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存款市场“变天”,9大平台已叫停,对银行、平台、投资人影响几何?
但就在这几天,存款市场变天了。短短四天时间,至少九大互联网平台对银行存款产品踩下“急刹车”。目前,监管部门并未正式出手规范互联网存款产品,因此下述互联网平台下架相关产品,均为主动所为。
12月18日,蚂蚁集团旗下支付宝针对未持有互联网存款的用户,对银行存款产品进行了下线处理。而在上周末,度小满金融、腾讯理财通、携程金融APP也全部下架了互联网存款产品。
其中,度小满金融APP上,“银行精选”列表无互联网存款产品在售,页面显示称“46家银行暂无在售产品。”仅存百信银行(中信银行与百度联合发起设立)的一款灵活申赎理财。
腾讯理财通中,“稳健理财”页面原有五类产品在售,但现在“银行类”产品标识已被撤下。
携程金融APP则显示,其理财频道服务升级中。而此前其App页面显示,其银行存款一栏尚有15款产品。
京东金融也及时进行了相关业务调整,京东数科回应《北京商报》称,当前,根据监管部门对于互联网存款业务的关注,京东金融App已停止新增上线互联网存款产品、停止新用户购买相关产品,并已对存量客户和业务进行稳妥有序地调整。
日前,滴滴方面也表示,滴滴理财将停止新增银行存款产品。密切关注、坚决落实监管相关规范和要求,严格按照监管部门的政策指引,有步骤、有秩序地严格落实监管政策。
除此之外,陆金所、天星金融(前身为小米金融)、360数科旗下360你财富平台目前也已停止上架新互联网存款产品。
多数头部平台表示,相关产品将只对已购买产品的用户可见,已购买相关产品的用户不受影响。
据悉,从撤下的银行存款类型来看,主要以民营银行为主,包括国有大行、城商行、民营银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其中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数量下降最多。
不过,在部分银行的微信公众号等官方渠道仍能看到互联网存款产品的身影。
业界认为,互联网存款产品的历史源头是微众银行在2018年9月推出的“智能存款+”,基本随存随取,靠档计息,年化利率最高可以达到4.5%,并且额度限制宽松。
什么是靠档计息?与传统的银行定期存款相比,靠档计息的存款比较灵活,属于一种创新存款产品。目的是吸引客户购买,帮助银行揽储。
一般情况下,定期存款采用的计息方式是到期一次性付息,如果客户在定期未到期时想要提前支取,那么会损失掉一定的利息收入。
而按照“靠档计息”方式,假设客户一笔定期存款存期为3年,若在第2年提前支取,则支取的利息可以按照满2年这一档期兑付定期利息,剩余期限则按照活期计息。
上述优势使得智能存款+迅速走红,并推动微众银行存款余额从2017年末的533.60亿元飙升至2018年末的1544.78亿元,全年新增超过1000亿元。但也赢来了监管部门的“窗口指导”。
虽然微众银行在2018年末下架了智能存款,但是这种模式却被不少没有流量、没有线下优势的银行所沿用。
尽管目前还有部分平台和银行仍有互联网存款在售,但可预见的是,更大规模的下架将会到来,只是时间早晚问题。
而此次互联网平台下架行动背后,或预示着史上最严监管的到来。后续,监管方或针对互联网存款出台专门监管办法,包括各大互联网平台导流银行存款产品,也都将进行相应整改。
值得一提的是,自12月15日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谈及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问题后,支付宝便下线了互联网存款产品,这也是首个下架存款产品的互联网平台。因此,孙天琦近日的发言被认为是互联网存款产品下架的主要原因。
孙天琦表示,第三方互联网平台存款的流动性特点有别于传统储蓄存款,给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带来新课题,互联网金融平台开展此类金融业务,属“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应严格规范互联网、APP等数字平台涉及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各类行为;对从事金融活动的互联网平台,必须持牌经营,不可“无照驾驶”;要设立业务准入门槛,纳入相应金融监管范围。
他举例了互联网平台存款引发的一些问题,其中便提到:
部分银行通过分段付息等方式变相抬高存款利率,扰乱存款利率市场机制;高风险银行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饮鸩止渴,流动性隐患突出;中小银行高息吸收存款必然追求高收益资产,匹配高风险项目,导致资产端风险增加等。
实际上,从去年末到今年3月,监管部门已连续下发两份文件整改这类存款“创新”产品。加之近期各方面的信息来看,互联网存款的整治早已箭在弦上。
不过,在监管大锤举起的时候,除了互联网平台们倍感压力外,真正“伤筋动骨”的或是那些依赖互联网存款的民营银行、中小银行们。
因为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渠道不及大银行,对存款的依赖程度较高,尤其民营银行由于缺乏网点,更加依赖线上吸储。本就缺乏竞争力,此次怕是冲击不小,用户以后不得不选择大行的低息产品了。
业内人士同样也在忧虑,担忧后续出台的监管政策会否要求对该类产品“一刀切”。
