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到大家吃好午饭,我就安心地走了”,爆哭!他一生奋斗只为我们吃饱吃好

张掖青年 2022-07-18



“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制图:魏知晴(安阳师范学院团委)


中国人的饭碗要拿在自己手里
1949年新中国成立,袁隆平19岁,高中毕业,即将报考大学。他面临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
少年时代的袁隆平(左)
父亲袁兴烈希望袁隆平报考南京的重点大学,日后学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袁隆平却有自己的见解。他想回重庆读农学院。从小在城市长大的他始终难以忘记小学一年级的那次郊游的经历。

袁隆平:“在武汉读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一次郊游,我们老师带我们到附近一个企业家办的园艺场,正好那是六月上旬的时候,桃子红红的,挂在树上好漂亮啊!还有葡萄一串一串的。哎呀,我说学农好啊!从那个时候第一次印象最深了,我就觉得学农好!”


说服父母,袁隆平义无返顾地报考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高高兴兴地跳进“农门”。
袁隆平的大学毕业证
1953年8月,袁隆平大学毕业,成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批大学生。到湖南省农业厅报到后,他去了距离黔阳县城安江镇4公里的安江农业学校当老师。
袁隆平大学毕业前留影
袁隆平到安江农校报到这年,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农村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1953年初,全国性的土地改革刚刚完成,农民获得土地,真正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但是,饥饿的魔咒还没有远离。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一样,袁隆平至今对饥饿记忆犹新。
袁隆平:“像我们这样的年纪,过过三年困难时期,没有饭吃,日子是真难过啊,要饿死人的!特别是我们国家,人口这么多,人均耕地这么少,粮食安全特别重要。中国人的饭碗要拿到自己手里面,不要靠人家。我们现在就是为自己解决粮食问题,我们在奋斗。”

寻得“野败” 杂交水稻终有新突破


1961年7月的一天,和往常一样,袁隆平行走在稻田里。这时,一株特殊的水稻引起了他的注意。
袁隆平:“突然发现有一株鹤立鸡群的稻,长得特别好,穗子很大,很整齐,籽粒很饱满,我很高兴喽。当时估计这个品种可以产一千斤。第二年我把它播下去,播了一千株,很好地管理,天天到田里面去观察,望品种成龙。结果一抽穗,大失所望,高的高,矮的矮,早的早,迟的迟,没有一株有它的老子那么好。”

在湖南安江农校做教师的袁隆平,发现了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
望着高矮不齐的稻株,袁隆平突然来了灵感:莫非自己找到的是一株天然杂交稻?如果真的如此,可以通过人工方法利用杂种优势,培养杂交水稻。
他勾腰驼背埋在稻田里,检查了几十万株稻穗,终于在1964年和1965年找到了六株雄性不育株。
年轻时的袁隆平
此时,他只是一名普通的中等农校的教师,他的研究一开始并不被看好,因为国际权威科学家普遍认为,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种优势。
袁隆平:“很多人反对。当时流行的水稻是没有杂种优势的,我压力很大。我们就做了一个实验,面积不小呢,有四分田,长得特别好。最后收获、验收时,糟糕,稻谷产量减产,大概减产了3%左右,减产了几十斤。稻草增产了将近70%。后来人家讲风凉话,‘可惜人不吃草啊,人要是吃草,你这个杂交稻就大有发展前途’。”

试验失败,但袁隆平没有放弃,他调整实验,坚持研究杂交稻
遭到质疑,更经历过失败,但袁隆平没有放弃。他像“追着太阳的候鸟”一样,不辞辛劳地在湖南、云南、海南、广东等地辗转研究。1970年,他的学生在海南南红农场沼泽中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袁隆平将它命名为“野败”。杂交水稻研究从此打开了突破口。

