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研究员升职"老大难"!公募基金研究员升任基金经理"道阻且长",有人等待有人奔私

文琳资讯 2024-04-11


在公募行业大发展的当下,越来越多应届毕业生和金融从业人员选择进入公募行业发展自己事业。不过,在越来越多人才涌入这一行业、畅想美好未来的同时,也有不少公募机构的研究员正面临着“升任难”的困境。


公募研究员难以升任基金经理的现象是否普遍?研究员们又如何看待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为此,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采访了多位公募机构研究员,透过从业者的视角一探究竟。


两大升任路径


沪上一位资深基金圈内人士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在一家基金公司中,研究员升任基金经理一般是两种情况:一是公司正好有基金经理的坑位,这种情况一般是有基金经理离职,或是公司想要战略性布局某些行业和风格的产品;二是研究员推票特别优秀,也有一定的投资能力,因此被重点提拔成为基金经理。


在她看来,前一种情况是研究员升任基金经理的主要途径。她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举例称,以沪上一家头部公募为例,在一位基金经理离职后,他之前在管的三只基金分别交给了三位基金经理接任,其中一位就是从研究员转任的新晋基金经理;另一个例子来自华北一家知名公募,受到一些人事变动的影响,这家公募离职了一批基金经理,不少内部的研究员因此有机会升任。


来自华南某大型公募的一位研究员认可上述说法。他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公募研究员升任基金经理虽然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一个萝卜一个坑”,但是升任的机会确实部分来自于现任基金经理离职。“离职基金经理留下的产品需要人接管,研究员就有机会升任。”当然,随着行业和公司本身的发展,公募在基金经理的配置上也有扩张的需求。


“基本的逻辑是,机构发展得好,就会有更多机会去发行新产品,研究员也就有更多的机会升任基金经理。”上述华南大型公募的研究员总结道。在他看来,之前的两三年,公募行业的发展还是很不错的,机构有较强的动力去增加基金经理的配置。但今年以来,由于权益市场起伏较大,好的岗位有点供不应求,研究员的升任也开始变得越来越难。


这一说法得到了很多共鸣。华南一家头部公募的权益研究员向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表示,入行后,确实能感受到研究员升任基金经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坑位越来越少。沪上一家公募的债券研究员表示,升任债券基金经理的要求也在迅速提高。“研究员供给的数量和质量都比前几年高出很多。”


上述华南头部公募的权益研究员认为,除了自身的努力,在升任基金经理的道路上,一些因素是自己无法控制的。比如,一位研究员是否能较快升任基金经理,和他所研究的行业是否热门有很大的关系。“A股权益市场的风格轮动还是比较明显的,热门赛道的研究员推票比冷门赛道的研究员容易很多,所以前者升基金经理的可能性比后者大很多。”对于他的说法,沪上一家头部公募的研究员深有同感:“研究员其实和基金经理一样,也需要一些‘顺势而为’。对于非热门行业的研究员来说,机会或许就更少些。”


头部公募研究员升任不易


与源源不断进入行业的研究员相比,基金经理的岗位始终是稀缺资源。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机构对于研究员升任基金经理一事相对审慎,也是市场选择的结果。


沪上一家中型公募的市场部人士认为,成熟的基金经理在大众层面是有知名度的,渠道也很信任,这非常难得。对于机构来说,相比培养新人,向这些成熟的基金经理继续投放资源,收益显然更高。


上述资深基金圈人士也表达了类似的看法。虽然机构可以为新晋基金经理做新发产品,但市场往往不会买账。“个人投资者不太愿意把钱交给新人打理,机构投资者选品的标准很高,没有过往业绩的产品一般也很难考虑。”她直言。


因此,新人接替老人、或是老人带领新人管理产品成为了行业惯例。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一家机构的人才流动率较低,或者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基金经理矩阵,那么研究员升任基金经理的机会就比较少。目前,这一现象在头部公募比较普遍。


上述沪上中型公募的市场部人士也同意这一说法,她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作为中型公募,他们公司的研究员升任基金经理相对没那么难。她表示,今年就有几位研究员成功升任基金经理,他们主攻的方向都不太一样,符合公司对基金经理矩阵的配置需要。


上述资深基金圈人士也表示,相对而言,中型公募的研究员升任的压力没那么大。近年来,知名基金经理“奔私”的不少,头部机构也需要补充优秀的基金经理,完善基金经理矩阵。中型机构的基金经理不断流动,留给研究员的机会也就比较多。


离开还是等待?


面对“升任难”的现状,头部公募机构的研究员们会如何应对?


