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藏网15’ | 曲世宇等:藏网,十年成就在线视听“那烂陀”

曲世宇等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请点击上方的“藏网文摘”订阅

有您更精彩 投稿信箱tibetcul@126.com

2004-2019

藏网,十年成就在线视听“那烂陀”


曲世宇


正如世亲菩萨在其名著《俱舍论》中说:佛正法有二,以教证为体。整个佛法无非两类:具有决定性指导意义的理论和在其指导下的实践与证悟,除此再无第三类佛法。

 

在长达千年以上的流传过程中,无论汉藏系佛教宗派,都不乏对于教证、知行关系上的误解。他们有的认为知识存在的目的只是为了传教与答疑,与实修证悟并无多大关联;有的认为只要有足够的知识就可以证悟空性,无需其他相关的实践……

 

这种种的错误观点,最终导致了两大错误类型的修行人的大量存在,即精勤努力修行的人对于佛法孤陋寡闻、不解经典;广泛研学经典的人却又不知道如何把所学用于实践修持。特别是前者,他们经常以“胜义不可说”、“证悟离言思”等说法为借口,来排斥知识与思维概念理智。

 

对此,那些有识之士,特别是源出古印度那烂陀经学院风格的格鲁派学者,他们都异口同声对那些把闻思知解和观修行解打成两段、各行其是者嗤之以鼻!认为这样割裂佛陀教证二法不但远离佛陀本义,甚至还有着非常严重的谤法罪之嫌。

 

因此,格鲁派学者认为,先确定名言思维概念与真实事物之间的关系,继而才能引生“思维的力量是强化证悟的重要前提”的正确认知,从而在修行之始进行大量的学习和思辨。正如佛陀在经典中所言:由闻知诸法,由闻遮诸恶,由闻断无义,由闻得涅槃。

 

有鉴于此,为了能让更多的藏、汉语世界的学人能系统学到正统的佛法知识,藏人文化网于2010年始,就开辟了“视频”频道。到今年(2019年)为止,在近十年的时间内,上传的有关佛学知识的音视频资料,无论从内容的广度、深度,还是数量上都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上传的音视频主题,目前有1247个,主题下的音视频文件,多达数万个,累计总时间长度超过5万小时!内容涉及量学因明、菩提道次第、宗派哲学、密续理论等五部四续。无论是经论讲解辨析,还是单个主题的精短开示,无不含摄在内。曾有网友将藏网视频频道誉为“那烂陀在线”,虽有过誉之嫌,但却让我们引以为豪!


 

值藏网15年诞辰之际,将藏网视频频道创建初衷、上传内容以及累积成果,撮要向大家作个汇报。祈愿藏人文化网视频“在线那烂陀”,永绽真理之光!

 

(作者系藏人文化网信仰、视频频道主编)


期望一个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根确扎西


2010年,我从北京回到拉萨,当时在一家酒店做事,那是南非世界杯期间,在酒店的餐厅里,酒店老板和他的几位朋友在聊天,我过去打招呼老板请我坐下,其中一位先生正在说,最近看到一个新闻:在加拿大的几个藏族球员在某个俱乐部试训,并把手机照片给大家看,我一看照片,“这是我做的新闻,很多年前在藏人文化网的时候。”我说。


2019年,我在微信接到才旺瑙乳啦关于藏人文化网成立十五年约稿的链接,“我写一篇”我说。是为缘起。

 

“路

 

                                   伊丹才让

 

坦途上我欣赏马蹄的速度,

沙漠里我钦佩驼背的重负,

但是连岩鹰都胆颤心惊的雪山上,

我看见吐舌的牦牛像跃涧的猛虎!

 

奋斗者的足下都有一条通途!

 

请不要把那潜水的本领说得太玄,

我祖先的项链就是那海底的珊瑚!

                             1981.12于兰州”

 

2004年,在兰州的诗人伊丹才让先生去世,当时在烟台念书的我读到了老先生的这首诗。同年,藏人文化网由同样是诗人也同样来自兰州的旺秀才丹和才旺瑙乳兄弟创办。


2006年5月,大四还没毕业的我,到了兰州在藏人文化网工作。我主要的工作是翻译和编辑《藏风西渐》板块的内容,另外偶尔也客串采访藏地文化名人。当年12月离开兰州,在之后的岁月里,在不同的场合都遇到过两位创办人,特别是才旺瑙乳啦,有过多次的碰面和深聊,在拉萨,在北京,在兰州。


时至今日,回首往事,在藏人文化网工作的短短半年,对于我个人而言,真是非常好的起步,在不同的场合,这段经历都成了我的加分项,记得,2009年3月,我刚到北京一家公司做董事长助理,在一个场合遇到一位在藏人文化网期间采访过的嘉宾,我们聊起了那次采访,从当时我老板的眼神里,我看到他满意的笑容,这也让他在之后在工作中在涉及与藏地人士接触的事物上对我有了更多的信任。


另外啊,细细想来,在我做服装设计师的职业生涯中与媒体一直有非常好的互动,其中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在藏人文化网期间我深深地明白了媒体要什么,特别是还有旺秀才丹和才旺瑙乳两位老师的专业指导。所以啊,在创业初期,我听拉萨媒体的朋友开玩笑说,有什么着急的采访和节目,去找扎西,他能说而且很配合,他知道我们要什么?


