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的参考答案,藏在上海的烟火人间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地球知识局 Author 无梦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为城市建设赋能
作者:无梦
制图:果 / 校稿:朝乾 / 编辑:蛾
如果要评选对现代人类日常生活影响最大的历史事件,那么自工业化时代便已经开启的城市化进程必然榜上有名。可以说,随着钢筋混凝土森林的拔地而起,当今世界的面目都被塑造得焕然一新。
城市化,让人类社会发展迈进了一个新阶段
(图:图虫创意)▼
不过,与英、法等这些早早就站上跑道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起步普遍较晚,像我国就是在改革开放后才真正进入了城市化的高峰期。
由于第三世界国家普遍缺乏进行大规模城市化的经验,我国的城市化之路也是一边四处摸索,一边毅然前行的。
城市化建设,往往能决定一座城的发展轨迹
(上海延安高架与南北高架,图:图虫创意)▼
而在这场“狂飙突进”的城市化浪潮中,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得可谓极其亮眼。其原因就在于上海另辟蹊径,走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
长三角城市群所在▼
大上海,不走寻常路
在普通人的眼里,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直观标准就是城市里的高楼盖起了多少,或者城市人口增加了多少,再深入一些的,则可能会想到城市行政区的扩大。
不过,从严谨的学术层面上而言,目前衡量城市化的维度包括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地理空间城市化和社会文明城市化四个方面。
四个方面,四个角度(图:图虫创意)▼
其中,经济城市化是其中最基本,却也是最重要的一项,具体来说,就是产业的大规模转型,即大量从事第一产业的人口转而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从而在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有力地提高普通人的生活水平。
如此,有了经济的城市化,方能继续带动人口、地理空间和社会文明的城市化,并让更多的新市民们融入到城市社会文明的建设中来。
城市社会文明,是一个城市的内核之一
(东方明珠,图:图虫创意)▼
作为一个在改革开放初期,人口便已经超过十亿的泱泱大国,中国此时最不缺的就是劳动力。也正因为如此,大规模的人口进城就成了中国式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经典场面。
在时代大潮中,无数人拼搏努力
书写下当代发展腾飞的篇章
(图:图虫创意)▼
在过去的三四十年内,中国东部城市的站前广场,经常能见到携带大包小包、怀揣致富梦想的的务工人员,这也让大部分地方的初期城市化建设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劳动密集型的方向。
但上海的城市化进程,却走出了不一样的道路。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化的发源地,以及亚洲重要的金融中心,上海不缺资金和技术,在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技术上也有先天的优势。所以,上海城市化的选择空间比其他地区更大。
上海,这是一座极具胸怀与气度的城市
历史与新潮在此融会贯通,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晨光下的上海,图:图虫创意)▼
现实中,上海一方面以发展高新产业这一机遇吸引着全国的高知精英,让他们用自己的知识、技术为这座城市赋能。另一方面,凭借人口和购买力优势,即便是最基础的服务业也能为城市吸引来大量人口。
吹响上海城市化号角的最强音,无疑是1990年的浦东新区开发。此后三十年间,上海市的城市化率由65%猛增至89%,常住人口增加了1153万人,与改革开放初期比接近翻倍。
浦东新区所在▼
三十年来,浦东新区的开发历程
就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壮丽史诗
(横屏,图:图虫创意)▼
更重要的是,上海市政府在浦东开发之初,就已经高瞻远瞩地定下了以高新技术产业、贸易和金融为核心的三驾马车式方案。经过几十年的建设,浦东收获了包括张江高科技园区、陆家嘴国际金融中心和临港自由贸易试验区在内的一系列硕果。
俯瞰张江高科技园区一角(图:图虫创意)▼
金秋季节,上海临港的建设热火朝天
(图:图虫创意)▼
在这些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巨大成就的背后,吸纳了大量新市民就业的基础性服务业也实现了崛起。
这些服务业不仅方便、丰富了市民的衣食住行,其便捷的物流和信息服务也使得高新产业能够跟得上瞬息万变的市场步伐,进而让上海能够一直屹立于时代的潮头。
人员、信息、物流汇聚的能量
成为推动上海发展的强劲动力
(洋山港码头,图:图虫创意)▼
别见外,包邮区内是一家
除了自身的底子好,上海身为华东地区的龙头城市,还享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其周边的长三角地区整体经济基础普遍较好。这就让上海避免了虹吸式的一家独大发展模式,而是可以谋求与周边地区的共同发展。
因此,上海进行在产业布局时,还特意将许多相关产业布局在周边城市和卫星城,从而打造一个覆盖整个长三角地区的产业网络。在避免周边地区的“空心化”的同时,也能避免上海市中心发生过度拥挤。
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城市
(从空中俯瞰万家灯火,底图:NASA)▼
“十四五”期间,上海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计划之一,就是明确了将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培育成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通过5个新城的建设,上海就能与整个长三角都市圈紧密地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
五个新城所在▼
从卫星城到“郊区新城”,再到“五个新城”“南北转型”,上海城市的发展思路不断进步,城市周边集聚点的功能和能力也在实现逐步升级。
