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聚天下英才,筑创新高地


2021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举行

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

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王伟中覃伟中骆文智林洁艾学峰出席活动


深爱人才,圳等您来!11月1日是第五个深圳“人才日”。10月31日,2021深圳全球创新人才论坛举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聚天下英才,筑创新高地”为主题,诚邀广大人才为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贡献智慧和力量。市委书记王伟中、市长覃伟中、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骆文智、市政协主席林洁、市委副书记艾学峰出席活动。


王伟中在论坛上致辞,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人才致以节日祝贺,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深圳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他说,人才因事业而聚,事业因人才而兴。近年来,深圳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牢记党中央创办经济特区、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战略意图,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放眼全球“引才”,不拘一格“用才”,搭建平台“育才”,用心用情“留才”,迎来新的人才聚集高峰,城市更具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


王伟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赋予深圳新时代历史使命,擘画了美好蓝图。当前,深圳进入了“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迎来了“双改”示范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先行示范城市等重大战略机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深圳正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深圳先行示范区的担当作为,努力在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中发挥核心引擎作用,为我国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贡献力量。


王伟中表示,深圳将充分发挥“试验田”作用,进一步向用人主体授权、为广大人才松绑、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勇当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冲锋舟”;聚焦科技创新“主战场”,充分发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作用,下大气力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打造创新力量集聚的“梦之队”;构建全方位、全周期人才服务体系,努力为人才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营造人才发展“好环境”,让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大展其长、实现抱负。诚挚欢迎海内外优秀人才汇聚深圳,勇敢追梦,奋斗圆梦,与深圳携手共进,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会上,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毛军发、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教授约翰·罗杰·斯彼克曼、深圳市作物分子设计育种研究院院长邓兴旺、香港大学校长张翔、深圳联得装备高级技师肖清雄、赛能顶科(深圳)联合创始人卡罗琳·安·奎因、深圳绚图新材创始人林海晖围绕一流大学与科技革命、人才培养、在深创业发展等先后作主题演讲。


市领导黄敏、程步一、陶永欣、郑红波、陈清参加活动。



余治国观察:

人才点亮城市 深圳成就英才


第五个“深圳人才日”前夕,深圳举办了一场务实真诚的高规格论坛,既以此为平台向全市人才致以节日的问候和祝贺,更以此为契机宣示深圳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全力以赴的建设态度,同时论坛将舞台中心交给七位海内外人才,以他们的深圳故事生动且具体呈现这座城市的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


经历了系统性重构的深圳人才政策体系,正在深刻影响这座城市的竞争力。


党的十九大以来,深圳人才政策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共吸引各类人才超过120万人,新增留学归国人员超过10万人,到目前各类人才总量超过600万人。换句话说,在深圳眼中,平均每三个人就有一个是符合标准的人才。



今天分享的嘉宾中,既有顶尖科学院士、大学校长,也有技校毕业的工匠技师;既有本土成长的青年才俊,更有将人生旅程扎根深圳的外籍人士,体现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生动局面。在他们的讲述中,人们真切感受到“人才点亮城市 深圳成就英才”的精彩互动,我也感受到深圳人才的三种状态。


第一种:高层次人才的创业状态


过往,顶级院士们在深圳大多是学术讲座,讲述更多是成果、成就。


今天,几位院士更多是以创业姿态讲述自己在深圳正在展开的新篇章。探索新的技术路线、突破新的技术瓶颈,院士们的眼睛里闪烁着对未知的渴望和对新高度的向往。这背后折射出深圳这些年创新格局的重大变化,包括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阵地,史无前例地建设了一批国家实验室、重大科学装置,还有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河套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平台。


正是有了这些顶尖水平的平台、立法保障的资金投入、创新的体制机制变革,才让这些顶尖科学人才以创业姿态在深圳开启了新的奋斗历程。



第二种:前赴后继的投入状态


以前的评论中,我曾经表达过这样一个观点:让第一批来的人才成功,或许是最好的引才策略。


今天,香港大学校长张翔院士再次于公开场合,阐述了“百年港大”落户深圳,兴办新校区的具体构想。港大来深圳备受各方关注,最终促成香港大学选择深圳的因素很多,香港大学自身的战略选择最关键,但我想之前的成功示范可能也是重要影响因素。


无论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蓬勃发展,还有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本土高校国际国内排名的迅猛提升,都可以让人感受到深圳办好一流高等教育的决心、恒心,以及深圳这片沃土的时代魅力。



第三种:不拘一格的人才发展状态


作为曾经的一名技术工人,肖清雄的分享赢得现场阵阵掌声。他特别提到,深圳催人奋进、助人学习的整体环境对他影响巨大,特别是人才评聘制度改革,让他能够以3年时间通过原本需要11年的繁琐认定,体现了深圳‘不唯学历、不唯奖项、不唯帽子、不唯论文’的人才政策导向。


“不拘一格、实战第一”,这从来都是深圳特区人才政策区别于其它地区的鲜明特征,以后也将会是深圳长期坚持发扬光大的重要法宝。


汇聚五湖四海,成就奇迹之城。不久前,首次以党中央名义召开的人才工作会议,揭示出我国人才工作将会持续发生重大深刻变革。尽快建成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是总书记、党中央在这次会议上作出的重要部署,也是深圳的重大机遇。通过这次高规格论坛,人们可以感受到,深圳将会把“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旗帜举得更高更稳。


首席评论员 / 余治国记者 / 吴坚摄像 / 张玉涛 郭瑞编辑 / 孔明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