1971年到1972年,全国十多个省(区、市)的科研人员齐聚海南,袁隆平慷慨地将“野败”分送给大家,形成了一场以“野败”为主要材料培育三系的全国攻关大会战。1973年,在第二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上,袁隆平正式宣布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标志着我国水稻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此后几十年,他带领团队开展超级杂交稻攻关,分别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实现了大面积示范每公顷10.5吨、12吨、13.5吨、15吨的目标。最新育成的第三代杂交稻叁优一号,2020年作双季晚稻种植平均亩产达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杂交早稻亩产619.06公斤,全年亩产达1530.76公斤,实现了周年亩产稻谷3000斤的攻关目标。
经过十年攻关,袁隆平于1973年成功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外国人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美国、日本等当时科技发达的国家,从1926年开始急不可耐投入大笔资金、设备,研究杂交水稻的培育,几十年过去却一无所获。
当他们听闻中国人研究出了杂交水稻,先是质疑、震惊,确认这一消息后,赶紧打听是谁,没想到得到的答复却是:一名乡村老师。这对他们的“打击”不言而喻。
年轻时的袁隆平
1982年,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会议上,所长斯瓦米纳森先生亲自引导袁隆平走上主席台,随之屏幕上出现袁隆平的头像和“杂交水稻之父”的称号。全场起立掌声雷动。

为表彰他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世界许多国家都为他颁发奖项。联合国粮农组织聘他为国际上发展杂交水稻的首席顾问,在浩瀚无际的宇宙中还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袁隆平星”。

转眼1988年,全国一半的稻田都在种杂交水稻。这国外人眼中的“东方魔稻”,让他们吃惊又羡慕不已,美国、德国、法国等等几乎全世界国家,都在排队请袁隆平讲课指导。

2017年8月,马达加斯加农牧渔业部植保司司长萨乎里一行专程来到湖南长沙,为袁隆平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一张面值2万阿里亚里的新版马达加斯加币,上面印着一束杂交水稻。  萨乎里向袁隆平介绍道,水稻是马达加斯加人民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中国的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马达加斯加人民基本已经摆脱了饥饿。“为了感谢您,我们特地选择水稻作新版货币图案”。
上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首选战略,袁隆平被聘为首席顾问。到2016年底,已有100多个国家的4000多名研究人员、农业技术人员和官员到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接受了杂交水稻技术培训。  越南的湄公河畔、印尼的苏门答腊岛、巴基斯坦的印度河平原、尼日利亚的丘陵河谷地带……杂交水稻已经推广种植和引进试种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美洲的美国,早在上世纪80年代,当地引进的中国杂交水稻就较美国原有高产常规水稻良种产量高出165.4%至180.3%,美国人惊呼其为“东方魔稻”。  东南亚的印尼,杂交水稻产量高出当地品种一倍多,被当地农民亲切地称为“隆平稻”。
……

满载荣誉
世界粮食奖创立者、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诺曼·博洛格在世界粮食奖颁奖仪式上与袁隆平握手致意,亲自给他颁奖。
198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发明特等奖,2001年获得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4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2018年获“改革先锋”称号,2019年被授予“共和国勋章”。他还相继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等二十余项国内国际大奖。

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证书和奖章,但他却没有被各种荣誉堆得高高在上,坚持在一线做科研。
稻田里的“守望者”
袁隆平给大家的一个印象就是喜欢下田。
在获颁“共和国勋章”之后,袁隆平第一时间表示回去就下田。为了方便他下田,湖南省农科院在袁隆平住宅旁安排了一块试验田。这块田从此就成了他的“心病”,袁隆平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洗脸、刷牙、吃早饭,而是下田,“我待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
袁隆平家门口的试验田
90岁高龄的袁隆平,尽管身体大不如前,却依然“管不住”他那双迈向稻田的腿,“收不住”他那颗向着水稻的心。
袁隆平在超级稻试验田
袁隆平:“我跟你说啊,累肯定是累的。但是一到了我们超级稻的田里面,我就兴奋起来了,就不累了。不亲自下田不行的,不能隔靴搔痒啊!必须要到现场亲自看。我培养研究生啊,因为是搞水稻的,我第一个要求你要下田,不下田,我就不培养。我说电脑很重要,但是电脑里面长不出水稻;书本知识也很重要,书本里面长不出水稻。你必须到田里面,才能种出水稻出来。”

