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建设》结项鉴定暨“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功能介绍

搜韵 2024-01-3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宋代文学研究 Author 邵大为 陈逸云

2019年4月20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建设》结项专家鉴定会在中南民族大学国际学术会议中心召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是“近来国家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最优秀的成果之一”

项目背景

古典文学研究中长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空间意识薄弱引起的时空分隔问题,二是研究成果形式固化导致的信息零散问题。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息系统)作为获取、处理、管理和分析地理空间数据的重要工具、技术和学科,既能轻松实现时空信息可视化从而有效解决时空分隔问题,其对信息的获取和存储方式也可实现信息的集成性和关联性,从而有效解决信息零散问题。基于此,王兆鹏教授带领学术团队于2012年申报了《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建设》这一重大项目,以唐宋文学为切入点,对重要作家的生平事迹与文学活动进行时空建模和数据采集,与唐宋时期历史地图结合,运用GIS手段开发出了“唐宋文学编年地图”(https://sou-yun.cn/poetlifemap.aspx),下文简称“地图”。

“地图”功能

本“地图”可从地理、作家、时间、作品四个维度,交错叠加再现唐宋时期多位作家的人生行迹及文学活动,现已广泛应用于学术研究和课堂教学,甚至惠及追寻名家行迹的旅行设计、唐宋文学漫画等领域。

地理维度

打开地图,首先呈现的是总览信息,左边为作家列表,右边地图为曾经有作家到访的城市。

用户可点击某一城市图标,了解唐宋时期有哪些作家何时因何事到此地留下何作品。例如点击地图上的以“武汉”,可知孟浩然、王维、李白、刘长卿等几十位作家皆于此停留,展开各人名下折叠符,可以了解他们在武汉的活动内容和相关创作(作家基于已上线作家信息统计,作品目前以诗词为主):

有的用户或许觉得地图上的地点过于密集而不易查看,这时也可利用左边的搜索框直接输入某一地名,以潮州为例:

由于时代变迁,城市的行政范围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会同时列出唐宋及当代概念上的潮州。点击不同年代的潮州,显示结果会有不同:

细心读者或会发现,左边栏还列出了8首提到潮州这一关键词的作品。点击即可浏览这些提到潮州的作品是哪些作家写的,分别是什么内容,也可按图索骥,从地图上浏览这些作品的详情。

作家维度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首页左边的作家列表。点击作家姓名后首先可以直观了解该作家一生的行迹,以苏轼为例:

点击行迹上任意一个城市,即可展示苏轼何时因何事到该地点留下何作品。

用户或许会觉得地图上路线交叉重叠,不易梳理,这时可借助右边的分段行迹进行浏览:

点击上图任一年龄段,即可高亮显示这一时间段的作家行迹。点击分段行迹中的任一地点,或者地图上的行踪点,都可查看内容详情。比如点击地图上的开封或者分段行迹中的开封:

可知苏轼一生在汴多次。展开收缩符,可以快速查看苏轼每次在开封的时间、事件、背景及作品。

或许用户还并不满足于系统自动划分的路段,希望自己定义路段的起始位置,这时可借助页面最上面的AB路径查询功能,例如想查询苏轼如何自蜀赴汴,可以在检索栏输入从“眉山”到“开封”, “地图”就会自动屏蔽其他轨迹,只显示苏轼从四川到汴京的轨迹。结合右栏可知,苏轼一生有过三次这样的经历,其中一、三两次赴京均走蜀道,第二次则是先沿长江走水路再由荆州舍舟登岸陆行赴京。

细心读者还会发现,除苏轼外,地图还提供了另外三位作家的路线数据,分别是苏洵、苏辙和杨绘。三苏父子相携赴京赶考是北宋文坛上的佳话,点击苏洵和苏辙的赴京路线,有助于还原三苏的生平和路线选择背后的原因。点击杨绘同样可见其人自蜀赴汴京的次数、路线和详细背景,兹不赘述。

时间维度

除A B点路径之外,用户或许对某一历史时期的作家活动也有兴趣,这时可以在A B路径中输入时间。例如若想了解安史之乱起间唐代作家的行踪轨迹,可输入从755年至763年:

图片左侧人名列表,代表安史之乱期间共有王昌龄、高适等12位作家在世(作家基于已上线数据统计)。用户可同时勾选多位作家看他们此期的行踪轨迹。如勾选李白和杜甫,则地图以红色代表杜甫,紫色代表李白。直观地看,二人此八年天各一方,行踪无交集。若想继续了解行踪详情,可以借助右边的分段行迹进行浏览:

作品维度

如果用户对某首文学作品的创作地点或背景感兴趣,也可以在搜索栏直接输入作品的题目或其中某句,若数据库收录该作品,则地图上就会呈现这首作品的空间定位和详情。以诗句“山随平野尽”为例,可快速查出是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并在“地图”上定位。点击详情可知该诗乃李白24岁出蜀至荆门时所作:

