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龙彝族丧葬习俗

阿期的确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点击上方“藏人文化网”关注



摄影:觉果


火葬,彝语叫做“措起”。但对五岁以下的死者,虽然也同样进行火葬,都不能使用“措起”这个词,只能说“阿衣木”。这是因为对幼小死者来说“措起”两字,似乎冷漠、严峻了一些,说的人难于启齿,听的人容易产生一种无限伤感的情怀;而“阿衣木”则带有怜爱,惋惜的含义。使说的和听的都觉得感情相通,从而容易接受。


火化时用丧家点来的两把火,在柴堆的四角点燃,待尸体着火后,人们才离开回丧家,留下参葬的人。参葬人中,有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年人负责始终,这个人,彝语称“措莫倮伍”。“措莫倮伍”虽不是一种职业,但要选择心底善良的人担当,以保善始善终。处理火葬事宜,火葬中有什么异常情况,都要看清楚,回来时给死者家属讲述情况。死者家属一般对他有一定的恩惠。


当人们退出火葬场来到村边时,所有参加葬礼的人,不论主客、贵贱、老幼都到一块指定的空地上坐下来,按丧葬招待,这种形式,彝语叫“各舍且”,以示慰劳。


由负责款待亲友的人,抬着荞面馍或饭巴坨,坨坨肉,一人一份地平均分发,无论客人主人都是一样,不分内外,大人,娃娃都一人一份。无贫富贵贱之分。分发完后,客人即可边吃边往回走。除路途远,当天不能回到家的外,主人不再另备饭食款待客人了。


在给客人们“各舍且”的同时,派人给山上参与火葬者每人送去一份“各舍”。


在火化过程中,如尸体不肯燃,就派人回家询问死者生前喜欢什么,或询问丧时,该陪葬的东西有无忘在家里的。如有就取来陪到火化,如死者生前爱饮酒,就倒上几杯好酒陪烧尸体。如出丧时,没给死者装上烟,就马上取烟陪到烧等等,尸体就果真燃烧得快。


尸体梵烧完,骨灰落坑。火葬者对女性火葬挖七个泥团栏在坑面边沿,男性火葬挖九个泥团栏在坑面边沿,便完毕火葬回到丧家,假装相互不认识的样子,说些内行话后,丧家请毕摩为参与火葬者念经除邪。


除了邪后,丧家拿出好酒好肉招待参与火葬者,以表示感谢!


丧者火化二至三天后,丧家用酒和祭品到火葬处祭祀,先拾骨灰,后收所有火葬灰烬,装在口袋或背篼里,背到山上,撒入竹林里,以示后代如竹笋年年生长,长大竹林茂盛,万古长青。有的丧家只拾骨灰拿到山上撒入竹林,不收拾火葬灰烬,取用栏在边沿的土团垒坟。


丧者送上山的当晚,丧家请苏尼“端公”,集中所有丧家所属人员,用一只草羊来做牺牲品,兴师动众的撵鬼,绑鬼仪式,叫苏尼寻找出是什么鬼,或哪个鬼,或谁家的鬼,领走或整死,或捏死了丧者,找出这个罪魁祸首鬼后,全家人就与他誓不两立,在撵鬼收鬼的同时,捆绑弄死捏死丧者的鬼,以表为死者报仇,让他脱离捏死他的鬼,到祖先那里。


接着第二天晚上丧者所属儿女,分户用只绵羊做牺牲品,请毕摩先念送别经,大意是生者从此不挽留死者,死者到天堂,只能降福于生者,阴阳两界各过各。后念平安经,念平安经中,先念家庭平安经,后依次从大以小念家庭成员平安经。祈祷家庭平安,家人平安,不管做什么事,不管到什么地方,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得到平安。

来源:甘孜日报

兼听则明   tibetcul@126.com·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藏人文化网

“来自藏地的叙述和诗章"


藏人文化网服务号

“网上西藏,心灵家园,藏文化图书及生活艺术精品"


云端藏地

“在最高处过一种生活”


关注我们

往期回顾

英法藏敦煌古藏文文献与吐蕃早期文化

作家阿来:以“不变”的力量,应对变化的世界

敦煌古藏文吐蕃地名所反映的古代民族情况

申宝山下有神箭

西藏“牧二代”创业记:为羌塘草原带来改变

藏族导演旦真旺甲的呐喊:陈规陋习,请《随风飘散》吧!

古韵“玛达咪”唱响 雪域深山逾千年

湟源石雕:历史的传承 雕琢的记忆

游牧文化:解读高原生态文明的一把“金钥匙”

新老力量接力共同守护千年布达拉宫

试论藏汉音译的方法与技巧

“吾儿朵”的前世今生

藏族现代藏戏家多杰太先生

益新卓玛:把“非遗”传承之路坚持走下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