中国国家形象片人物篇——袁隆平
在共和国即将迎来70岁生日之际,得知自己即将获得共和国首次颁发的“共和国勋章”,袁隆平曾说自己更希望的是,为共和国的生日献上一份来自杂交水稻试验田的“厚礼”……
袁隆平常和人说起他做过的两个梦。

“我有两个梦,一个梦就是高产、更高产,就是‘禾下乘凉梦’,这是真正做到的梦,在我们高产杂交稻穗下乘凉。第二个梦就是杂交稻覆盖全球梦,走出国门,让杂交稻为世界的粮食安全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现在还只有几百万公顷,要做到八千万公顷。”

袁隆平:“像贪财的人有百万想千万,千万想一亿。我这个就是贪产量。到了几百公斤贪八百公斤,八百公斤贪九百公斤,九百公斤想一千公斤。最后一千二百公斤(每亩),十八吨(每公顷)。不满足啊,因为这是个有意义的事情。”


2019年6月3日,袁隆平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挂出了亲笔签名的“告示”:全体员工,人人须知,我心中有三大主要任务。



其一,冲刺“禾下乘凉梦”,继续巩固每公顷18吨产量的目标;

其二,选育耐盐碱稻,瞄准每公顷产量4.5吨的目标;

其三,发展第三代杂交水稻。

2017年,袁隆平在山东考察海水稻长势

爱水稻,爱生活
袁隆平在杂交水稻攻关方面成就斐然,在生活中他更是一个很率真的人,活得真实,也活得很丰富。他曾说自己喜欢自由散漫,不爱带博士、不爱带科研队伍,视频发布之后受到网友热捧。

拉小提琴

打排球

玩象棋

游泳

生活中的袁隆平很朴实,他说自己从没有想过要过奢华的生活,对物质的享受看得很淡,钱够用够花就行。衣着方面也比较朴素,西装也就几百块一套,偶尔出差逛街,也买几十块的便宜衣服,有次到香港中文大学作报告,他就扎了条刚在街边用10元钱买的领带。并且,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

袁隆平向专家组介绍第三代杂交水稻的情况


但在科研方面,他却“大手大脚”,毫不抠门,早在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奖励他的1.5万美金,他就全都拿出来,成立杂交水稻基金,奖励有成就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

去年,正在海南三亚开展科研攻关的他,通过工作人员向湖南省红十字会捐款10万元,请他们转交湖北抗疫一线,帮助湖北人民共同抗击疫情。袁隆平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尽我一点绵薄之力。相信我们一定会战胜这次疫情。”


人民日报微博截图

“种子”留给了后来人



袁隆平爷爷寄语广大青少年朋友: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广大的青年、少年,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们谨记‘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养成)爱惜粮食、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



他还曾勉励青年:
“我始终都还在努力使梦想成真”
“你们是新时代中国青年
我相信你们必定会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
躬行实践、厚积薄发
并将不会辜负时代的担当”

在身体疲惫
不便接受媒体采访时
听到小朋友想跟他合影
他立马起身
带着笑容与孩子们合影留念!


荣誉满载
却依然保有赤子之心
今天
这颗闪耀的明星
回到了浩瀚宇宙


“袁爷爷,一路走好!”
今天,市民恸哭
自发送别袁隆平院士
拥堵的长沙
今天为袁老
腾空一条路,一座城……

视频来源:青微工作室  剪辑:孙雯璟 


一穷二白时
他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名满天下时
他却淡泊名利只爱守望稻田

如今
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
却将粮食的种子
创新与奋斗的“种子”
留给了后来人

致敬永远的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

制图:@钢铁时代2011

精彩回顾



快来给他们点赞!

权威发布 |《入团志愿书》怎么填?规范说明发布啦!

关于拟通报表扬2020年度张掖市优秀少先队员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优秀少先队集体的公示

来源:共青团中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