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升迁密码||怎么赢得高层的信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升值计 Author 升值君
《雍正王朝》这个电视剧,升值君一直认为是中国电视剧的最高峰,升值君把它当职场剧看。《雍正王朝》的好处,就是它把权力和人性说得明明白白,面对权力,人性的种种表现都说出来了。所以一直想写一个东西,就这个剧说点职场和办公室政治的东西,涉及到识人用人的问题。
升值君一直强调一个概念,只有当过老板,你才能理解怎么做一个好员工,只有做过高层,你才能理解怎么做一个基层。古往今来,权力的最高峰,莫过于帝王家,所以在帝王的继承中,其实隐藏着最隐秘的职场升迁密码。
《雍正王朝》的开篇,就是九子夺嫡,康熙一生35个儿子,有24个儿子活到成年,其中优秀的儿子有十几个,优秀而又有地位的儿子9个,怎么选自己的继承人?或者说,九个员工怎么表现自己,让老板看中。
要从基层到高层,从员工到高管,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要做正确的事,持续地做正确的事。
那么什么是正确的事?雍正的高级幕僚,用一段形象的比喻做了解释。
一个大富人家,老爷子生了一大群儿子。慢慢地,老爷子逐渐老迈,这么大一个家当,总得交给一个儿子来管吧。可是管家的钥匙只有一把,儿子却有一群,交给谁呢?一时拿不定主意,等等看吧。于是,儿子们争得你死我活,不可开交。这时,只有一个儿子默默站在一边,只帮老爷子干事,却从不参与争斗。争来争去,老爷子终于想明白了,这把钥匙交给这群争吵的儿子中的任何一个,都会管不好。于是,老爷子将钥匙交给了那个不争的儿子。
这就是。
争是不争,不争是争,夫唯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
这是老子《道德经》的道理。邬思道用自己的故事说服了一直以为自己是备胎一度心灰意冷的四爷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彻底地参与到夺位大战中去。
在邬思道的分析中,四爷全部做对了,与他对立的,有八贤王美誉的八爷,全部做错了,所以八爷争不过四爷。康熙临终前留下遗言,也说,「八阿哥处处学朕,可惜处处学得不像。」
为啥处心积虑地效仿康熙的老八不像,老四倒是像呢?首先要搞清楚一件事,康熙需要什么?
康熙有两个核心需求:
1、维持康熙盛世的体面
2、维持康熙大帝的体面
康熙是个体面人,他需要人把康熙盛世的体面延续下去。第一点,需要儿子勤勉忠心,至少表面上还维持富国强兵的局面,第二点,需要父慈子孝,至少表面上维持慈父孝子的局面。
正因为如此,康熙放弃了太子,因为太子不勤勉,也不忠心,那么八王爷能够笼络人心,羽翼丰满,为什么还是不对呢?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康熙前面三十多年开疆扩土,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征服噶尔丹,造成了两个问题。
1、康熙过度透支了。做皇帝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所以,他想休息了,他很早就把很多国事交给太子和几个强力的儿子,其实就是要休息了,但是一个机构的最高首脑要休息,那么很大几率是要停摆的,所以他希望有个人站出来,把局面维持住,以前这个人是太子,未来这个人希望是他的继承人。康熙还不希望自己过早地退出历史舞台,但他也很清楚一点,他如果还像前三十年这么耗着,他会很快挂掉。
2、康熙多次大规模动作的结果,就是产生了一群勋贵阶层。康熙除鳌拜任用自己的亲近侍卫,历次大动作他的亲近侍卫之臣,赞画军机的谋臣猛将,都为他效忠奔走,才完成种种伟业,一方面这些人,是功臣,另一方面,这些人也有了巨大的权力,逐渐尾大不掉。
比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家族就是这样,康熙六次南巡,四次住在曹寅的江宁织造府,显贵无比,康熙对曹寅的宠爱,甚至到了为了让他填补亏空,让他担任巡盐御史,用国家职位敛财,但是这些勋贵拿到钱会填补国家亏空吗?不会,他们有更多的动力去编织自己的家族权力网络,来让家族的财富传承更加稳固。
但是,无论哪一种,康熙都不可能管,因为他要做仁君,千古一帝,仁君就必须宽大为怀,减赋税,赈济灾民,同时仁君也不能把自己的亲近侍卫、股肱心腹到了晚年一网打尽,而且仁君也不能让自己亲儿子骨肉残杀,因为他要青史留名。
这就是康熙晚年的一个中心,两个核心需求,三件小事儿。
但是他不做,不代表他的继承者还不做,他不做,他的继承人就必须做。所以,八爷处处学康熙处处学得不像,康熙一个想安度晚年的老板对自己早年的心腹宽大为怀,收买人心,可以,八爷作为一个王爷就形成利益集团,那么上任以后怎么收拾?
