能否认其春晚小品之王的历史地位;另一个代表,则是范伟,虽然不是正宗铁岭人,但他曾在铁岭民间艺术团呆了三年,且在“开原市(隶属铁岭)打过几场著名恶仗”的银幕形象更是深入人心。
 
话说回来。虽没有出生于文艺世家,但父母还是在无形中给范伟种下了文艺的种子,从小就对表演感兴趣的他,在那个年代的沈阳,所能够接触到的接近表演的途径,就是相声。
 
1978年,年仅16岁的范伟,经人介绍拜了沈阳曲艺团的演员陈连仲为师,从此开启了说相声的生涯。1980年,他进入铁岭民间艺术团;1983年,考入沈阳曲艺团。
 
▲范伟早期说相声资料
 
不过,其实在说相声这件事儿上,范伟并非有天赋,早在拜师之时,师傅陈连仲就只是觉得能够一试,至于能有多大成就,得看他个人造化。尤其是在进入沈阳曲艺团之后,年龄最小、位份最低的他,就更不起眼了。
 
「不像个说相声的」是彼时众人对范伟的印象和评价,于是,总想着标新立异的他,就琢磨出了另一条路,搞创作。彼时团里只有两个专业创作者,好的本子轮不到他,凭借着爱看书的积累,范伟就自己写了本子。虽然得到的依然是诸如「没有包袱」的评价,但也就是这一写,在后来被中央广播电台的老师赏识,认为他「段子写的不行,不是相声素材,但那劲儿,尺寸拿捏得不错」,在这之后,范伟就被当做重点培养对象。
 
另一边,1983年,“二人转”演员赵本山凭借着《摔三弦》的表演声名鹊起,成为「辽北第一瞎」,四年之后,他被调入铁岭民间艺术团。两个人看似没有交集,但,同属于文艺行当,又是同一个地方的,多少都互有耳闻。  
 
赵本山、范伟网友剪辑画面
 
1990年,赵本山首登春晚,表演小品《相亲》,预告着春晚「本山小品时代」的到来。也是在这一年,两人首次在小品《税缘》上有了合作,另一位搭档是高秀敏,“铁三角”雏形初显。
 
差不多就是在那几年,在相声界已辗转十多年的范伟,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向小品界进军。比起说相声所需要的“解放天性”,小品的表演,依附于角色的躯壳,显然更能满足他的表演欲,也能藏起他本人拘谨的个性。事实上,他后来获奖的那些相声作品,已经有了小品的影子。
 
而范伟在小品表演领域能够出人头地,确实离不开赵本山的提携。1995年,两人搭档小品《牛大叔提干》,范伟首次亮相春晚舞台;1998年,赵本山、高秀敏、范伟三个人首次在春晚舞台上合作小品《拜年》。不过,直到2001年春晚的《卖拐》,范伟才算真正意义上被观众记住了名字——不再是赵本山的陪衬,而是能和他并提的「黄金搭档」。
 
小品《卖拐》画面
 
比起此前的秘书、司机、乡长等角色,脑袋大脖子粗的伙夫,这样接地气、被忽悠的「人设」,显然更能博得观众同情。当然,那个时候的范伟,已开始有意识地将那股爱琢磨的劲儿放到了角色的塑造之上。他曾提到,有次在沈阳坐出粗车,司机师傅夸他《三鞭子》演得好,「一说话小白手套这么一拽,特像他在机关开车时候的样子」,而这,正是他精心设计的小动作。
 
春晚小品的人气也反哺到了电视领域,或者说,两者互相成就。那几年里,《刘老根》《马大帅》《乡村爱情故事》,「本山电视宇宙」逐渐成型,而在这其中,范伟饰演的“药匣子”、“范德彪”等经典角色至今仍在网络上被各种搜索加二次创作,人气甚至高过赵本山演的主角。
 
B站网友创作《彪问》
 
可以说,在春晚还是全国人民必看的象征着春节仪式感的节目,在电视机还未退出大多数人日常生活的那些年里,范伟的人气不可小觑。
 
回过头来看,其实他的成名并不容易,但也算是幸运——如果他当年坚持说相声,或许相声界只会多一名还算可的相声演员,而已。好在之前的那些都算是积累,而他爱琢磨的个性,为他赢得了事业的转机。
 

 

文艺片影帝的转变和沉淀
 

范伟身上最大的是非,大概就是和赵本山之间的「恩恩怨怨」。

 
就在今年2月,《刘老根3》上线播出,距离上一部《刘老根2》已经时隔十七年。时过境迁,各人的境遇早不可同日而语,戏里刘老根和药匣子多年之后再相见的含泪拥抱,多多少少也带着现实真真假假的烙印。
 
如果说,当年从相声转向小品,范伟迈出了事业破局的第一步;那么,就在他人气最鼎盛的时候,选择离开春晚舞台,直至《关东大先生》之后,和赵本山不再有事实性的紧密合作,在外界看来,他的这些选择,类似于壮士断腕之勇,当然,伴随着坊间的各种言论。
 
《刘老根3》剧照
 
这其中的真相大概只有两位当事人才了解,即便多年来不乏旁观者的言论,毕竟合作伙伴之间的羁绊和撕扯,各行各业并不少见,更何况,是在一个多少带着点「权威」的人物身边。不过,范伟倒是不止一次在采访中强调过,「一直知道自己是怎么来的,所以才懂得饮水思源的道理。」
 
对于他来说,或许转变的种子早已埋下。如前所述,一直以来就爱表演的范伟,可能走的就是一条「曲线救国」之路。在他因春晚而被观众熟知之后,就已经开始将事业的触角伸往大银幕,只不过,最初演的都是些没有多少戏份的小配角。
 
