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访自贡首家私人博物馆:6000件藏品,串起悠远“盐味”故事

自贡网
2024-09-05


2024年元旦,自贡市首家私人博物馆“自贡源远井盐藏品馆”正式对公众开放,精选出的6000余件藏品,如同散落在时间长河里的明珠,串起了这座城市从汉唐至今的“盐味”故事。

该馆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展出藏品分为发端——汉唐“大公井”、发明——宋代“卓筒井”、发现——明代“自流井”、发起——清初“大移民”、发动——晚清“川盐济楚”、发奋——民国“增产赶运”、发展——新中国成立“奔向化工城”等七部分,向参观者直观展示了盐都历史和工匠精神。




馆藏重器异彩纷呈


步入位于川南皮革城四楼的自贡源远井盐藏品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重量近一吨的机床,据考证为清光绪三年(1877年),因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由四川总督丁宝桢从德国购入,是目前发现用于盐业生产年代最为久远的进口机器。

谈到收藏这件重量级藏品的经过,馆长杨源称多年前自己在《四川省志·盐业志》一书中,看到该机器的图片后一直念念不忘,想方设法打听其下落,几经辗转后终于从一废品收购商手中购得。
该馆“重量级”藏品还包括自贡目前已知最大的提卤桶、全川最早的盐业钱票以及迄今为止全国发现最重的实用秤砣——砣重逾52斤,称重超过两千斤,为称盐锅专用。此外,该馆还首次公开展出了 “井神”梅泽的清代金彩泥塑像、自贡小三绝之一“龚扇”创始人龚爵伍传世作品“老君骑驴“竹编扇等珍贵藏品,并展出了“抗日”“设市”等主题的系列徽章,其中包括无产阶级革命家恽代英到自贡宣传马克思主义时佩戴的“川南师范毕业纪念章”等。

在异彩纷呈的诸多藏品中,名气最大的无疑是上过央视《国宝档案》栏目的井盐契约。这份于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 年)签订的黄氏《三房分家约》,是目前发现最早的盐业契约。该契约内容丰富、条理清晰,记载了富顺龙门黄氏家族三房分配土地、盐井、盐锅的情况,其中长房、二房、三房各分得相应的土地、房屋、盐井,同时对四口盐锅的使用权也作了规定,即三房轮流使用,共同受益。
黄氏《三房分家约》




集智聚力还原史实


自贡源远井盐藏品馆入口处摆放着一个体量庞大的天车模型,除了主体井架外,周围还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风篾。


“很多展出的天车模型都是一个‘光架架’,事实上天车四周还有几十甚至上百根风篾,用于固定井架并调整角度。”杨源介绍,自贡特有的天车被外国友人誉为“东方的埃菲尔铁塔”,其中达德井天车高度达到了113.4米,为当时全世界最高的木制建筑。 
杨源为观众介绍藏品

杨源表示,该天车模型每一根风篾的位置和角度都符合史料记载,自己就是想要尽一切努力还原历史真实,不作省略和简化。


馆内还有本地著名书法家黄宗壤为该馆所写的书法作品,内容取自明代张瀚所撰史料笔记《松窗梦语》中的《西游记》,作品还原了嘉靖年间自贡盐场的盛况:“内江、富顺之交有盐井,曰‘自流’,新开,原非人工所凿,而水自流出,汲之可以煎盐。有油井,井水如油,仅可燃灯,不堪食。有火井,土人用竹筒引火煎盐,一井可供十余锅……”


年过八旬的黄宗壤在创作过程中不容丝毫瑕疵,耗时十余日方得此作。此外,馆内还陈列了自贡盐史学者、书画家陆坚的巨幅画作《盐都大观图》和《盐运万里图》。


展出的最新藏品出自馆主之手。杨源自己动手制作的“卓筒井早期碓架模型”根据史料反复推敲、打磨,高度还原了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五大发明”和“开现代钻井之先河”的冲击式顿钻凿井法。



据悉,自贡是用卓筒井开采井盐的发祥地之一,更是深井开采科学技术体系发明创造集大成者。盐都工匠们集智聚力开创出一套完整而精湛的凿井、修治井技术和采卤采气工艺流程,并沿用至今。



藏品闪耀工匠精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自贡从延续千年的单一井盐生产,发展成为著名的盐化工多产业城市,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传承弘扬着“工匠精神”。

源远井盐藏品馆的大量藏品中,一份于1956年填写的“工人职员劳动保险登记卡片”显示,建华制盐厂六车间六工段一位名叫倪建廷的职工,10岁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就到郭家坳盐场挑盐水、担土当搬运,干了7年锉井工后,升为井口管事,直至79岁方才退休。



“从履历上看,倪建廷干过搬运、土工、帮车、倒碓、管事,先后在洪海井、荣昌井、双成井、富龙井、太源井、全富井等井口任职,所以他肯定是一名能工巧匠。”杨源说。


藏馆还展出了被誉为“自贡盐场小小发明家”的当代盐工、全国劳动模范徐大兴的部分手稿。资料显示,徐大兴15岁就进自贡盐场当工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为贡井济生井一名抠水工,通过不断地探索,于1953年制作并试验成功“筒内吸卤器”,大幅度提高了卤水产量。 


看着一张张徐大兴亲手绘制的筒内汲卤器改进说明图、打水汲消机图,很难让人相信他没有正式上过学。他在一份当年所作的报告中这样写道:“我常常想,既然我们已经当家做了主人,该拿什么来奉献自己的祖国呢?于是我无论是上班、下班、走路都在想,设计一种机器让井里的卤水冒上来……”




传承城市文化“血脉”


杨源对自贡源远井盐藏品馆的定位为“全国首家用实物藏品展陈阐释一个城市两千年发展史的博物馆”。他表示,希望每一位参观者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件和自己“血脉相连”的藏品,包括教育史料、劳模奖状、婚姻证书,或者是当年国营食堂留下的菜谱、因旧城改造而消失的巷道铭牌,又或者是一张照片、一段记忆。
杨源一位在四川盐业地质钻井大队工作过的同事,在这里看到自己已故父亲、全国劳动模范邓星樵的照片后唏嘘不已。专题展区展出的“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自贡盐场手绘宣传画”更是让不少市民产生了共鸣。在一组先进典型甘学其的宣传画中,甘学其表示:“我刚到自贡时,除了身上的烂衣服连碗筷都没有。现在吃的、穿的、用的样样齐全,自己还买了两间房,新做了三床被盖,大人小孩全都有毛线衣、皮鞋,还有四条毛呢上装、兰卡呢衣服、灯芯绒大衣……”

据了解,杨源自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收藏。近年来,执着的他一直在为自己堆积如山的藏品找一个“家”,为成立个人藏品馆而奔走。


“现在展出的只是我全部藏品中的一部分。”愿望达成后的杨源希望藏馆不仅仅是外地游客了解自贡的窗口,更是自贡青少年了解自己家乡历史文化的“书房”。


近日,自贡源远井盐藏品馆被四川轻化工大学中国盐文化研究中心授予“中国盐文化研究传承教育基地”牌匾。杨源的期待,正在变为现实。


更多新闻

喜讯!自贡摘得4个重量级文艺奖项

首批自贡“最美校园”出炉,看看有没有你的母校——

剧透:今年灯会我们看啥?


来源:自贡网


记者:张才 摄影 叶卫东

编辑:陈翠



关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自贡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