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举国同悲!深圳人送别袁隆平 | “杂交水稻之父”和深圳还有这些情缘

羽丰 泽铭 子立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1-07-24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在湖南长沙逝世,享年91岁。消息传来,举国悲恸。
今天(5月24日)上午,袁隆平院士遗体送别仪式在湖南长沙举行。 

深圳各界

自发组织悼念活动深切缅怀袁老



5月24日上午,来自深圳农业界、学界、商界代表,还有部分市民朋友,特意赶到碧岭现代农业科学园,组织悼念活动深切缅怀袁老。


礼堂外,一位穿着深圳校服的小姑娘低着头依偎在妈妈身旁,母女二人手执菊花,面色凝重。小姑娘告诉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她在学校听老师讲过袁爷爷的故事,非常感动。5月23日晚上,她特意给袁爷爷写了封信。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您的杂交水稻是中国的骄傲!

您曾说过,“中国的杂交水稻不仅是中国的,且是世界的”。

袁爷爷,我爱您!

我一定珍惜粮食,好好念书。


小女孩的妈妈薛会平告诉记者,她是农民的孩子,她小时候也挨过饿,深知农民的不易和粮食的重要性。“是袁老让我们中国人吃饱了肚子,让我的孩子不用再挨饿。虽然以前只在电视、报纸上见过袁老,但感觉他就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他的离开让我们非常心痛!”

袁隆平:

我的目标就是要打败泰国香米


在深圳碧岭街道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每到秋收季节,这里稻穗低垂,稻浪翻滚,仿佛在奏响秋日收获的赞歌。这一派丰收的盛景,与袁隆平密不可分。

2004年3月,袁老表示要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进行生物项目合作,也就是杂交稻示范基地,今后将向转基因水稻方向发展。袁隆平自信满满地说“我的目标就是要打败泰国香米”。
仅仅六个月,深圳市国家超级杂交水稻科研基地便传来了好消息。水稻稻谷结实率达95%以上,稻谷千粒重达27%以上,每亩高产847公斤。这表明袁老又取得四大突破,筛选出了适合华南地区种植的两个中国新型香米新品种。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研究员,袁隆平院士的学生武小金博士回忆,当时深圳的两系杂交水稻有问题,袁隆平院士提出在低温环境下进行筛选。按照他的建议,深圳培育出了一批育型稳定的千份材料。当时,大家都普遍认为华南亩产超过800公斤是不可能的,而市统计局现场测产达到了847公斤,这也标志着华南地区超级稻取得了突破。


袁老的“禾下乘凉梦”

深圳正在实现


光阴如梭,袁老的“禾下乘凉梦”正一步步成为现实。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从研究所了解到,袁隆平院士深圳团队最近在优质绿色杂交水稻新品种选育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高档优质稻“兆优5455”等兆优系列组合目前在市场上反映良好,被农业农村部评定为优质稻金奖品种。目前,团队又新近研究出淳丰优、济优等新系列品种。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科研博士孟祥伦说,每次袁隆平院士来就是让我们安心好好做科研,要吃得了苦,全身心投入到田里面去,真真正正、实实在在在田间工作。生活中的他,非常和蔼可亲,有时还和大家一起打排球。


深圳水稻品种已推广3600多万亩


数据显示,“深优”系列品种目前在全国累计推广面积3600多万亩,农田累计增产25亿公斤以上,农民累计增收超过40亿元。这些高档优质杂交稻组合的推广无疑将为推进我国粮食供给侧改革、保障国家口粮安全、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吃饱吃好做出重大贡献。
在龙岗区对口帮扶的汕尾海丰地区,团队积极开展抗倒型杂交水稻推广,提高当地水稻单产和商品率,将抗倒型杂交水稻推广至海丰县26个龙岗帮扶贫困村300余贫困户,累计推广种植近4万亩,亩增产增收30%以上,为全县脱贫攻坚做出了贡献。

深圳有条隆平路


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虽然袁隆平院士不常住在深圳,但他心系深圳。
2009年,袁隆平院士在深圳龙岗度过了自己80岁的生日;2011年8月,热爱游泳的袁隆平还现身深圳,为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一场自由泳比赛助威。另外记者还注意到,在龙岗区坂田街道的华为基地,有一条“隆平路”正是以袁老的名字来命名。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科研人员钟立巧告诉记者,袁老来碧岭基地的时候,她刚好不在,没能亲眼见到袁院士,这成了她毕生遗憾。


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清华深圳龙岗研究所科研人员田继微说,袁隆平院士对后辈的关心鼓舞深深感染着他们,他们会秉承院士的期待,在种业的新征程中励力前行。


记者 / 王羽丰 辛泽铭 李子立
编辑 / 庞诗凡 叶安强 潘纯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