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持有现金”真的有意义吗?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国英观察 Author 杨国英
“现金为王!”
哪怕一小片乌云刮过,经济学界也总有人鼓噪出“现金为王”的调论。
清楚地记得,我熟知的一位经济学家,自2014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鼓吹“现金为王”,在一年又一年的吹鼓声,也不出意味地博取了严谨学者的美名。
但是,假如你信从了他的建议,现金为王,那么,在这四五年间,你或许躲过一些坑,同时,你也丧失了个人资产大幅增加的可能性——2014—2015年的股市,2016—2018年的楼市——事实上,如果结合事实层面的通胀(非国统局公布的数据),那么,“现金为王”(定存或国债)这四五年间带给你的,至少是超过15%以上的资产缩水。
这几天,“现金为王”的调论,又开始了。
又一小片乌云刮过来了,但是,对于持有“现金为王”论调的个别经济学者,他们看到的不是一小片乌云,他们头顶上永远是乌云压顶。
这一小片乌云是:
7月7日,德意志银行(全球最大商业银行之一)宣布大规模消减投行业务,预计全球裁员近2万人;
7月8日,贝莱德集团(金球最大的上市资管公司)宣布进入防御模式,因为全球贸易局势不明朗、以及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受这两个事件的影响,本周三个交易日,全球股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调。
而对于情绪化异常激烈的A股市场呢,回调幅度更是相对较大,市场气氛也是明显转淡,沪深两市成交量连续4000亿左右,差不多两个月前的一半,北上资金也是连续三个交易日净流出。
A股连续回调的根本原因,我在前天的文章写过,是美国货币政策的预期落空和科创板开市对存量资金的分化信号(《A股大跌,大趋势变化了没有?》),至于其他因素,充其量仅是次要因素,而不是核心因素。
这些次要因素,包括、不限于A股的中期业绩兑现、德意志银行的大幅裁员、贝莱德集团进入防御模式。有传闻说,德意志银行的衍生品风险敞口接近50万亿美元,哈哈,这个传闻、以及哪怕是小媒体的报道,你们核实过德银的真实财报吗?你们懂什么叫风险敞口吗?你们知道衍生品的最高杠杆率吗?肯定不懂!
所以,还是不要见风就是雨为好,我只能告诉你,德意志银行在全球的规模排名仅仅是第18位,所谓的“50万亿美元的风险敞口”曝光之后的两个交易日,德意志银行的股价下跌,加起来也还不到10%——你觉得这会导致2009年的金融危机吗?!
至于贝莱德集团进入防御模式,这很正常嘛,这两三年美国本土金融机构,在美元持续加息之下,纷纷重仓美国——而随着美股、以及美国资产价格的不断推高,尤其是美元已从加息渐进转向降息,这时进入防御模式,不是很正常吗?!
不要被不靠谱的传闻,惊慌得六神无言,要学会冷静分析。
更不要被“现金为王”所俘获——一旦你被这种观点所俘获,基本上意味着,你这辈子只能靠勤苦赚钱了,你不可能获取真正意义的财产性收入。
在货币无锚的近50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你去对标任何一个现金等价物,有哪一个涨幅不超过100倍的?!全球主要城市的房价,在近50年里,涨幅几乎都超过了100倍。涨100倍还算少的,涨幅超过1000倍的比比皆是,比如越南胡志明和柬埔寨金边的地价,不到40年,已上涨了一、二千倍。
在纸币时代,不论什么时候“持有现金”,本质上都是错的。只不过,得结合资产价格的中短期波动,选择什么样的时间点出击而已;只不过,得结合不同资产的价格轮动,及时做好切换而已;只不过,还得结合个人或公司的负债率,做好必要的风险防范而已!
学界和舆论界,动不动就要扯出什么“不确定的未来”,对这种论调,我是很讨厌的。未来,什么时候是完全可以确定的?能够完全被确定的,这还是未来吗?——没有完全的不确定,只有相对的可确定。在没有战争预期强化、或全球大规模动荡发生之前,我认为,全球的未来,整体上是可以相对确定的。
而对于金融投资而已,在上述两点不发生的基础上,只要系统性的金融危机不发生,整体也还是相对可确定的。至于当下的全球贸易再平衡、尤其是中美之间已渐成常态化的贸易再平衡,我觉得,这些只构成局部的、短期的不确定性,但并不构成整体的、大方向的不确定性。
事世纷纷扰扰,自扰者从来多疑,而纸币如水,永远奔流不息。
文琳编辑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文琳行研报告,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