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新语”首期干货总结——全球化的原罪:为什么我们不断面临危机
在次贷危机之后,英国前首相Gordon Brown在《Beyond Crash》一书中将次贷危机称为“全球化的第一场危机”,这不是一次孤立的金融海啸,而是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失败。
傅强教授首先用数据展示了上世纪中后期至今收入差距扩大、经济不平等加剧的现象。并阐释了全球化对财富与收入分配的影响。
全球化体现了产品、资本和劳动力的加速流动,产业链的重新布局与国际贸易的深化可以扩大分工、提升效率。但是经济增长未能实现普惠与包容性。全球化大幅度地提升了资本和技术的回报,红利分配过多向掌握资本与技术的精英倾斜,而不利于流动性较低的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形成赢家通吃的分配格局。
传统经济学认为效率与公平是一对矛盾,但是收入分配的极化并不利于经济的平衡发展。消费、投资和净出口是短期内经济增长的基本引擎。但是不平等的加剧将导致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中低收入者因为收入增长乏力而捉襟见肘,当收入过多地集中于金字塔的顶端,消费的增长必然滞后于收入的增长。
终端消费需求的疲弱又会抑制企业有效投资,造成内需不足,经济乏力。中低收入者的困境或导致家庭过度举债,导致家庭债务危机(例如:次贷危机),或是政府福利开支膨胀,政府债务失控(例如:意大利)。同时,高收入者的过度储蓄通过各种渠道追逐资本品,催生资产价格泡沫。
内需(消费、投资)不振、经济疲弱将通过贸易渠道引发外延。各国经济当局必然会祭起以邻为壑的武器,想方设法将有限的购买力留在国内,一方面以贸易壁垒为外国产品设置障碍,另一方面大力在海外倾销,因此引发贸易纠纷。
2016年的G20峰会的联合声明应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要求史无前例地删掉了对自由贸易的承诺。特朗普上台之后不断扩大化的贸易纠纷,其实是经济低迷之果,而非其主因。
历史也同样告诉我们,经济困境持续的下一步发展,必定是向政治领域的蔓延,这就是民粹主义与反建制浪潮的全面兴起,有一项统计,全球现在活在民粹主义者执政或者参政的政体里的人,已经超过了二十亿。
全球化的利益并不在社会中均分,并不能让所有人受益,对于资本和知识的所有者而言,全球化扩大了获益的来源和渠道,但于中下层民众,对于全球化感受到的就是实实在在的焦虑。
在经济高速增长期,这种矛盾与分化可以被掩盖,但是当危机爆发,就业与生存的威胁就再也不能回避了,经济不振,收入下滑,移民的涌入又挤占了福利资源和就业机会,安全感与获得感缺失,精英主导的现有体制根本拿不出解决方案,民众对于现有体制的不满情绪的爆发就成了一个时间问题。
口号先行的民粹主义政客振臂一呼,就被汹涌的民意推上了历史的舞台。他们煽动底层民众的仇恨和不满,裹挟社会,撕裂共识,让有益的改革更加难以实施。持续无解的经济困境因此诱发政治上的孤立主义、国家利己主义,对市场经济的秩序和跨国经贸合作带来冲击和挑战。
傅强教授最后援用哈佛大学肯尼迪公共管理学院的Dani Rodrik教授的全球治理的不可能性三角来概括我们当前面对的终极难题。Dani Rodrik认为,民主政治,国家主权,和经济的深层次一体化,这三者,只能取其二。
傅强教授认为政体差异产生的作用在长期中并不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那么最终的对立就在于经济一体化与国家主权之间的矛盾。
所谓国家主权,就是一国根据自身治理需要制定政策的空间与权力。全球化的深入,要求制度与规则的趋同,因此各国不得不放弃各国国内治理的政策空间(比如税收)来适配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就像Thomas Friedman所说,政府被套上了一件金色的紧身衣,那么所造成的结果,就是面对国内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束手无策,无法对症下药,在内部的平衡发展与对外的经济开放之间顾此失彼。
有一种看法,认为经济上的高度融合和共通的经济利益可以化解纷争、消除偏见,恰恰相反,国际间的经济的一体化会冲击国内治理的政策空间,引起经济开放的外部压力与内部治理压力之间的对立,这恰恰会成为制度与规则冲突的起源,也是我们所面对的终极困境。
主讲嘉宾
傅强教授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
策略与政策系
中文EMBA学术主任
傅强教授于199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并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自2005年起执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讲授管理经济学、宏观经济与国际金融等课程,被评为新国大商学院EMBA最佳教师,现任中文EMBA项目学术主任。
傅强教授曾两次当选新加坡最具影响力40岁以下商科教授,为众多金融机构与大型企业高管授课、咨询,或担任董事、监事等职务。
傅强教授从事应用对策论的理论研究,曾担任德国巴伐利亚州财政部Max Planck公共税收与法律研究所、加拿大CIREQ经济研究所客座研究员。
其学术论文广泛发表于诸如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Theoretical Economics,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Games and Economic Behavior等国际顶级学术期刊。
公开课回顾
联系方式
电话:
国大商学院EMBA招生办公室
+65 6516 8656 +65 6516 8352
+65 6601 7753 +65 6601 4911
邮件:embac@nus.edu.sg
地址:
商学院中文EMBA招生办公室
新加坡国立大学商学院研究生办公室
NUS Business School, 15 Kent Ridge Drive,
Singapore 119245
网站:embac.nus.edu.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