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陶器:藏家从未远去的生活用品

西藏商报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请点击上方的“藏网文摘”订阅
有您更精彩 投稿信箱:tibetcul@126.com

陶器制品,是人类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要素。人类用陶器取水煮饭,人类文明开始发展。直到现在,陶器依然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藏族人家里,这样东西也同样是每一户人家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品。


◎工人们正在制作陶胚


悠久的西藏制陶


西藏民间制陶约有5000年历史。据资料显示,在新石器时代,藏地居民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先民们几乎同时发现了早期的制陶技术。当时的制陶技术是将泥土涂在以枝条编织的胚胎上然后用火烧烤,或者以泥条捏制成想象的器物经火烤制即古老的制陶盘筑法。虽然制成的陶瓷不是十分精美,但是足以提高先民们的生活质量。他们发现,烧制而成的陶器可以用来盛水、煮食物,使他们的生活产生了质的飞跃。很多学者认为陶器是人类文明进程中最伟大的发明创造之一。它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推动了人类社会迅速跨入更加文明的时代。


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西藏考古工作中,考古工作者在昌都县卡若村发现新石器遗址,发掘出一大批极有价值的文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单口双腹连体陶罐。经研究发现,这个陶罐为手工捏制而成,外饰几何纹饰,造型奇特美观,显然不是用于日常生活的器皿,而是通过长期积累的制陶经验而制作的成熟的工艺品。单口双腹连体陶罐的制成时间约在4500年至5000年左右,历史久远,制作精美,承载者西藏制陶文化丰富的艺术内涵,现在已被西藏博物馆作为镇馆之宝,并根据其造型设计了西藏博物馆的馆标徽志。


陶器是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最为重要的发展元素之一,从人类发现火的存在,到利用陶器取水煮饭,再到现在的数码时代,陶器始终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西藏的制陶业也是西藏民族发展脉络的代表,与同样是西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皮革制品一样,这两类手工技艺,可以从侧面看到藏民族的生活发展历程。


陶器是西藏人民生活中的必需品,无论是香炉、碗、碟、缸、酒具等,在藏族人民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藏族人家里,陶器不仅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具,也是一个家庭里最为普及和讲究的工艺品。


对藏族同胞来说,制陶就是家门口的事情。制陶的原材料基本就在村落的附近,每天,制陶人从村外的旷野、河边或草地挖出草皮,带回家晒干。从村外的山坡上挖取红粘土,以石锤砸碎过筛,再掺入一定量的石英粗沙或云母矿砂,制成陶泥,在外面堆放两天以上便成为制陶的基础材料了。


然后,把泥原料放在手动轮盘上,以盘筑法手捏拍打,或者用陶制器具为内模,轮制拍打成型,脱模镶底,粘接圈足,再以软皮布条湿水抹光,用木条刻画图案,经过这些工序以后,一件陶器的泥胚便制成了,阴晾干后,便可以烧制了。


◎工人在制陶


神奇的烧陶工艺 


西藏手工制陶有着悠久的历史,经过时间的沉淀,已经形成了一种技术模式。西藏很多地方存在着大大小小的烧陶村,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拉萨墨竹工卡县塔巴镇的塔巴村。塔巴村继承了古老的烧陶方法,从不建窑烧陶,而是就地堆烧。烧陶者从村外山坡上挖取红粘土,用石锤砸碎过筛,掺入一定亮的石英粗砂或云母矿砂制成陶泥,堆放两天以上便可以用于陶器的制作。将陶泥置于自制的手动轮盘上,以盘筑法进行捏制拍打,或以陶制器具为内模以轮制拍打成型,然后脱模镶底,粘接圈足,然后用软皮布条湿水抹光,用木条刻画图案,制成陶器的泥胚,经阴凉晒干,便可烧制。 


西藏制陶多为农村,远离林区,缺少木柴作为燃料。制陶人从村野河边或草地挖取多年生草皮,晒干以备烧陶使用。在烧陶时,制陶人先在平地上铺一层草皮牛粪,将泥胚放在上面,大件套小件,合理放置,并在空隙间填塞草皮或牛粪,上面再覆盖一层草皮和干牛粪,四周以石板围护以保证火温。然后用干草秸秆和牛粪引火点燃,依靠自然风吹助燃,经过十多个小时的燃烧,泥胚烧结变陶。至此,烧制过程结束,冷却几小时即可拨开烧土取出陶器。陶胚通过烧制由土黄色变成红褐色,体积略有收缩,成为具有实用功能的工艺品。


但是,制陶村的陶器制作是以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大片挖走草皮致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当地泥沙暴露,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草不复生。近年来,政府推出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陶人也看到了破坏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一部分人因无法挖取草皮作为燃料而放弃制陶。


◎摆放在仓库中的陶器制品 摄影:范登科


陶器的光彩回归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随着钢铝制品、塑料制品的大量出现,轻便耐用的现代器皿取代笨重易碎的陶器成为必然趋势。现代生活用品来势凶猛,凭借着品种多样,做工精致的优点,毫不客气地取代了陶器在生活中的价值,陶器也逐渐淡出了藏族人的生活。


但是,人们在习惯了塑料等现代器皿的同时也饱受其扰。这时,人们才回想起被遗忘许久的陶制品。陶器相对于塑料等制品来说,没有化学品污染,没有致病物残留,还能保持食品的原汁原味,还具有保温隔热、节约能源和减少环境污染等优点。很多人在经过衡量之后,选择了“复古”,重新开始选用陶制品,而这种“复古”则是一种高品质的回归。与此同时,陶制工艺品也成为中外收藏者的新宠,以全新的姿态走入人们的视野。


陶器是西藏人民生产生活中的必需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随着西藏旅游文化产业的日益发达,这些民族手工艺品也越来越受到外地人的喜爱,据此而形成了蓬勃发展的民族手工艺产业,使藏族同胞们的生活也在向着幸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来源:西藏商报
相关阅读
西藏的红珊瑚渊源
探访独特的藏医放血疗法
西藏鼓乐:敲出雪域高原生活美
探寻藏毯的古老技艺及产业发展考古发现“勾勒”西藏西部史前文明
项措卓玛:脚尖跳跃的“追梦舞”
长江源头第一县里的彩石“变现”记
朗顿·白芨:民族歌舞让生命“更长”
波罗古泽木刻:刀锋下的非遗传承
朗色林庄园 还原最古老的贵族生活
走进甘洛 感受独特的尔苏藏族文化
绚丽的格桑花 独树一帜的甘南藏戏
滇藏茶马古道:走出历史 又见花开
图说藏医药:揭开藏医药的神秘面纱
舟曲民间古藏文苯教文献的抢救之路
听甲央谢拉讲述 高原牦牛酸奶的故事
畅游海螺沟木格措 享一季夏日的清凉
成都“八廓街”:“蓉漂”藏汉商人的故事
果洛藏戏:马背上驰骋着格萨尔的身影
扎西拉毛:这是一场射箭比赛的“嘉年华”
爱心颂:“雪山金凤凰”宗庸卓玛公益新歌
慈仁桑姆:新中国第一代藏族舞蹈教育家
图看茶马古道上的“活化石”——盐井盐田
雪拉鼓传承人嘎伦:击打穿越时光的鼓点声声
西藏80后创业明星揭秘藏香传承人返乡创业路
白玛多吉:“我不是在做酒店,我是给客人做家”
从放牛娃到职业歌手 德格叶:“新藏乐”的唱作人
走进大英博物馆中最神秘的地方——斯坦因密室
一面历史上不倒的旗帜——本民族学者,本民族赞!

扫描或长按      关注藏网文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