2016年,上海松江提出,沿着G60高速公路构建产城融合的科创走廊。6年来,一条地理上的高速公路,已然蝶变成为了贯穿长三角核心地带的科创走廊,集聚创新人才、整合创新资源,持续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三大使命于一身。
G60科创走廊的夜,科技感十足
(图:图虫创意)▼
而在更外围,像南京、无锡、宁波等周边城市,它们的发展也早已与上海同呼吸,共命运。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例,上海主要负责集成电路、下一代网络、高端软件、云计算等产业,杭州在大数据、数字安防等领域发力,苏州发展光电信息、平板显示产业,而南京则布局了软件信息服务产业。这些产业彼此沟通协作,形成了一个抱团取暖、同时涵盖信息产业上中下游的完善产业群体。
协同发展,凝聚力量,才能创造更大的机遇
(图:图虫创意)▼
现在来看,上海选择和有能力承接自身产业转移的整个长三角地区共同发展,显然是个非常明智的决定。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整体水平较高,而且区域内交通、通信网络发达,文化教育水平普遍较高。
随着十几年间长三角城市群名单的多次扩容,“长三角”这一概念已经由原本的江浙沪一市两省“小圈子”,变成了涵盖沪苏浙皖九地市,总城市数达到26个的超大“聊天群”。
扩容,意味着无限可能(仅示意)▼
金融如水,善泽一方
不同时期,城市建设面临不同的任务,但在推动上海“打造国际金融中心”这项任务上,无论中央还是地方、无论哪一任主政者都保持着高度认同。
这固然是因为上海拥有良好的历史传承、区位要素等优势,更深层次的原因是:在基本功能上,金融业具有更强的渗透能力与赋能价值,更容易连接上千行百业、千家万户,借助资金融通助力后者发挥更大价值,从而为城市赋能;而在大国博弈中,更高端的竞争常常发生在制定标准、定价能力中,金融堪称看不见的“大国重器”。
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上海也走出了自己的特色。“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几十年来,这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在越来越多市民心中根深蒂固,来自全国各地的人也出于对这个理念的认同而选择成为上海的新市民。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图:图虫创意)▼
这两年,一个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城市建设理念,开始为人们津津乐道——“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
人民城市理念,意味着要注重让城市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即便是看似高端的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不例外,“人民金融”的理念由此萌发。纵然朝夕生活在国际性大都会中,普通市民也能看到家门口的金融、充满烟火气的金融、与自己的工作生活温暖相伴的金融。
在上海,践行“人民金融”理念的代表者,是一家与共和国同龄的金融机构,它传承自1949年诞生的农信事业,2005年改制成为上海农商银行,七十多年来始终扎根上海,连接千行百业、服务百姓民生,助力无数企业和个人用智慧、勤劳赋能城市,又在城市的发展中焕新生活。
在张江,上海农商银行以“科创更前、科研更先、科技更全”为特色,为科创企业提供全周期、全流程、全价值链的科创金融服务,如专注城市绿色发展的同臣环保、潜心创新药物研发生产的迪赛诺都是该行“鑫动能”库内企业。
在宝山、杨浦、长宁、普陀、徐汇等,针对老旧小区,上海农商银行积极投入加装电梯民生工程,为加装电梯企业提供贷款支持,为市民提供“加梯贷”、资金监管账户、收费管理等综合金融服务。
而在长期根植的郊区,上海农商银行创新金融赋能都市农业,比如针对地理标志“南汇水蜜桃”种植、销售主要单位——新凤蜜露果蔬专业合作社,发放上海首单的“地理标志”质押贷款,既解决合作社的融资难,也成功激活“三农”领域的无形价值。
这些赋能城市、焕新生活的缩影,在七十余年的深耕细作、开拓创新下,逐步构建起上海农商银行服务三农、科创和社区的特色业务体系,“普惠金融”的阳光也洒向更广的天地。
截至2022年9月末,该行涉农贷款余额621.24亿元,业务规模领跑上海地区,勇担申城三农金融服务主力军;科技型企业贷款近700亿元,已服务上海市近四成专精特新企业,科创服务品牌“鑫动能”库内企业655家,其中上市企业64家,另有拟上市企业65家;普惠小微贷款余额618亿元,贷款户数3.67万户;个人客户2044万户,零售贷款余额超过1900亿元。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尽管坐拥解放后上海地区持续经营最久金融机构的“资历”,但上海农商银行并未放缓前进的步伐,而是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脉搏和客户偏好,以“至精至勤”的文化核心精神推动业务内涵和形象外延不断焕新。
2022年8月25日,上海农商银行在上市一周年之际,推出了全新的品牌形象。新品牌标识宛如锦鲤,寓意金融活水守护生活本真;整体构图风格呈现圆润融通流动之势,寓意金融诚善助力百业向阳;蓝黄相间的色彩选择代表着该行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以普惠金融赋能社会治理,助力千家万户共创美好生活。
在品牌焕新的外表下,上海农商银行始终葆有着价值创造的初心。在这个日新月异的国际化都市,上海农商银行保持与时俱进的新面貌与新气象,持续用金融服务赋能城市发展、焕新百姓生活。
最近,该行以上海为坐标,以“赋能城市 焕新生活”为主题,联合朵云书店·诗歌店、咕咚、怪兽充电推出了一系列主题跨界活动,让百姓的生活“阅·不止读”“燃·不停步”“充·不断电”。
今天,我们漫步于大上海街头,感受兼容并济的海派城市文明,品味万家灯火照耀下的人间烟火气,而在城市文明和人间烟火背后,是一代代、一个个为城市建设赋能、为个人美好生活不懈努力的企业与个人,以及像上海农商银行一样,始终陪伴并支持着这些个体的服务机构。
数字科技企业也属实体经济,这位经济学家预见了下一个产业时代 突遭逮捕!90后千亿富豪“彻底凉了” 丁辰灵:北京阳性已过半,上海是一周前的北京,全国疫情趋势推演(二) 信号:银行现金类理财,收益要回落了? 上海苏州深圳,制造业“三巨头”再交手 今年新印的26万亿,都流哪去了? 原创 | 中东结出丰硕的果实 超级干货:高瓴资本张磊的投资笔记和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