当然也有部分网友认为监管层对风险控制及时到位,谨防互联网存款变成下一个“P2P”。毕竟,银行要盈利,要保持息差,低风险、低收益的资产显然是不行的,只能去匹配一些更高风险的资产,但是这对于银行的运营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而事实上,那些地域偏远的中小银行并不具备这样的能力。这也是央行金融稳定局局长孙天琦在公开发言中提到的问题。
近两个月来,《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互联网保险业务监管办法》已经相继颁布。业界预计,针对商业银行互联网存款业务的新规也会在不远的将来推出,而这很可能关乎中小银行未来的生存。
对此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对于这些较为依赖互联网存款,但自身揽储能力弱的中小商业银行,还是应该把重心放在经营存贷款上,靠存款和贷款之间利息之差来获取它的利润。花大力气提高自身的能力,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尽快完成数字化转型,这才是正道。
中小银行负债端生变
事实上,部分中小银行发展互联网平台存款产品的确弥补了存款不足的问题。从数据来看,通过互联网平台吸收存款后,一些中小银行存款规模极速上升,上述部分中小银行就存在存款规模飙升的情况。
第一财经记者查阅数据发现,华通银行2019年末客户存款规模约为70.77亿元,而2018年末其客户存款规模仅为约14.36亿元;华瑞银行2019年末的个人定期储蓄存款余额约为60.61亿元,2018年仅为8831.3万元。
但存款规模增多也会带来相应的风险。孙天琦指出,中小银行高息吸收存款必然追求高收益资产,匹配高风险项目,导致资产端风险增加。
“因为成本太高,只是少数的、客户基础相对较弱、网点较少的、想快速发展的冲动的银行才会用这种方法去做。”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曾刚指出,从长远看,对互联网存款过度依赖不利于银行发展,短期通过这一方法迅速扩张规模,但会导致推高资金成本、资产端偏好高风险,不利于银行稳健经营。
此外,互联网平台存款利率敏感性高、客户粘性低,存款稳定性远低于线下网点。
“客户所认的是平台,不是银行,这意味着如果在该平台上,其他银行的收益更高,存款就可能会转到别的银行去。因此,这类存款并没有储蓄存款作为核心存款的稳定性意义。”曾刚称,短期靠互联网存款扩张的规模,实际上积累了很多流动性风险,如果在互联网端出现大规模存款搬家的情况,可能会影响到银行的长期稳定性。
资产端投不出去是个大问题
目前来看,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对于已办理相关业务的普通用户影响不大,依旧可按照正常流程操作。但对于没有办理过相关业务的用户则无法再使用这类业务。
从合作模式来看,一些中小银行以高利率在互联网平台揽储,并向平台支付“导流费”,一般银行根据平台日均存款余额的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向平台支付手续费,按月或按季进行结算。
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后,对于相关的中小银行、互联网平台又会有哪些影响?
综合来看,虽然互联网金融平台推出的存款产品,便利了消费者享受存款服务,但互联网存款并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这类产品给银行带来的客户粘性并不高,虽然短期内,监管的强化会限制这些银行发展,但从长远看,有利于银行的稳健可持续经营。
王一峰认为,互联网存款产品作为第三方平台的产品体系存在,下架后,第三方平台没有了相对期限偏长的产品,对产品货架的丰富度会有一些影响。但客户粘性并未消失,第三方平台未必会受到太多冲击;对于个体银行来讲,市场认可度低、客群体系薄弱的银行确实会受到较大影响,发展速度放缓,但却能降低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有助于控制负债成本,稳定资金,减轻流动性风险。
曾刚建议,这类中小银行应端正发展理念,在现有金融框架下探索长期、可持续增长路径,既要调低规模偏好,也要夯实客户基础,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提高客户综合收益,提高客户粘性。
“目前一些银行高息揽储,但资产端能不能用出去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资产端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好回报,会对银行的盈利能力有负面影响。实际上,大多数中小银行是钱多的投不出去,已经有银行开始主动压缩中长期存款规模了。”曾刚称。
来源:电脑报、第一财经资讯
文琳资讯,每日提供最新信息。欢迎关注【文琳资讯】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为便于研究人员查找相关行业研究报告,特将2018年以来各期文章汇总。欢迎点击下面红色字体查阅!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公众号 :就业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