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雪域风情|藏族邦典:雪域高原上的彩虹衣裙

请点击上方的“藏人文化网订阅号”订阅
有您更精彩 投稿信箱:tibetcul@126.com



脸染苹果红,腰系彩虹裙,歌声嘹亮,舞姿迷人……是在提及藏族姑娘时,常常浮现在人们眼前的景象。在西藏,随处可见身着美丽藏装的妇女,腰间系着五颜六色、细横线条的围裙,这种纯手工编织的围裙,被藏族同胞称之为“邦典”。 

据史料记载,邦典是距今一千余年前藏族先民依照雨后彩虹的颜色,用五彩丝线或毛线手工编织而成。千百年来,邦典一直被藏族妇女系在腰间,它将不同年龄、不同身材的藏族妇女装扮得或典雅高贵,或婀娜多姿,或华丽艳美,或朴素大方。
而说到邦典,就不得不提到有着“邦典之乡”美誉的山南地区贡嘎县杰德秀镇。

杰德秀镇,坐落在雅鲁藏布江畔,位于贡嘎县境东部,东接扎朗县,西邻吉雄镇,北隔雅鲁藏布江与昌果乡相望,南倚朗杰学乡,是西藏历史上的八大古镇之一。受雅鲁藏布江的滋养,几乎整个山南都是富饶的农区,而贡嘎县姐德秀镇的出名却起因于这一优势的缺乏——流经的雅鲁藏布江在这里漫滩,形成了大片湿地,缺少耕田——姐德秀人只能靠织造邦典和氆氇为生,曾给历代达赖喇嘛上贡氆氇,现在还占据着拉萨八角街邦典市场的大半,相传,文成公主所穿的氆氇服装便产自于此。

旧藏时,杰德秀人出产的氆氇、邦典都是进贡之物。《明史》上明确记载,当时西藏的阐化王(首府设在山南乃东)所贡方物中,就有氆氇一项。《红楼梦》一百零五回,写宁国府被抄,物件中有氆氇三十卷。按山南一带的算法,约合六百米。可见清朝初年,氆氇不仅藏于皇帝的内库,也为王公贵族所拥有。

到现在已有一千多年毛织品生产历史的杰德秀镇古朴中蕴涵着勃勃生机。在这个面积不算大的小镇里,日日出没于古城堡般的石楼土屋之间,几乎家家户户都响着编织机工作的声音。杰德秀镇生产的“邦典”以其鲜艳的色彩和精密的编织闻名于藏区,也使得其一直就有“邦典之乡”的美誉。
邦典不仅祗是藏族妇女生活中的装饰物﹐更重要的﹐它是一个成熟女人的标志。藏族少女一过15岁,家人便会为其举行成人礼,而成人礼中主要的形式之一就是要在她的腰部繫上五彩的邦典。

传统的邦典原是藏毛呢──氆氇的一种﹐后来人们引进丝线﹐它才成为另一种材质的专用织物。氆氇和邦典的製作方法传说是文成公主带来的。据说当年文成公主进藏时带来了许多汉地的先进生产技术﹐她进入高原后教授人们纺织﹑染色﹐聪慧的藏族人由此造就了温暖柔软的衣料氆氇和彩虹般美丽的邦典。而邦典原先祗是妇女们用来遮挡尘污的围裙﹐后来逐渐演变为藏族服饰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而且还被赋予了标志成熟的象徵意义。

邦典共有20多个花色﹐不过再变也就是那些彩条颜色的不同搭配与粗细的不同变化而已。年轻女子的邦典色彩鲜艳多变﹐彩条较宽﹔老年妇女的邦典色彩较为简洁﹐彩条较窄。如果按地域来看﹐农牧区妇女喜欢宽条纹﹐以强烈的对比色条相配﹐具有粗犷明快的风格﹔城镇妇女则多锺情于纤细的条纹﹐喜欢相近色系组成的娴雅温和的调子。

邦典的制作工艺并不简单:最初的原料是上好的羊毛,经过梳毛捻线(细捻为经,粗捻为纬)、上织机(经机梭打、编织等)、织图、着色、反复浆染、揉搓、晾晒等工序,一条成品的邦典才能完成。
其中,染色是用藏族特别的民间工艺调制的岩石和植物染料,羊毛线可以染出20多种艳丽的色彩,而且绝不会褪色。捻线更是费时费力的活,男人干不了,所以自古就是女捻线,男织机。
2006年,藏族邦典、卡垫织造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来源:中华网文化
相关阅读
雪域风情|藏文史籍中的敦煌观音修行院
雪域风情|开启康藏研究之门的四位大师
雪域风情|悬崖峭壁之上的修卡悬天藏寨
雪域风情|甘孜15个湖泊,每一个都让人一见难忘(下)
雪域风情|甘孜15个湖泊,每一个都让人一见难忘(上)

扫描或长按      关注藏人文化网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