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圳给Ta最高礼遇,任正非说除了Ta,华为一无所有!

郭保瑞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2-01-15

 


任正非说华为除了Ta其实一无所有,Ta才是华为得以发展的关键。


深圳以立法形式率先设立两个节日,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湾畔建设一所主题公园,以表达一座城市对Ta的最高礼遇。


Ta,神秘吗?不神秘,但却是“成事之基”。Ta,就是第一资源——人才。


01

任正非:华为除了人的脑袋一无所有!


“华为有什么?一无所有!除了人的脑袋之外,一无所有。


作为华为的灵魂人物,任正非深悟人才是华为致胜的关键。目前华为在全球至少有700多位数学家,800多位物理学家,120多位化学家,几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和数万名工程师。


他曾对媒体说,华为没有背景,也没有资源,就是把一批中国人和一些外国人的脑袋集合起来,就达到了今天的成就。


“我们把华为公司做好,就给大家做了一个榜样。”任正非说。


(华为科研人员在检测基站天线。图源:华为官网)


02

深圳的“最高礼遇”


每年的11月1日,深圳都“双喜临门”。这一天既是“深圳人才日”,也是“深圳企业家日”。


《深圳经济特区人才工作条例》自2017年开始实施,以立法形式在全国首设深圳人才日。


2019年10月,深圳又以立法形式将11月1日定为“深圳企业家日”。


两个深圳特有的法定主题纪念日碰在一起,涵义特殊而厚重。


“人才赋予公园灵魂,公园彰显城市精神。”2017年,全国首个以“人才”命名的公园——深圳人才公园开园。在寸土寸金的深圳湾畔,能拿出1156亩土地建造一座主题公园,表达一座城市对人才的最高礼遇,展现尊才、爱才、敬才的城市温度。


为营造人才发展更加高效优质的良好环境,深圳坚持党管人才,较早成立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设立市区两级人才工作局,加强对全市人才工作的统筹。


近代中国转型时期的思想家魏源说,人才者,置之则愈匮,求之则愈出。


2015年,深圳人才总量422万人,全职院士12人,高层次人才7000余人。


● 2021年,深圳人才总量600万人,全职院士66人,高层次人才超过2万人。


“数据”拉升的背后,是深圳迎来了新的人才聚集高峰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新引进各类人才超过187万,孕育了鹏城实验室等3000多个创新载体,超1.86万家高新技术企业,地区生产总值2.77万亿元,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和创新力的人才之城。



03

深圳的吸引力在哪里?


任正非还说过,“人才不是华为的核心竞争力,对人才的管理能力才是。”用大白话讲,那就是“用好人,分好钱”,把人的主观能动性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


如何让人才成为最重要、最活跃、最有效果的市场要素?深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南方科技大学,一所诞生于深圳本土的创新型高校,仅10年就快速聚集起了一批国际化高水平人才,包括院士52名,具有世界排名前100大学工作或学习经历的教师比例超过60%。这种对顶尖人才强大的吸引力,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学校灵活的用人机制。


“我们采取了全员聘用人事制度,不但能提供全球范围内很有竞争力的年薪,更重要的是给予了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使我们在教师队伍建设和科研教学平台打造方面有了非常强大的支持。”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说。


来深圳就任南科大校长近一年,薛其坤感受最深刻的是,深圳提供的优质人才服务和高端科学创新平台,正越来越吸引人才、培育人才、留住人才。


(南科大实验室课堂)


作为创新之城,深圳正通过给人才管理做“减法”、对人才支持做“加法”来激发人才创新创业的活力,包括遵循科研活动和人才成长规律,放宽科研经费管理的限制,重构绩效考评制度等。


深圳还通过特区立法的方式,将市级科技资金投入基础研究的比例提升至30%,并明确赋予科技人员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所有权,同时将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全部归于科研机构。


这都是为了让基础科研人才有一张能坐十年的“暖板凳”。


此外,深圳还率先推动人才政策体系重构,一方面推行简政放权,全市取消、转移、下放129项与人才相关的市级行政职权,另一方面通过给予用人单位、企业充分的自主权“破四唯”,构建以“能力、业绩、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以更大力度、更加市场化的方式激励人才投身实体经济和基础研究。



04

深圳人才政策有哪些新风向?


今年深圳人才政策有两项调整引起了舆论的关注。


一是,5月份《深圳市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学历型人才引进的标准由以往的“专科以上学历”调整为“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


二是,从9月1日起,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高层次人才业务停止申报。


深圳不再抢人了吗?深圳在未来的城市“抢人大战”中还有竞争力吗?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王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尽管取消了直接的资金补贴,但在相应的政策性保障住房方面加大了力度,实际上对于人才来说是更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根据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4月发布的《关于印发深圳市2021年度建设用地供应计划的通知》,2021年深圳进一步提高居住用地供应,达到创历史新高的363.3公顷,其中约60%都是公共住房用地,切实缓解人才住房供给压力。



王梅分析,未来深圳的人才政策调整有三大导向趋势。


首先,人才政策更加突出用人主体和市场主体作用,把人才引进标准、评聘标准交给用人主体。这不仅更加符合人才管理规律,也更加符合企业,尤其是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新的人才政策树立了全球引才导向,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引才用才制度。


第三则是加强了通过事业发展潜力引才留才的导向。王梅团队曾对超4000名深圳各类人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吸引人才的要素中,“城市包容性”以62.44%的比例位居榜首,“事业发展机会”以40.37%比例位居第二,而“人才政策引力”则以18.97%比例排在第七位。


这正是:千方百计留人,不如以事业留心。


日前,《中国城市95后人才吸引力排名:2021》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深圳对95后年轻人才的吸引力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从学历看,51%的95后异地流动人才为本科学历,更多分布在互联网、电子、通信等新兴行业,而这些产业恰是深圳的优势。



05

百万青年才俊,下一站,深圳



“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引进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对深圳人才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深圳将陆续推出新的人才政策,着力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力求破除“四唯”等人才评价的弊端,突出用人主体作用和市场激励导向。



深圳市第七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将实施创新人才汇聚行动,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


建立健全“一把手抓人才第一资源”机制、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人才评价机制,高标准制定新一轮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清单式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探索设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奖。


建立一流人才服务保障体系,让人才竞相成长、实现梦想,打造全球一流科技创新人才向往集聚地。


据了解,通过营造更加良好的人才环境,未来5年,深圳将聚焦重点产业和民生领域,吸引集聚10000名以上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精尖缺人才,100万名以上各领域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努力把深圳建成天下英才向往之地和筑梦之城。


参考引用消息:

深圳发布《聚变!深圳未来5年将引逾百万青年人才》;

读特《深圳这波新动作,透露了哪些人才政策新风向?》;

光明日报《深圳利用粤港澳大湾区独特优势,吸引人才 培育人才 留住人才》。


主笔 / 郭保瑞

编辑 / 李雄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