另外的另外啊,最重要的是,藏人文化网让一个刚从不入流大学出来的还很自以为是的孩子能有机会接触到藏地文艺界的精英和大家,仔细想想真是我自己很好的一个福报。


当然,也有很多的遗憾。


比如“藏风西渐”板块并没有如预想的一样成为中文世界里境外涉藏的民间最大信息库。而且实际上,藏人文化网本身在自媒体兴起的时代,已没有了往日的影响力,相对而言。前几天,我提到藏人文化网十五年约稿的事情,一位朋友脱口而言:我很长时间没有听到这个网站的消息了。另外一位朋友感叹:他们不仅仅在藏地,甚至在整个中国都是属于最早做互联网的那一拨人啊。诸如此类。这大过生日的,说这些可能不太应景了,不过我一直认为,越是重要的有纪念意义的时刻,越是值得总结和反思的时候,“深入骨髓的反思”是我对最亲密朋友以及对我自己最经常说的话。即便有各种内外条件的限制,但这些限制永远无法阻挡一个生命的延续和进化,前提是,如果这个生命有着旺盛的热情,勇于面对一次次艰难的自我革命。此时此刻,我想这个有着十五年生命历程的网站,他是否想说点什么呢?更重要的是,是否有人在听?


这是我最想说的。


此刻,看着窗外的布达拉宫,再次让我回想起伊丹才让老先生的诗句,我想,如果可以的话,以此借花,送给藏人文化网未来的,十五年的,青春年华,并对他的而立之年,充满期待。

 

“布达拉宫

 

                               伊丹才让

 

月夜里像银塔屹立天界的城池,

艳阳下像金銮放射人间的真知,

一千间华宫是十明文化组成的星座,

十三层殿宇是十三个世纪差遣的信使!

 

红白宫并不装点雪域门面的粉脂!

 

进取的千秋儿孙该明白祖先的用意,

那宫前的高碑是等你上马的基石!

                  1982.9.30于拉萨。”

 

(作者原系藏人文化网编辑、现为服装设计师 www.kytashi.com )


十五载弹指一挥间,逝者如斯


天葬涅槃

 

若是一个孩童,经过十五年也已到了精力无限的豆蔻年华,不知不觉间藏人文化网已经陪伴我走过了整整十五个年头,我也已经从一个初入大学校园的青涩少年长成了年近不惑的油腻大叔,但每每打开藏网都会点燃内心的那一缕火焰,通过藏网我认识了很多前辈高人与至亲好友,虽然很多熟悉的朋友已在藏网难觅踪影,也有一些朋友因各种无常而永远的逝去,但藏网留给大家美好且独一无二的青春记忆仍在每个人的心田生根发芽或已长成了参天大树。


2006年的秋天,当我在西藏旅游局家属楼里陷入某种空洞的时候,首先联系的竟是旺秀才丹大哥,虽然通话时间不长,但大哥给予了我许多鼓励,几天后我收到了藏网寄来的一大包图书,这些书我保存至今,它们伴我度过了在拉萨终生难忘的一年时间。如今,每每翻阅之时心中都充满感念与温暖。藏网不仅仅是一个虚幻的网络平台,更是我精神的某种寄托。


2012年秋天,当我在成都读研期间,身体的不适与精神的压力令我疲惫异常,旺秀才丹大哥的邀请让我终于能够成为了藏网幕后团队的一员,在藏网兼职的岁月我在网络媒体工作的经验得到了发挥,兼职报酬也让我的求学岁月保留了体面的生活,这份恩情至今我都铭记在心。


2015年的又一个秋天,我与才旺瑙乳大哥在北京东五环畅谈,那时的他已经闭关很久,似乎刚刚走出某种身体的障碍,虽然稍显疲惫,但神采奕奕,如重生一般。那次畅谈持续了将近五个小时,他与我分享了很多精神层面宝贵的体悟经验,我至今都难忘他沏的茶与他手中那串念珠以及他眼中透出的深邃光芒。



时至今日我都无法忘记2005年秋日的9月19,自己在兴奋与激动中在藏网发布的第一篇关于佛教的博文。2019年四月的周末,当我再次浏览藏博的时候,心中涌现出一种无法抑制的感动,点滴记忆顿时冲击着我的大脑。九岁的女儿笑着问我和妻子是如何相识,我将她抱在怀中,指着屏幕告诉她,就是这个藏人文化网成就了我们的因缘,丰盈了我们一代都市图博特人的精神世界。十五载弹指一挥间,逝者如斯。

 

(作者原系藏人文化网编辑,现供职于北京西黄寺博物馆)

有您真好


藏网文摘

您每天的文化大餐


来源:本站原创

往期

回顾

藏网15’ | 蛋蛋君等:那些无处安放的青春

藏网15’| 羚城妩姆等:家园里,多少花朵盛开

藏网15’ | 丹正嘉等:眼前浮现完整的你

藏网15’ | 洛绒泽仁等:每一个故事都可以成为一部电影

藏网15’ | 桑丹等:温暖的过去和诗意的未来


长按指纹

一键关注


扫描或长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