若用户对该诗所描写的自然地理感兴趣,也可点击页面上的地图背景,切换到卫星地图:

从卫星地图可知,长江经过崇山峻岭夹流奔腾,在宜昌出峡后一泻千里,进入地势平缓的江汉平原,这就可以很好理解“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在塑造自然景观上的准确性和艺术性。

或许有的用户还会觉得,既然是唐诗,得用唐代地图才好。这时即可到地图上方选择唐代地图切换背景。如果浏览的是宋代作家,则可以切换到北宋或者南宋地图。目前上传的唐五代两宋时期共7幅历史地图,皆出自谭其骧先生的《中国历史地图集》。下图是在唐开元二十九年的版图上看杜甫的一生行踪:

需要一提的是,目前“唐宋文学编年地图”仍以PC端使用为主,移动端浏览时部分功能受限,日后将继续完善。

价值与影响

“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的设计与开发,在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播方面均有显著价值。一方面,“系地”概念的提出,“时空一体”的文学观念和“全景性”的文学史观,对未来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方向和可能,文学数据与地理数据的信息处理方式,极大地释放了关联信息的价值,有助于发现新的学术问题或研究视角。另一方面,技术手段辅助下的信息可视化,成功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普通大众可以理解接受的人文信息,正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地图”于2017年3月上线后,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

在研发“地图”的过程中,项目组除整理了“唐宋文学编年系地数据库”外,还积累了“唐宋作者基本信息库”、“唐宋进士数据库”、“唐宋文官编年数据库”等一系列数据资源,并完成了《唐宋作家编年系地谱丛书》十五种。这些学术成果和数据资源为今后的数字人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结项鉴定会上,与会专家们高度肯定了项目的“系地”概念、时空并重的文学史观、学术研究与信息技术结合的创新性和示范性、平台的开放性与可持续发展性。中国社会科学院郑永晓研究员认为,就文史数据库建设而言,此前的数据库一般属于具有全文检索功能的文本数据库,功能单一,而建立在GIS系统上的数据库,后台有若干知识库的动态配合,如年号、职官、交游人物数据库等,知识库的建设不是简单的古籍数字化问题,而是人工智能与数据化的问题。本项目较大规模实现了GIS与文学的互动,在GIS技术应用于人文学科方面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标志着古典文献数据库建设由单纯的数字化实现了向数据化的升级,在数字人文研究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

武汉大学文学院尚永亮教授认为,这是一项创新性很强、并在核心理念上有重大突破的系统工程。该项目将时间与空间作为相互关联之二维,以“编年”和“系地”为纲,将唐宋文学中作者的行迹、创作、活动、交往等借助地图予以清晰展示,实现了学术和技术的有机融合,在跨学科研究方面作出了成功的示范,此为其开拓性之体现。项目在文献资料上搜集、整理、斟别、定性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精力,使得所展示之诗人行迹既真实可信,又形象直观,既动态关联,又可生成新的学术增长点,此为其学术性之体现。该成果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将传统学术以简捷明了的方式推及于社会大众,在文化普及、提升受众素质方面走出了新路,此为其实用性之体现。该平台具有动态更新、不断充实、持续扩展的功能,此为其开放性之体现。

首都师范大学赵敏俐教授认为,该项目将人文学术与高科技相结合,开发出一个具有关联型结构的大型数据库,对推进人文社科研究、推动当下精神文明建设都有重要意义,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传统文史哲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大型工具平台。该成果的完成,实现了在传统学术上时间与空间的统一,同时将传统学术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将研究和普及完美结合,将理论研究与工具研发完美结合,确有极大突破,是近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中的优秀成果。

未来展望

项目首席专家王兆鹏教授表示,“文学地图”的研究和开发不会因结项而停止,未来的文学地图,既会不断扩充数据体量,也会不断完善和增扩功能,地图平台最终将成为学者深入研究学术的得力工具和展示传统文化的特色窗口。

目前正在试研发的“知识卡片”工具,就是从如何辅助学者进行研究来设计的。人文学者研究某一问题时,往往会涉及到多个相关的知识点,例如研究苏轼,可能会对苏轼的朋友圈、家谱、行迹所至、描写过的景观、北宋的职官制度、宋代的行政区划、苏轼作品的意向分析、用韵分析、同代和异代唱和等问题,也产生兴趣。传统学者常常借用手抄卡片的方式进行资料搜集与整理。在电子化时代,我们将打造云端知识卡片平台,为学者提供各个知识图谱数据库的链接,学者可按一个或多个研究主题,收集来自各个知识库的资料,形成知识卡片保存到云端。平台还可根据已收集卡片上的元数据,自动为学者做关联分析,以帮助学者发现新的研究视角或问题。目前“知识卡片”工具仍在研发阶段,功能仍比较有限,有兴趣的朋友可访问网址:https://sou-yun.cn/research.aspx,先睹为快。同时也恳请大家不吝指教,提供宝贵意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唐宋文学编年系地信息平台建设》结项鉴定暨“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功能介绍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