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他为什么要跪着工作?  直击“网红”医生的夜班12小时

2016-05-21 》》 上海闵行

特约撰稿|王亚东   


今年4月14日,本文作者王亚东来到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手术室拍摄选题照,当他看到一位医生正席地而跪工作时,同样作为卫生系统工作者的他立刻抢拍下了两张照片并配上文字:“致敬,为生命而跪的白衣天使。”而后上传到了朋友圈。一时间,众多网友点赞、评论、转发,大家纷纷表达对白衣天使的敬意。一个多月以来,跪地照片持续升温,被多家媒体报道,还荣登了国家级媒体的头版。

这位跪地工作的医生一下子成为了网红,他到底是谁呢?为什么要跪在地上工作呢?带着网友们的好奇,作者王亚东再次来到市五医院,用相机记录了这位医生夜班12小时的故事。


医生简历:马骏峰,35岁,上海人,网红照片中的跪地医生。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目前工作于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治医师,在职研究生。2015年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


12小时连轴转 连续“作战”手术台

5月18日,马骏峰值夜班,笔者和他相约记录他这一夜,他欣然答应。

17:23当笔者赶到时,在门诊室值班的马骏峰正在接电话。接完电话,他说:“团区委近期办一场单身青年联谊会,希望组织一些单身医护人员参加。”其实,马骏峰不但是医院团委书记,同时还是闵行区卫生计生委团委副书记,有着10多年的团干工作经历。

傍晚,马骏峰叫来外卖,趴在值班室里桌子上吃了起来。嘴里含着饭菜的他还不忘朝患者CT片上看。刚吃完饭,马骏峰口袋里的值班手机就响了,有急诊。在那部值班电话上还捆绑着一个呼机,电话占线时,呼机也可以呼叫到他。



来到急诊大厅,几个中年男子扶着一个头部有血迹、上了点年纪的男子,大家七嘴八舌地说是有700多斤的东西砸到了伤者头部。马骏峰对患者进行检查、伤口消毒后,对陪同的人员说:“经过初诊症状患者应该没有大的问题,为了防止万一,要做CT检查进一步诊断。”


没过多久,马骏峰通过信息系统查到了患者的CT图像,随即告知家属患者没有大碍只是皮外伤,简单处置后即可出院。


19:00左右,来了一位56岁的男患者,右侧肢体无力,伴有口齿不清,经过诊断患者为左侧大脑半球脑血管意外,要对其进行保守治疗,马骏峰需要进抢救室进一步观察。


大约30分钟左右,急诊室来了一位穿着西装的男子,说是刚才这位患者的领导,希望能给患者做磁共振检查。


马骏峰耐心向这位西装男解释:“你的心情我能理解,从诊断结果来看是脑出血,很明确,并没有必要进行磁共振检查,而且磁共振检查需要较长的时间,期间没有监护条件,反而会产生一定的风险,何必这么折腾呢?请相信我,现在治疗的关键是控制血压和止血!”马骏峰自信的态度得到了西装男的认可。


上半夜,陆续有患者入院,打架被人打破头的、被东西撞破头的等,一个接着一个来。

5月19日 凌晨1:30左右,来了一位右脸满是鲜血的年轻小伙,陪同人员说是玻璃刺伤。患者身上纹着刺青,满身酒气。由于伤口过长,一直流血,需要缝针。马骏峰对其伤口清创时,小伙子很不配合,并大声嚷着不要缝针。来到手术间,小伙子短袖一脱,扔在地上,表示谁要给他缝针就和谁干架。这时,马骏峰发火了,大声说:“我是医生,这件事必须听我的。”家属、保安也纷纷上前劝导患者,就这样才给他缝了针。




这边刚缝针完毕,抢救室又来电话,原来,是刚才脑出血患者情况出现恶化。马骏峰小跑来到患者身边,再次对其进行了检查。在比对了第二次复查的CT图像后,告诉患者家属,现在患者情况危急,需要马上进行开颅手术。

 

因为有之前的预先告知,患者家属通过CT图像也确实看到血肿比之前有明显的增大,知道无法再保守治疗了。此时,患者儿子却碰到困难——办住院手续时发现身上钱不够。马骏峰在请示相关领导后,给患者走绿色通道,抢救生命是关键。与此同时,马骏峰联系了科主任,报告患者病情,并把患者的 CT图像上传到名叫“同甘共苦”的医院神经外科医护人员微信群。