比如,在张一白的电影导演处女作《开往春天的地铁》中,范伟就有客串。后来在采访中,他直言,原本以为自己演得挺好的,但在影院看完之后总觉得哪不对劲,直到媳妇指出他表演的尺度拿捏问题,自己才真正意识到小品表演和电影表演的不同,那是在2002年。
 
《天下无贼》剧照
 
在这之后,他又客串了《手机》《天下无贼》等电影。值得一提的是,正是因为这些小配角的客串,范伟的表演给冯小刚留下了深刻印象,此后,在冯小刚的电影里,只要是有适合的角色,总少不了范伟的存在。
 
事实上,对于范伟来说,从小品,到大银幕,需要冲破的是导演们和观众们对小品演员的既定印象和天然的不信任,从而带来的是可供挑选的角色空间不多。是的,即便是如范伟,也依然会遇到这样的困境,换句话说,他在踏入电影领域之初,能够主演的,大多都是文艺片的部分原因也在此。
 
从首次担任主演的《看车人的七月》,到《芳香之旅》,再到张猛的《耳朵大有福》,对于看惯了范伟插科打诨,甚至扮丑扮狠的观众来说,他的角色形象转变太过巨大;对于范伟自己来说,通过这一部部文艺片,他逐渐完成了电影演员身份的蜕变,也积累了自己在表演上的经验。
 
《耳朵大有福》剧照
 
而这些作品也助他拿到了影帝的头衔。行业内人说起他,很少再提他小品演员的过去,而认可他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好演员。但另一边,在早些年文艺片并不受主流市场待见的大环境之下,范伟在大众视野里,几近“消失”,他曾提过,身边有很多观众甚至是亲戚朋友,“抱怨”在电视里看不到他了——能被大范围内关注,也是在偶尔客串的商业片中。
 
这段时间,更像是范伟的蛰伏期,他不缺国民度,也不缺人气,缺的是一个真正能够破圈的角色。
 
 
金马影帝之后的某种「困境」
 

2016年的台湾电影金马奖,范伟拿下影帝,当时媒体皆用“爆冷”一词来形容;影后则出现了首次双黄蛋,由周冬雨和马思纯共享。在颁奖典礼之后的群访环节,三人合影,成了内地电影人的高光时刻,而这,同样也是范伟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这个影帝头衔,比起那些年非“三大”的国际影展影帝,在普通观众心中,显然更有知名度。而助范伟拿下金马影帝的角色,是《不成问题的问题》中的丁务源,一个世故圆滑的农场主任。五十多岁的范伟来演,从个人经历和多年阅历来看,不成问题;从表演的经验积累,和对人物的尺度拿捏来看,不成问题;就连民国扮相,对于相声时期穿了十多年长袍褂子的范伟来说,也不成问题。

 

《不成问题的问题》剧照

 

一句话,范伟终于遇到了一个职业生涯里足够有火候的角色,且也更能获得观众共鸣。对于当时已经五十四岁的范伟来说,这个影帝,一方面,让他觉得这些年来,「自己的方向对了」;但另一方面,在电影之外,其加持作用也没有太过明显。

 

毕竟,对于范伟来说,要论商业价值,这么多年来,他一直不缺。甚至身边总有朋友提点着他,你是最有商业价值的演员之一,不要老演文艺片;要论对其演技的认可,他演过的大大小小各类角色,其戏路之宽广,最近在《最后一课》中出演一个在国外多年的老教授也丝毫不违和,再次被印证。

 

同比易烊千玺,不过二十岁的年纪,一部《少年的你》新人奖拿到手软,金像、金鸡影帝双双提名,在这之后电影资源的飞速提升,肉眼可见。可以说,在这一行,时间和年龄是最公平也是最残酷的,想来,就这一点,不应该单论性别——不只是大龄女演员会遇到瓶颈的尴尬。

 

《最后一课》剧照

 

当然了,并不是说范伟无戏可演。事实上,找范伟演戏的本子,肯定不少。这一点,从他这几年来演的多部商业电影,就可见一斑;但要想再遇到一个能够打动他、适合他的角色,且是男主的,难。毕竟,主流市场的口味更多趋向于年轻受众。

 

而这样的角色选择困境,范伟此前在采访中也曾提及,“罗伯特·德尼罗都演配角去了,尽演爹,那人家那么大的演员都是这个境遇,那我们更没话说。”

 

即便是在当下《一秒钟》中的范电影,也不乏有网友看完了之后,觉得“浪费”了范伟。当然,“浪费”不是说他演得不好,在影片中,恰恰他和张译之间的对手戏是最稳当的,而是觉得这个角色不够发挥出范伟的本事。

 

但其实,范电影这个人物的丰富性——他的身上既有一种电影放映员的虚荣和特权,又有一种父亲的卑微和那个年代人们无奈处境的缩影,这些呈现可能都因为某些情节的删改而削弱了,从而影响了角色的厚度。

 

《一秒钟》剧照

 

不过,对于范伟而言,不管是范电影,还是老范教授,或者盲人按摩师范志刚,这些角色,必定是在某方面足够打动他;对于观众而言,能够在大银幕上看到演员高手之间的过招,也是不虚此行。如其所说,「现在挑片只有两个目的,一种是让别人开心的,还有一种就是让自己开心的。」




近期热文

手机电影「上山」记

为什么仓库片一般都卖不动?

解析11月影市寒冬的另一面

没有进口片的中国票房,经得住考验吗?


商务合作 / 转载 / 加入社群 / 约稿

请联系微信ID:

15201655723   yqpdy2018

 1028627745   649778177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