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所未有的重视!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将有税收优惠
作 者丨王峰
编 辑丨李博
图 源丨图虫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
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加强长期稳定支持。
基础研究当今在中国正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基础研究十年规划”已经被写入2020年和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及“十四五”规划纲要。目前,一些省份也已部署本省的基础研究十年规划。
民盟中央在今年的集体提案中建议,加大投入力度。中央及地方政府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总经费的比重由目前的6%逐年提升至10%-15%,从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行政考核等方面,引导国企将营业收入的1%-3%用于基础研究,将基础学科生均拨款提高为其他学科的3-4倍。
民盟中央还建议,重点围绕科教资源优势突出、产业基础雄厚的地区,布局10-15个战略先导示范基础科学基地,制定时间表线路图,在类脑智能、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等领域精准发力。
在近日科技部组织召开的科字口部门座谈会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介绍,教育部将面向科学前沿,强化建制化的基础研究。瞄准前沿问题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启动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医药基础研究创新中心。
基础研究目前受到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经费资助和体制机制保障等显然会有很大的提升,但是基础研究有其自身特殊的规律。
今年2月,中国科学院分子细胞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吴家睿撰文指出,从事基础研究,尤其是进行“从0到1”的原创性基础研究,更需要的是研究者内心深处具有那种“仰望星空”的科学探索精神。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
九三学社中央从大科学装置和新型研发机构方面提交了提案,建言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提案建议,充分发挥大科学装置与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的协同作用,形成集聚效应。加快研究制定各类新型研发机构的绩效管理办法,根据不同发展定位和阶段进行分质、分类、分档培育。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江门中微子实验目前已经完成了绝大部分的基础建设。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将提交《关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的提案》,希望以满足国家战略需求、体现国家战略意图为首要目标,充分发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于区域发展的基础性带动作用,布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时适当向内陆和中西部地区倾斜,为中西部地区创新驱动、跨越发展提供基础平台支撑。
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完善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加大对青年科研人员支持力度,让各类人才潜心钻研、尽展其能。
科技部副秘书长贺德方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激励科技人才竞相涌现的政策落实还不到位。我国科技人才存在一定结构性矛盾,战略科学家仍然缺乏,青年人才后备军的培养使用措施还不完善。”
贺德方认为,一个高效、协同、开放的国家创新体系中,高质量的科技人才队伍不可或缺。
他强调,构建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和人才积极性的科技力量体系,健全原创导向、一体化发展的科研体系,完善内外联动、协同高效的融通创新机制,构建尊重创造、释放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
人才的培养需要良好的科研生态。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在上述座谈会上指出,将开展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评价改革试点,探索中央高校科研绩效评价,持续推动破除论文“SCI至上”。
他还指出,将持续扩大高校科研相关自主权,进一步为科研人员减负;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科研人员自律意识,开展学术不端行为专项教育整治活动。
近日,211家全国学会在中国科协全委会上联名发布《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学术出版道德公约》,倡议科研从业者联合起来,共同抵制各类学术不端和出版失范,保障我国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指出,目前科研工作的运转主要依靠以同行评议为核心制度的行业自律机制,论文作者、审稿人和编辑出版人员等科研从业者之间相互依赖、相互配合,因此他们的自律至关重要,任何一方不遵守规则都会带来连锁反应。
马亮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由于科技原创力不够,我国在一些关键核心科技领域仍然存在“卡脖子”问题,并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如果学术不端和出版失范问题大行其道,那么就无法为科技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化产学研用结合。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这相当于国家对企业创新给予大规模资金支持。要落实好各类创新激励政策,以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新动能。
科技部数据显示,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中,76%由企业投入。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860余项,其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有680余项,占比高达79%。
在2月25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部长王志刚表示,企业应参与科技重大顶层设计、重大决策,在基础研究方面也要作为主力军、生力军。同时,在项目形成、项目投入、项目组织、项目评价方面,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参与度、话语权。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创业投资发展,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提升科技中介服务专业化水平。
民建中央在今年全国两会上提交提案,建议推动创业投资支持科创企业发展。
提案建议,对创投行业税收重新梳理确定,引导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倾斜;完善创业投资的募资、投资、退出衔接机制;引导私募股权和创投基金投早、投小、投科技;建立全国统一的权威协会,提高整个创投行业的专业化程度和效率,为科技企业提供关键支撑。
九三学社中央提交提案,建议设立专门支持科技创新发展的政策性银行,“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解决科创企业金融需求满足率低的问题。同时,以政策性银行为中心,构建涵盖担保、评估、顾问咨询、法律、投行、保险、投资基金等在内的多维度、全链条、专业化金融服务生态。
文琳行业研究,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编辑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