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到的巴黎,只是十分之一的巴格达
从11月13日开始,一提起巴黎,人们的第一反应不再是埃菲尔铁塔和凯旋门,而是恐怖袭击。截至11月15日凌晨2点,恐怖袭击已造成至少129人死亡,352人受伤,其中99人重伤。恐怖袭击后不久,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宣称对此事负责,法国总统奥朗德宣布法国进入面向恐怖主义的“战争状态”。
社交网络上很快传出ISIS要袭击下一个城市的各种消息。2015年3月,ISIS公布了一份美国城市的袭击名单,警告这些城市可能在将来受到安全威胁。以下为几个主要大州的城市名单:
德州:阿比林,新布朗费尔斯,圣安东尼奥,威尔,胡德堡,贝德福德,基林
印第安纳州:密歇根城,玻利瓦尔
亚利桑那州:凤凰城
华盛顿州:科尔顿,切尼,西雅图,斯波坎,阿纳科特斯
伊利诺伊州:奥兰帕克
……
可是,恐怖袭击最大的受害者是西方吗?新一酱统计了1970年到2014年的诸多暴恐事件。答案是:不是。
暴力袭击这种事情从来就是七伤拳,损人还害己。
数据显示,受到暴力袭击影响最大的正是罪恶之花蔓延的温床——伊斯兰国家。
想要仔细看看每个国家?请按住屏幕轻轻拖拽文章
过去44年,遭受恐怖袭击最多的国家是伊拉克。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5239次恐怖袭击成为全世界最危险的城市,但这个数字也只占到伊拉克遭受袭击总数的33.68%,其他暴恐袭击分布在摩苏尔、基尔库克、巴古拜等城市。同样硝烟弥漫的还有巴基斯坦首都卡拉奇、秘鲁首都利马,这些城市受到的恐怖威胁比任何一个欧洲城市都要多得多。
贝尔法斯特是欧洲最不太平的城市,这座北爱尔兰首府在上个世纪曾因宗教冲突被恐怖袭击包围,被誉为“暴力之都”。其次是雅典,第三名则是巴黎。
为何雅典和巴黎会成为“不安全的城市”?这和汹涌而来的难民潮有关。为了逃避纷飞的战火,来自叙利亚、阿富汗、伊拉克和索马里等国家的人冒着生命危险踏上欧洲。这些从地中海来的难民首先登陆希腊、意大利这样的“前线国家”。由于语言相近,北非移民大多会选择法国作为落脚处,但法国并不是“理想国家”,德国、瑞士、荷兰等高福利国家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地。
作为欧陆两大国,德国和法国都吸纳了大量难民,但两国在对待难民问题上却持有不同态度。据《南华早报》报道,在2014年欧洲受理的62万份难民申请中,德国占了20万份,而法国只有6万3000份。今年9月,德国宣布将为明年的公共预算追加60亿欧元以应对难民潮,而当法国审计院2亿欧元的难民开支泄露出来时,多数法国人表示了反对。默克尔宣布德国希望成为一个“超级融合国家”,但在法国,接纳难民还是个被动的行为。
也因此,在巴黎,难民和本地市民之间的冲突不断。在巴黎,移民在郊区形成特殊的聚集地“Banlieue”(法语郊区的意思),这里和浪漫梦幻的“小巴黎”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凶杀抢劫成为家常便饭(最新消息是,巴黎检方宣布7名恐怖分子在袭击中身亡,其中1人确认为法国国民,另有1人身边发现的叙利亚护照可能属于10月曾在希腊小岛登记的难民。比利时警方突击布鲁塞尔一个贫民区,拘捕了数名怀疑与巴黎袭击有关的人)。
此外,失业状况也可以部分解释恐怖袭击发生的原因。在欧洲,失业人口越多的城市,遭受到的恐怖袭击就越多。
恐怖主义的力量在这些边缘人群中渗透——失业的年轻人受到“浪漫的理想主义”号召,纷纷奔赴叙利亚。据伦敦国王学院国际激进化研究中心提供的数据,2014年,多达2000名欧洲人离家出走,去了叙利亚。法国政府估计,仅法国就有700名年轻人离家奔赴叙利亚,这在欧洲各国中是最多的。在LouiseStigsgaard Nissen的《走进ISIS:制造一个激进分子》一文中,欧洲几大国家的年轻人奔赴叙利亚的数字是:每100万丹麦公民中有20人奔赴叙利亚,每100万瑞士公民中只有3人前往,在德国,这个数字是2人左右。
国际恐怖主义的大爆发开始于1960年代末。70年代是西欧遭受恐怖袭击最多的时候,其中包括影响恶劣的1972年的慕尼黑惨案和汉莎航空劫机事件。1990年代开始恐怖主义与宗教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中东和南亚这些恐怖主义的发源地自然成为重灾区。相比之下,北美、东亚、中亚、澳大利亚和大洋洲更加太平——当然“9·11事件”这样的大型事件足以让美国的恐怖系数上升一个等级。
20年前,亨廷顿曾预言过西方文明与非西方文明的冲突。“文明特性在将来会日益重要,新世界将在更大的范围上形成于7种或8种主要文明的互动。这几种文明是:西方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一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以及某种程度的非洲文明。沿着这些文明间彼此区分的虚线,将会爆发大规模的冲突。”这位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在《文明的冲突》中写道。问题是,这些虚线愈来愈界限不明,除去地缘因素,伊斯兰教与基督教的矛盾无疑加剧了欧洲的受害程度,但其中的微妙联系却很难量化。
西方大城市真的不安全吗?
答案显然是否,西方大城市还是相对安全的。尽管多次遭受恐怖袭击,巴黎仍是全世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在杂志《经济学人》2015年发布的《全球安全城市白皮书》中,巴黎位列欧洲最安全的城市第9位(前十名依次是斯德哥尔摩、阿姆斯特丹、苏黎世、巴塞罗那、伦敦、法兰克福、马德里、布鲁塞尔、巴黎、米兰)、全球第23位。
如果发生了同样类型的暴力冲突、同样等级的伤亡人数,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较高的欧洲国家远比中东地区受到的关注更多、显得“更加可怕”。
当全世界都在“Pray for Paris”的时候,伊拉克的战火并没有暂停;类似的还有叙利亚,巴黎的恐怖袭击后不久,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在国营电视台发表讲话说,“法国今天遭受的野蛮恐怖袭击,是叙利亚人民在过去5年中一直都在经历的。”或许因为这两个国家不知从何时起就被赋予了暴力的形象,当它们饱受战火摧残时,人们甚少注意,而当巴黎的宁静突然被打破,全世界的人都表达了牵挂。
可是,伊拉克、叙利亚的战火不停息,巴黎乃至整个欧洲和世界便永远处于恐怖威胁之下。欧洲以外的安全,才是欧洲安全的根本保障。
参考链接:
http://safecities.economist.com/wp-content/uploads/2015/06/Safe_cities_index_2015_EIU_report-1.pdf
http://www.dailymail.co.uk/news/article-3005939/ISIS-publishes-kill-list-military-members-online.html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后台
文/项维肖、傅颖聪、张晓雨 视觉/王方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