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条“区区通”道路今年全部建成,15号线预计明年竣工……完善道路交通体系,让路上的那些事不再烦心

上海闵行 上海闵行 2019-06-27

记者|姚怡莹

上周,闵闵为大家介绍了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与周边临时停车场,通过泊位共享的方法破解了停车难题。而作为静态交通协调工程,像这样的停车资源共享利用项目,今年闵行共有10个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实际上,除了静态交通协调之外,近年来,闵行还在路网贯通、轨道交通建设、中运量推进、线网优化等方面,不断完善区内道路交通体系,为居民们解决着路上的各种烦心事。


路网贯通、轨道交通建设、中运量推进、

线网优化、静态交通协调

“五大工程”顺利推进



路网贯通工程:打造“互联互通,高效快捷”道路交通网络

在路网方面,闵行以市重大工程为重点,建成嘉闵高架南二段、虹梅南路越江隧道、虹梅南路高架、北青公路高架等道路工程,完善高、干线路网;完成七莘路、中春路等道路改扩建工程,改善虹梅南路、北青公路高架地面道路。同时强化路网循环,推进“区区通”道路、“畅通路”建设,并根据发展需求,把汇江路等城市支路提升为次干道路,将一批村道提升为镇道,打造“互联互通,高效快捷”道路交通网络。


轨道交通建设工程:构建“多层次、网络化”轨道交通格局

轨道交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承担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闵行通过构建“多层次、网络化”轨道交通格局,布八方局、引南北擎。在上海新一轮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中,就有1号线西延伸段、13号线西延伸段、19号线、23号线、嘉闵线和机场联络线等6条轨交线路与闵行有关。闵行在推进5号线南延伸段、浦江线、15号线建设的同时,还将通过加快嘉闵线和机场联络线的规划研究和落地,助轨交尽早开工建设,方便周边居民。


中运量推进工程:推进中运量系统建设

中运量是轨道交通的延伸与补充。去年,闵行组织编制完成了《闵行区中运量网络规划(2017-2035)》,并规划形成“四横三纵”7条中运量线路,线网总长度约为118.3公里,共设置108 座站点,可与2号线、5号线、8号线等共12条轨道交通线路换乘,同时实现与71 路、奉浦快线等两条中运量线路的衔接。


线网优化工程:形成“多元化、枢纽型”公共交通网络

过去三年,闵行新辟公交线路10条、调整44条,完成滨江、紫东路汇江路、申贵路等3个公交枢纽和8号线沈杜公路站枢纽、东川路枢纽的改建工程,建成浦星公路、沪青平公路、漕宝路、吴中路4条共26公里公交专用道,通过优化公交线网、加大轨道交通站点配套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开辟公交专用道,进一步形成“多元化、枢纽型”公共交通网络,使闵行公交出行“更便、更快、更好”。


静态交通协调工程:多措并举,共享资源

近年来,闵行通过加强区公共停车场库建设,实施停车泊位扩能增效。去年,全区共新增、优化停车泊位2.39万个;今年还将继续新增、优化2万个新增泊位,并在小区、医院、学校周围实行错时、共享停车模式,切实缓解停车难题。


12条“区区通”道路今年全部建成

15号线预计明年竣工……

不断满足多元化、高品质交通出行需求


今年是深入推进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年,也是闵行推进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区建设的重要一年。闵行将继续抓好交通路网加密提标提效、综合交通互联互通,实现交通运行能力和效率的全面提升,更好满足居民们多元化、高品质的交通出行需求。

下一步,闵行还将围绕以下几方面重点,改善交通环境——




轨道交通、停车泊位、“区区通”道路、“畅通路”……闵行将继续着眼城市交通多个方面不断优化,努力打造“东西贯通,南北畅联、安全环保、高效快捷”的“枢纽型、网络化、智能化、低碳化”的综合交通体系,为居民提供优品质、高效率、宜出行的公共交通服务。

部分图文来源:区交通委

精彩推荐:

 

◎解放军解放闵行时走过的路,比当年的南京路还宽两倍的路,轨交1、5号线驶过的路……闵行解放七十年“公路片”来了!


◎新增2万个停车位,建成500个充电桩......缓解停车难,闵行一直在路上


◎如何养老?去哪儿养老?来闵行这14个点,一箩筐问题全搞清,还能享个性化养老服务定制


◎“魔法城堡”、“水乡小院”……闵行“腔调足”、“花头多”的邻里中心居然有这么多!


◎今天,闵行这四个街镇联合起来干了一件大事——送“五福”!


◎一封封家书,带我们走进烽火岁月……这场主题党日活动向闵行解放70周年献礼,向英雄们致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