微信群里,科主任立刻下达了手术指令:手术由马骏峰和卢医生操作,伍医生顶马骏峰急诊值班。

凌晨2点,马骏峰快速换上隔离服,走专用通道来到手术室。

这时,手术前准备一切就绪。马骏峰说:“看到了吧,这就是团队的力量,一台手术需要医生护士的通力配合。”紧接着,马骏峰进行手臂消毒,再穿上手术服,开始手术程序。





这时,马医生又做出了“网红”照片上的跪地动作。笔者再次举起相机拍摄,一旁的护士调侃:“又要拍摄网红照片了?”。关于为什么要跪地,马骏峰回应了笔者好奇的询问:“对于颅脑显微手术来说,患者体位的摆放对‘手术入路’至关重要。良好的‘手术入路’有利于手术操作。”


这时,大家才明白,“下跪”实际上是神经外科医生对患者实施手术时固定头架的习惯动作,更是对手术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



这个手术用时3个多小时,而在马骏峰从医生涯的10多年里,这样大大小小的手术,他做过1000余台。





早上5:30左右,手术结束。马骏峰脱下手术手套,手术结束径直走向手术大门,打开门对等在外面的患者家属说:“小伙子,你父亲的手术已完成,很成功,需要转入重症监护室进一步治疗。”话音刚落,马骏峰转头对笔者说:“不管手术有多累,完毕后要尽可能在第一时间告知家属结果,让人家心里有个底,将心比心。”

接近6点,笔者准备离开六院,而这时,马骏峰还要为上午的手术做准备。也就是说从上班、值班到上午的手术,马骏峰是连续“作战”。


“老马”医术很高超,“网红”医生不想红

回顾这一夜,电话中、急诊室、重症监护室、抢救室,处处都能听到大家都叫马骏峰为“老马”。“人家马骏峰才35岁,怎么就‘老’了呢?”在急诊室,笔者悄悄地问一位小伙子。“马医生医术老练、人也稳重,所以大家都很喜欢叫他‘老马’。”小伙子如是说。

这一夜,马骏峰走到哪,笔者就跟到哪,见缝插针地和他聊天,聊生活、聊人生、聊理想,聊到“网红照片”时,马骏峰大手一挥,不以为然地说:“如果不是朋友和同事告诉我这件事,我还真不知道呢!什么网红不网红的,专心干好本职工作是本分。还好穿着手术服,照片上看不出是我。不过我还是挺感动的,大家这么关心医生的工作状态。”


的确如此,网红照片纯属偶然,那天笔者正巧拍摄到自体血液回输过程中医生跪地工作的场景,于是随手拍摄两张上传到朋友圈,一时间被大家疯转、点赞、评论,于是有了本文开头的故事。



在和马骏峰聊天的过程中,谈到最近频繁出现的伤医问题时,马骏峰严肃地说:“这需要医生患者之间的充分信任,2014年我在云南昆明嵩明县对口援建时,有一位患者,头部外伤清创缝合后不久,发现患者头部伤口愈合不佳化脓坏死,出现了4乘4厘米左右的皮肤缺损,给予彻底清创需要手术行皮瓣转移。原本要到昆明大医院治疗的家属当场表示愿意在县医院手术,相信来自上海的医生。经过一个星期的换药,伤口感染控制住了,并进行了全麻手术,手术非常成功,伤口愈合出院,患者避免了去昆明的舟车劳顿。”笔者了解到,他还去新疆伊犁州对口援建过。马骏峰还曾和当地医疗部门一起进行义诊、普查等工作。


谈到信任,马骏峰有自己的看法:“每一次,患者家属对我说,你放心,我们信任你,不论什么结果。每到这时,我除了感动,更多的是责任,还有什么比人家把生命交给你更宝贵?”

 

作为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神经外科青年医生,马骏峰也曾通过医院和华山医院神经外科的合作平台,到华山医院神经外科进修、强化训练,从而练就了过硬的医技。  

 

在和马骏峰相处的这一夜,笔者体验到了医护人员每天面临着病患生死考验时心底的五味杂陈,也在医者仁爱、仁心、仁术的熏陶与感染下,体味到了悲欢离合的人生百态。

精彩回顾:
 

◎3条轨交、3座高架,还有“水上高速路”…快来看闵行重大工程的最新进展!

◎《欢乐颂》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来找找里面的闵行元素吧

◎这还是印象中尘土飞扬的龙吴路吗?都快认不出来啦!

从认识闵行,到爱上闵行,只需要一张照片的距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