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深圳人”郑永年:深圳要当世界级平台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0-10-28


采访手记

郑永年是海内外颇有影响力的中国问题专家,不久前,他还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9月2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揭牌成立,郑永年出任首任院长。在此之前,他接受了深圳卫视主持人何嘉琪的专访,畅谈他为什么会选择来到深圳,以及对中国的未来、深圳未来发展的见解。


(郑永年教授与深圳卫视专访团队)
上世纪80年代初,郑永年从浙江余姚考取了北京大学,后来又前往海外进行深造,获得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来他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做研究,历任该所研究员、资深研究员、所长,他还是英国诺丁汉大学终身教授。这些经历都让郑永年对中国的研究更具独特视野。
从新加坡国立大学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不少人对他的这个选择都颇为好奇,郑永年教授坦率地告诉我,自己也没有设想过会扎根深圳,但细想起来 他早就和这座城市结缘了。原来,深圳乃至整个广东一直是他学术研究最重要的一个观察点,而他也担任深圳市决策咨询委员会高级顾问多年,亲自参与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建设当中。

谈到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郑永年说,深圳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他并没有过多评价深圳过去的成绩,而是耿直地说,“更多的要感觉到,有压力,往前看。”当前,深圳正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在郑永年看来,面对下一个40年,深圳该向何处去?
专访郑永年(上):我为什么选择深圳?

专访郑永年(下):特区建立40年 深圳要有压力 往前看


以下为对话文字要点:

 郑永年:深圳一直是我学术研究的重要观察点


深圳卫视主持人何嘉琪:欢迎郑教授来到深圳成为我们深圳人,来了都是深圳人,您为什么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长讲座教授、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院长郑永年: 我感到特别荣幸。实际上如果真的问我自己的话,我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如果是看看我自己的研究历程,我觉得很好解释。我是1990年去了普林斯顿,1993年开始设计论文,论文题目换了好几个,到最后的一个论文的话,其中一大部分就是写广东,而且广东很大的一部分就讲深圳,看深圳怎么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一直在说,如果你要了解中国的改革开放40年的话,那就看深圳,深圳的故事就是中国的一个窗口。其实从学术上来说,我早就有兴趣点了。我非常积极参与在深圳方面的好多事务,我在给深圳的国际化委员会做顾问,很早以前就在做了。实际上就是说整个广东,包括深圳一直是我对学术研究的一个观察点,一个最重要的观察点。

 深圳肩负先行示范新使命


何嘉琪:深圳不仅拥有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的机遇,同时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那么从您的角度来看,怎么样能够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叠加优势?

郑永年:“双区驱动”当然就是表明我们深圳,无论是从国家层面的政策环境,从现在的基础来看,都是很好的。但问题就是怎么把它转化成行动,怎么转化成实际的产品,这是很难也是很重要的。所以我是觉得深圳市政府的主动性很重要。而且,深圳的使命不是说自己解决富裕,这就强大。深圳作为一个国家的使命,就要带动国家其他方面的发展。

 郑永年:中国要构建属于自己的政治经济学


何嘉琪:您这次去选择加入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成为全球与当代中国高等研究院的首任的院长,您想要做些什么探索呢?

郑永年:我就想做一种新的尝试。尝试把学术跟政策研究结合起来,不仅仅是为深圳发展,为广东的发展,并且为国家的发展做点小贡献。深圳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前沿,基本上你可以通过她认识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变化,所以深圳是一个中国的窗口,那么深圳未来怎么走也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国家我怎么走。所以我是觉得要探讨我们国家下一步的发展。深圳现在扮演的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何嘉琪:您希望通过学院的创办来去做什么样的研究?

郑永年:中国的社会科学政治经济学必须基于中国自己本身的实践跟发展,这非常重要的,否则就建立不起来。中国尽管很大,但是我们不能坐井观天,我们要把中国放在整个的世界环境里面去看。你光是在深圳,是看不清深圳的,在广东,是看不懂广东的。一定要把整个中国放在整个世界地图里面,才能看得清楚,才能有一个比较的角度。所以我是觉得要有中国的情怀,但是我们必须要有世界的视角。

 特区成立40年 深圳要有压力 往前看


何嘉琪:今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您怎么看它这几十年来的一个发展变化?尤其是您也是亲身的参与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当中,会有更深刻的感触?

郑永年:我觉得深圳前面数量型经济时代已经结束了,那么未来发展就是质量型经济发展。质量型经济发展靠什么?靠知识、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还有要靠人才,现在非常重要。深圳前面的40年,我们就发展起来了,这是成就。更多的要感觉到有压力往前看,我一直有观点,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实际上是城市之间的竞争。

 深圳要建设南方共同市场

打造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经济平台


谈到深圳如何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的重大历史机遇,郑永年提到了两个建议,一是建设一个南方共同市场,二是打造地域嵌入型的世界级经济平台,这两个概念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郑永年:我想提一个南方共同市场,要把我们的发展辐射到其他地方。我个人觉得就是说海南自由贸易港只有跟粤港澳大湾区去跟结合起来、联动起来,才能具有实质性的发展。另外,能不能往北扩散?跟长三角结合起来?还有我们处在沿海前岸,能不能辐射到东南亚?国内国际双循环当中,珠江三角洲是非常关键的。谁来循环呢?你要有角色,所以需要一个深圳。

我还提出另外一个概念,针对深圳粤港澳大湾区,深圳下一步要做的要构建一个地域嵌入型世界级的经济平台,使得优质资本、优质技术、优质人才,大家都想进来,来了不想走,也走不掉。这样一个平台你可以达到可持续的发展。以前很多城市都说我是什么产业,但现在大家都在做经济平台。 

 中国自信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深圳角色更为重要


何嘉琪:8月份,您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对“十四五”的规划编制提出了很多的建议和意见。目前,整个国际的格局面临着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而国内的发展形势也在经历着非常深刻的变革。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您认为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应对风险和挑战?
郑永年:我一直强调中国的优势就是开放跟市场,中国的开放潜力很大。哪一个资本能够舍得放弃中国市场?所以我就说开放跟市场是中国最大的优势。
何嘉琪: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

郑永年:是的,这时候深圳就重要了。深圳要越来越开放,因为深圳是开放状态下成长起来的。不要对国内国际双循环有错误的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说以内循环为主,只是反映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内需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越来越大,并不是说外循环不重要了。我一直认为像浙江、像广东,尤其深圳,这些外向型经济还是要以外循环为主,如果像深圳、广东、浙江这些外向型经济,也转向外界转向内循环的话,就很容易脱钩了。



9月24日(周四)深圳卫视18:30《深视新闻》还将继续推出专访郑永年特别报道,敬请关注。
记者/嘉琪 鹏超 树君 晓星 贝妮编辑/杨阳 李添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