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红色先锋①:王桂乾——知责于心,履责于行

西南菌 中建八局西南公司 2022-11-13



“这边是党建文化区,这边主要用来展示项目团队的照片,站在三楼的平台上,就可以看到整个施工现场的全貌……”对于华西国际生物学研究与转化中心项目的每一个角落,项目经理王桂乾如数家珍。



从2008年7月到2021年9月,在西南公司13年,从施工员到工程主管,从生产经理到项目经理,从北京到成都,从住宅到厂房,从机场到场馆,从酒店到医院……王桂乾先后经历了17个项目,而每一个项目,都如华西国际生物学研究与转化中心项目一样,深深刻在了他心里,他说:“要把每一个项目,当成最后一次机会来珍惜,知责,更要尽责”。



扎在工地的“现场指挥官”


2008年7月,23岁的王桂乾来到西南公司,开始了他13年的施工旅程。“从一开始就是施工员,每天跑现场,没想到一跑就是13年。”北京和利时项目是王桂乾参与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他“跑现场”的开始。



农历2008年的最后一个星期,彼时还是施工员的他,经历了人生中第一个寒冷无比的冬天和第一个离家2500公里的春节。为了保证项目顺利封顶,在农历新年即将到来的时候,王桂乾穿着大棉袄,每天晚上都坚守在零下十几度的现场,陪着工人加班,实在冻得受不了,就在各个区域来回转,走起来就不冷了,直到大年二十九,项目最后一块顶板终于顺利完成。



在王桂乾看来,做施工、管生产,最重要的就是完美履约,而其中的秘诀,就是“跑现场”,只有在现场,才能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北京和利时项目开始,13年来,在中国科技馆、在成都奥园广场、在德阳东汽、在攀枝花银泰、在贡嘎机场、在北京雄安……王桂乾跑遍了17个项目的每个角落,项目同事经常说,“如果要找王经理,去项目现场准没错”。



2019年,西南公司中标第31届大运会核心场馆——凤凰山体育公园项目,作为综合体育馆项目经理,王桂乾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项目是政治工程,工期紧,竞争激烈,技术难度大。那段时间,为了保证场馆主体结构和钢结构顺利完成,王桂乾把自己当成了现场指挥长,连续9个月不休息,除了开会以外的时间都驻扎在工地,白天跑现场、纠偏、找原因,晚上做策划、定措施。“打电话打到耳朵疼,每天早上不到10点,手机就没电了。



”凭着这股坚持到底的劲儿,2019年9月,凤凰山体育公园项目综合体育馆主体结构提前实现了封顶,王桂乾实现了“完美履约”的目标。



2020年底,王桂乾开始担任华西国际生物学研究与转化中心项目经理。在这里,工地和项目部仅一墙之隔,项目部三楼的平台上,专门搭建了一个区域,可以随时看到建设现场的全貌,但是,王桂乾依然每天往现场跑,他说:“我安心,大家也安心。”


随时待命的“救火突击员”


翻开王桂乾的简历,1个月、2个月、3个月、半年……他的13年仿佛被17个项目分成了一个又一个碎片。但是仔细深究,却发现几乎每一个有王桂乾的时间段,都是项目最吃紧的时候。在创奖关键期、在节点抢工期、在资源组织困难时期……同事们经常戏谑称,这是一个“救火队员”。



2020年初,王桂乾接到了前往拉萨贡嘎机场的任务。由于疫情影响和特殊时期资源组织困难,正处于钢结构施工和二次结构施工关键期的拉萨贡嘎机场,遇到了不小的挑战。王桂乾的任务,就是协助项目想方设法赶上进度。彼时在建的T3航站楼就位于正在使用的2号航站楼旁边,这为王桂乾提供了大大的便利,一下飞机,刚走出2号航站楼,他便和项目管理人员前往了旁边的3号航站楼,第一时间了解现场情况,梳理问题。



扛着生理上的高反和心理上的高压,王桂乾协助项目管理人员不断优化施工方案,协调各方资源,解决现场问题,慢慢地,项目建设步入了正轨。

2020年6月,王桂乾离开了拉萨贡嘎机场,2020年7月,在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下,拉萨贡嘎机场钢结构顺利封顶。



回到成都的王桂乾,还来不及休息,便又第一时间转战到了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项目。“年底竣工”是悬在项目头上的一把剑,处于机电大型设备进场和装饰装修关键期的华西医院项目,急需调整施工安排。王桂乾采用了最直接也最简单的方法,和每一个参建单位沟通交流,深入了解各方施工安排和作业面需求,配合项目管理人员进一步完善项目生产方案,推动着项目有序前进。

2020年10月,王桂乾离开了华西医院项目,2020年12月,华西医院转化医学综合楼项目顺利竣工。



13年来,王桂乾参与过1个月的中国科技馆和德阳东汽鲁班奖创奖,也参与过3个月的雄安项目现场协调,负责过半年的中建科技项目生产管理,也负责过两年半的成都奥园广场全过程管理……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难题的过程中,“救火队员”王桂乾不断发挥着共产党员“冲锋在前”的担当。


让人安心的“项目大家长”


从外表看,王桂乾有着工程人少有的风趣幽默,爱笑是他给人的第一印象,他喜欢和每一个项目员工开玩笑,“人还未到笑声先到”、“与我们没有距离”是大家对他的评价。



“我是项目经理,大家都在看着我。”王桂乾觉得,要带好团队,氛围很重要,所以每天从早上6点半到晚上12点,“王经理”一定在项目上,这是他给项目员工的“安全感”;不管遇到再大的压力,“王经理”都在笑,这是他给项目员工的“自信心”。

从一开始的施工员到现在的项目经理,王桂乾的职业生涯中,不管是干项目还是带团队,都把“齐心”放在了第一位。在他看来,施工生产需要不断协调各个系统,而要把大家的力量聚在一起,就得把团队建设好。



王桂乾喜欢看书,文学、政治、人物等各个方面都有涉猎,在凤凰山项目建设压力最大的时候,是《平凡的世界》让他度过了那段时间,他说,读书可以充电,也可以静心。



所以,在自我提升的同时,王桂乾也督促着项目员工的学习,他开创了“以学带学”的团队学习方法。每周都会不定期安排一次“学习成果分享会”,组织项目员工分享自己一周的学习心得,不仅包括专业知识,也包括文学、电影等各个方面。还会让项目新生上台为大家讲课,锻炼表达能力。过程中,他会把会议时间严格控制在半小时左右,为了让大家有兴趣,也为了让大家真正听进去。



王桂乾说:“做施工很辛苦,我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让大家得到应有的实惠,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凭着对大家负责的态度,他带领的每一个项目团队,都成长迅速,这一点,在奥园广场项目得到了验证。29万平米的普通住宅项目,年轻的团队,却培育出了多个项目领导班子,成为了分公司的“明星”项目。



除了学习,业余时间,王桂乾也会组织大家一起打篮球、踢足球、跑步,带着大家去养老院和老人们聊天,去留守儿童家庭陪孩子们做游戏,去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学习……他一直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发挥着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让项目的每一个人懂担当,会担当。



站在项目部的三楼,眼前就是王桂乾的第17个项目——正在建设中的华西国际生物学研究与转化中心。王桂乾说,干了13年,最想看到的就是看到每个项目完美履约,看到和自己一起战斗过的每一个兄弟不断成长。因为他时刻告诉自己:要对每一个项目负责,也要对每一个人负责。


《知责于心,履责于行》 黄娟娟/文


素材来源 丨四川分公司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如需其他资料,请文末留言联系西南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