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关决战·大干百天|十年铸剑显锋芒
2009年,306所紧跟需求,基于对未来高温结构材料发展趋势的精准判断,创立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专业。由两位博士领衔的专业团队直面挑战,一切从零开始,从此翻开了超高温结构材料研制的新篇章。
从确立复合材料体系的严苛筛选标准,到全方位论证工艺路线,从气相沉积炉等核心设备的进场安装调试,到最终产品的综合性能评价——历经数十次的循环迭代,专业团队在碳化硅基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可控制备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该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开阔的视野、充分的协同合作以及无数个日夜的付出,铸就了研制团队创新求索、精益求精的精神图腾。
2013年,某型号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耐温等级提出了更高的指标,现有材料体系难以满足需求。对此,团队负责人铿锵有力地立下军令状:“我们可以做到!”
专业团队秉承航天人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不惧挑战,迎难而上。他们查阅文献、修改方案、评价材料性能……只为了实现那个似乎难以企及的目标。那些夜晚,陪伴他们的是办公室内时钟的滴答声,照亮他们的不仅仅是306所4号楼的灯光,还有航天青年奋斗创新的梦想!
经过日夜兼程的努力,研制团队以最短的时间成功攻克了复合材料制备的技术难题,实验件顺利通过了项目考核验证,实现了最初的郑重承诺。
作为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领域的后来者,306所与其他实力雄厚的“国家队”相比,在人才队伍、硬件配套保障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
“完成了一项技术突破,满足了一次型号需求,并不代表着综合实力的提升。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努力追赶和实现自我的超越……”专业团队负责人时刻警醒着自己和成员们。
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制备周期长达5、6个月,加上测试表征分析,使得研发周期非常漫长。因此,研究方向的一点点偏差、研究方案的一点点疏漏,都很可能导致研制周期的延长。为此,研制团队进行了延伸查阅和学习,对研究成果进行深入的总结和详细的分析,充分挖掘已有数据,对预研项目进行梳理,对未来趋势进行研判,对研究方案和基础途径进行完善和创新。正确的方向、清晰的思路以及不服输的精神,帮助他们一年一个台阶的持续向上发展。经过数年的奋力追赶,研制团队终于获得型号总体的认可,获得上级机关和“国家队”同行院所的认同,也成功跻身到国内第一梯队行列。
学无止境,创新永远在路上。“现有材料如何突破瓶颈,实现性能的进一步提升?下一步的研究趋势是什么……”每周的讨论会上,专业团队的成员们都要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激烈的头脑风暴。
在深度挖掘工艺创新的同时,专业团队与中科院化学所进行联合攻关,追溯复合材料的“上游”,从陶瓷前驱体入手,努力拓展材料组分和微观结构的可设计空间。
联合团队在系统开展应用表征和评价基础上,对前驱体的组分组成、制备路线、结构演化和性能控制等方面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历经一次次的机理推导、工艺优化、性能评价、结构表征,最终实现了产品从实验室级到中试级,从一代到四代的里程碑式突破,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在共同目标的激励下,在顺畅沟通机制的保障下,团队在开发设计新型陶瓷前驱体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探索出了研制的规律,为新一代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立足当下,十岁的超高温陶瓷基复合材料专业风华正茂,活力无限。
展望未来,专业团队将和306所一起成长,在实现航天梦的道路上奋力拼搏,紧跟工程需求,继续埋头苦干,用拼搏奋斗的汗水攀登科研新高峰!
扫一扫或长按识别二维码
了解更多三院资讯
文/杨良伟 刘伟编辑/陈熙
点“在看”
为飞航人打c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