所以结果就是,百官越拥戴八王爷,八王爷越不能继承皇位。八爷的行为一望可知,谄也,就是在谄媚父亲,谄媚百官,拍马屁的本事。
这就是邬思道说的命题,大富之家怎么富过三代?老爷子不要说贤明,就是个昏了头的,也是想把财富传递下去的。
这也就是所有基层员工要搞清楚的,高层的真正意图是什么?高层当然需要人拍马屁,说好听话,阿谀奉承,但是,高层同样需要做事的人,但是很多人,弄错了做事,把事情做错了。
这就是高层关系第一原则,一定要做对事才能赢得高层信任,拍马屁不是不行,拍马屁能帮你维持一定的良好关系,但是在关键问题上,拍马屁没有用,因为高层有他的核心需求。
如果我们把皇帝或者高层看作一个机构,更容易理解,并不是说,所有机构的高层都是英明神武,聪明睿智的,理性客观的,就一定能发现干事的人,而是大部分机构经过演变,大型的组织,有一系列制度,已经能够避免它感情用事,所以拍马屁没有用,你不可能谄媚所有人。这时候,满足需求比拍马屁有用。
任何治理到了最后,都要面临一个问题——熵增。熵增就是失序,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尾大不掉。
《雍正王朝》里的康熙,并不是史书里的千古一帝,所有的问题,其实都是他造成的,因为他「懒政」了,这是一个自然的道理,因为他自己的体力和精力已经不足以做一个强大帝国的统治者,而且他也有自己的欲望,他要享受生活,所以要南巡,要一晚上翻一次牌子。
千古一帝的另一面,是巨大的财政亏空,康熙必须要有人把局面撑下去。这就是邬思道说的,老爷子逐渐老迈。实际上,不止是老爷子逐渐老迈,还有老爷子和他的统治集团,其实都面临尾大不掉的问题。
这就是大多数组织出现的问题,组织本身的问题,就是组织本身,高层本身的问题,就是高层本身。但是一个组织不可能把自己干掉,康熙晚年的问题,其实都是他自己造成的。
因为康熙倦政,把国事托付给皇子,所以造成了九王夺嫡;因为他自己就好大喜功,所以他昔日的臣子也各种巧立名目,扩大事权,互相勾结形成朋党;因为他要仁君名声,所以等于大规模制造贪腐空间。
这就是所谓的大公司病,成本越来越高,机构叠床架屋,越来越臃肿,虽然病了,但是这个游戏还需要玩下去。这就是一个吊诡的问题,谁能在熵增的组织里制造熵减,谁能在失序中制造秩序,谁就能赢得高层的信任。
因为高层都很清楚,这个游戏不能一直这么玩,为了他们能这么玩,基层也不能这么玩,这就是升值君以前说的,管理的本质就是输出秩序,谁能输出秩序谁就能升上去。这就需要这样的人有一个特点,立得住,有自己原则。
《雍正王朝》的雍正,未必就真的那么讨康熙喜欢,但他的存在,让康熙的懒政还能玩下去,还能维持康熙盛世和父慈子孝的体面,所以他能入康熙青眼。这也就是康熙对他说的,我要你做一个真正的孤臣。孤臣才可以放心大胆地输出秩序,无论追缴户部欠款还是让富商纳捐,还有以后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都是得罪人的事,需要一个能立得住的人。
康熙临终布局,评价雍正,对辅政大臣张廷玉和隆科多说了一句话「我给你们找了一个坚刚不可夺其志的主子」。正史上说的是,「坚固可托」,高层需要的是坚固的人,有原则,对上立得住,对下有交代,这样的人才能输出秩序。
康熙晚年尽管懒政,但是有一件事他不含糊,谁背后搞其他兄弟,谁就要淘汰。这就是九子夺嫡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是,只有一个人能赢,所以要赢,就是要把其他人搞掉,但是另一方面,谁搞其他人,就会被搞掉。
康熙的几个有竞争力的儿子,都不是被别人竞争掉的。大阿哥最蠢,他的问题,在于把游戏理解得过于简单。一心想搞掉太子,他把游戏理解为,谁除掉太子,谁就能当太子,所以他很早就出局了,不光是康熙眼里他被淘汰了,其实真的让他登了皇位,只有一个结局,他把其他兄弟杀个一干二净。那这等于把康熙仁君的脸给丢尽了,所谓千古一帝就是笑话,骨肉相残,岂不是要落到李世民朱元璋这样的地位。
三阿哥的问题,在于关键时刻,在热河兵变的夜晚,捅了老大的刀子,要了他的命,虽然是报了一箭之仇,好像也是为了兄弟和睦,但是实际上还是让康熙寒了心。
十三阿哥胤祥本来是康熙喜欢的儿子,虽然因为出身不能承继大位,但一直被康熙看重,而且重情重义,在热河兵变,有人手持太子兵符围攻热河行宫的嫌隙之地,还陪伴太子,其实很得康熙信任,但是那句「最是无情帝王家」彻底打了康熙的脸,等于把康熙粉饰的父慈子孝的局面揭开来,所以被他圈禁十年。
八阿哥的问题,虽然没有大阿哥那么蠢,但是他从暗中陷害太子起,就永远在游戏中出局了,他以为他在竞争皇位,他的对手是其他人,其实他的对手是自己的父亲,康熙主要布局都在对付他。到他最后陷害自己团伙的十四阿哥起,就已经彻底成了康熙的敌人。
雍正的优点,就是他没有犯错,在其他人都犯错的情况下,他没有犯错。一个组织的高层,掌握的信息和资源是超出人的想象的。拿康熙来说,他有各种心腹大臣密折奏事,他有粘杆处的特务组织当他耳目,还有各级大臣愿意主动把信息上报赢得他的宠信,所以八阿哥以为自己神不知鬼不觉的行为,其实对康熙来说,都是透明的。
这就是为什么在职场中,一定要少犯错,少犯错的人才能走得远,高层的信息通道远比你想象的畅通,你在高层面前,几乎是透明的,在重要的提拔中,比的不是谁做对的事情多,而是谁犯错少。
《雍正王朝》折射的,是帝王权术,也是官场政治,属于高层的玩法,高层三原则其实只是其中的一个侧面,从高层的三原则我们可以知道怎样才能塑造高层关系,赢得高层的信任。
以后我会就《雍正王朝》写一个职场系列,包括《高管的三个物种》、《高层领导只关注一个问题》等等,期待关注。
昨日回顾:点击下方可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