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富有高原特色的丹噶尔皮绣

杨忠新 藏人文化网 2023-11-25

点击上方“藏人文化网”关注



日月山下的湟源县,史称“西戎羌地”“丹噶尔”,这里是羌人早期的生活栖息地,是丝绸南路和唐蕃古道重要驿站,素有“海藏咽喉”之称。盛唐时期在此设茶马互市,开辟唐蕃古道。元代为丝绸南路要冲。明清时,是西部民族贸易和文化交流重镇。清末,又成为著名贸易集散地。各地商贩、能工巧匠汇聚,牛羊、毛类、皮张等各类货物聚集,贸易兴盛、经济繁荣。湟源地处农牧区交接地带,皮张货源充足,促进了皮革加工业的发展,出现了技术高超、专门从事皮革加工生产的匠人,为产生丹噶尔皮绣创造了条件。


在笔者的记忆中,家乡湟源有这样的场景:皮匠把牛皮和化学材料放入大缸中,像腌制酸菜一样长时间浸泡,谓之“熟皮子”,之后捞出皮子,用特制铲刀铲去皮毛,再把皮子洗净、割成皮条、拧成皮绳、绷紧、揉搓、晾晒就可以使用了。有的骑手,他们的高头大马不仅膘肥体壮、昂首挺胸,而且马的辔头、鞍鞯、马鞭也绣得华丽,在赛马会上常常引人赞叹和喝彩。


皮绣是用各色丝线、羊毛、马尾等线料,运用平绣、贴绣等针法,把山水、花鸟、人物、动物绣在皮质的服装、饰品、日常生活用具、居家装饰品上。皮绣绣品针脚平滑细腻,线条疏密得当,图案活泼、清晰,色彩艳丽、庄重,既有观赏性,又具收藏性。丹噶尔皮绣,以其优美视觉效果和原始、古朴、粗犷的特色博得人们喜爱,有一首“花儿”是这样唱的:“尕妹给你绣上个满腰传,羔皮的边边,里底是毡毡,牛毛(俩)扎上个牡丹,勒上了走,你看个妹子的手段。”


湟源县文化馆原馆长张永福(中)指导绣娘绣制皮绣作品。

李永清 摄


改革开放后,为了打造具有湟源特色旅游产品和文化品牌,湟源县政府支持文化企业和文化工作者研发、创新和传承皮绣工艺,使这一濒临失传的民间工艺焕发了生机。


笔者有缘目睹了绣娘做绣品时活泼的针法以及她们绣制的色彩清雅、栩栩如生、立体感强、图案活泼、清雅灵动的皮绣工艺品。皮张被赋予灵性和生活的气息,春光四溢的农田,膘肥体壮的牛羊、骏马,在草原上闲庭信步的藏羚羊,无不被绣娘们栩栩如生地展现在皮绣绣品上。


“青海省劳动模范”、皮绣培训老师曹守英(左)在青洽会上展示皮绣制作技艺。 

张永福 摄


湟源丹噶尔皮绣以它独特的制作工艺,填补了中国刺绣类的一项空白,赢得了国内外皮绣爱好者的青睐。丹噶尔皮绣不仅在国内外拿了许多奖项,而且已漂洋过海传到了日本、俄罗斯、荷兰、法国、英国、尼泊尔等国家,成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丹噶尔皮绣已被列入西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来源:青海日报

兼听则明 tibetcul@126.com·投稿

观点仅代表作者,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






敬请关注 藏文化系列公众号






往期回顾

敦煌写卷中的苯教神灵

闻“香”识西藏

罗念一:一生所歌皆为雪域之情

扎西顿珠:笔耕不辍数十载 翰墨飘香书传承

扎西平措和他的西藏夺底钱币博物馆

舟曲苯教文化历史文献:藏民族远古文明的"活化石"

翔秋志玛:创新藏画的女画家

在小昭寺拍“丁达尔”

金泽花:一念执着妙笔绘丹青

玉科:甘孜的“阿勒泰”

卡布:一个“傻瓜”的坚持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