在上述华南某大型公募的研究员看来,买方研究员的后续职业发展不如卖方研究员那么灵活。“要么留在公募等着升任基金经理,要么去私募当基金经理,基本就是这两个路径,去产业的或者去其他行业的都很少听说。”据他透露,一些想要尽快成为基金经理的头部公募研究员,往往就会离开,选择跳槽到私募。


至于是否要“奔私”,他表示,如果继续留在公募,那么平台带来的加成就会比较大。“在公募,做调研和做研究的资源会比在私募多很多,大机构的知名度也是对个人能力的背书。”如果选择加入私募,那么自由度会是比较大的吸引力。“私募对于有能力的人来说,做投资的发挥空间也更大,很多想法都可以落地。”


上述沪上一家公募的债券研究员告诉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有一些公募会希望培养专注于研究的人才,能够长期扎根行业,成为一些领域的专家,而非中途转为基金经理。“做研究员和做基金经理需要的技能还是有一些差别的,有的人更擅长择时和配置,有的人更擅长纯粹的研究。”对于机构来说,研究员本身也是投研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表示,据他了解,一些资深研究员的待遇会比投资岗更高一些。上述华南一家头部公募的权益研究员也表示,据他了解,资深研究员想要拿到一个体面的待遇不难,在公募扎根研究也是不错的选择。


沪上一家头部公募的研究员则认为,无论是留在公司继续磨练,还是向外部寻求合适的转型机会,他最看重的仍是机构的发展前景。不过,在他看来,相比以研究员的身份长期在公司扎根,大部分年轻的研究员还是更希望成为基金经理的。他特别强调,大家更想从市场中证明自己的能力。


“从研究员的角度来看,成为知名基金经理的概率其实是非常低的,大多数人也不会有那个不切实际的目标。”面对证券时报·券商中国记者的提问,上述沪上头部公募的研究员这样回答。


根据他的观察,很多研究员选择做投资并不是冲着明星基金经理的那一层光环,更重要的是,作为基金公司的研究员,个人的研究成果主要由公司内部来评判,但成为基金经理之后,投研的业绩将会是公开的,个人的投研能力将由全市场来评判。在他看来,在资本市场这个标准统一、竞争激烈的评判体系下,如果能做出一番成绩,对个人而言将是一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这也是很多研究员希望成为基金经理的主要原因。“如果是我,就会选择留在公募,等待成为基金经理的那一天。”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1. 清华大学魏杰教授最新研判

  2. 大利好!上交所、深交所同时宣布,下周一起实施

  3. 禁用“种草笔记”等方式伪造“口碑”,市场监管总局整治医美乱象

  4. 重磅!交易所宣布:扩大融资融券标的股票,共新增600只,周一起实施!

  5. A股,援军来了!

  6. 这个城市,正在反击

  7. 英国劫,6年4任首相!“纸娘子”特拉斯下岗

  8. 给猪住的 坐电梯上楼!26层大楼突然火了:一栋年出栏60万头 投资40亿 全国第一

文琳行业研究 
服务于财经领域,提供最新,最有深度的各行业报告,财经知识。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业务包含:IPO、新三板上市、商业计划书、市场行业研究、项目可行性研究、项目投融资等咨询服务,欢迎关注!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文琳行业研究,为各机构提供专业的信息、数据、研究和咨询服务。欢迎关注【文琳行业研究】


文琳行业研究 2018年—2022年文章汇总


文琳编辑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行业研究

  1. 德勤:中国银行业2022年发展回顾与展望

  2. 2022年开放证券白皮书

  3. 2022年中国商业银行私域运营专题研究报告

  4. 券商财富管理客户体验报告

  5. 保险行业专题研究:中国人身险银保渠道发展分析

  6. 2022金融基础设施报告

  7. 2022年度全球央行数字货币指数报告

  8. 2023年保险展望报告

《文琳阅读》每晚经典,欢迎关注!

有态度、有品位,阅读带来快乐,做时间的朋友

▼长按2秒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今日导读:点击下面链接可查阅

公众号 :文琳阅读

  1. 生命需要信仰(深刻)

  2. 一位精神科医生的观察:现在的孩子要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究竟有多难?

  3. 东方甄选爆红4个月后,俞敏洪还是回头了……

  4. 经典故事:《 陷阱 》恍然大悟!

  5. 电影《洛城机密》

  6. 音乐欣赏:【欧美经典音乐】《福雷-梦醒时分》高蒂埃.卡普松

  7. 这5种食物是肝脏“解毒王”,每周吃一次,养肝脏护血管!

  8. TED演讲 | 怎样学外语才更有效果?你学外语是为了什么?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