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广深佛莞四地政府工作报告全部出炉,不约而同聚焦三个重点|锐视角

郭保瑞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2-05-23


随着今年深圳市两会闭幕,广东省4座万亿城市——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地的政府工作报告全部出炉。


识全局,谋当下。了解兄弟城市的发展图景和重要方略,对于深圳服务全省工作,主动融入“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推动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对于深圳全市上下落实市两会精神,也有积极推动作用,更有决心、信心,也更有智慧与力量去落实市政府工作报告安排的相关重点工作。


经笔者梳理,这四市今年不约而同都聚焦了三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01

2022先手棋:改革,改革,改革


深化改革,是四市一致打出的先手棋。


今年的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未来五年,是广州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黄金五年,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中,高标准开展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争创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都是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部署未来五年的改革时强调的重点工作。



广、佛、莞三市两会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深化改革分量都很重。其中,佛山市提出,要开展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试点改革,完善数据资产登记和交易机制,加快建设华南(广东)国际数据交易中心。


笔者还注意到,2月7日虎年春节刚过,广州就启动了营商环境5.0改革,正式发布《广州市建设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实施方案》,从10个方面提出40项重点改革任务、223项落实举措、76项特色举措。


广州提出,到2022年底前,各改革事项取得突破性进展,营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贸易环境,营商环境位居全国前列。



深圳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也释放了强烈的深化改革信号。“抢抓‘双改’示范重大机遇,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位列深圳市政府今年10方面重点工作之首。


如何深化改革?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里,用了四组关键词:


以深圳综改试点牵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深化深港澳更紧密合作和积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022年是综改试点的一个重要目标节点。报告提出,深圳今年将全面完成首批授权事项,推动出台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


此外,今年深圳还将认真落实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深化金融业改革开放,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创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


笔者犹记得,今年2月12日,深圳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召开了2022年度的首次会议,部署今年改革工作。


会议审议了全面深化破产制度综合改革、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建立法院技术调查官制度改革、探索开展数据交易等改革方案,这预示着深圳今年在破产制度、知识产权、数据交易等领域将有改革新动作。


所谓“双改”示范,即深圳综改试点与全面深化前海改革开放。


去年“扩区”的前海,今年会有哪些新动作?


报告提出,今年争取前海合作区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获批,打造全面深化改革创新试验平台和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推进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其中,前海“四城”“两平台”“三中心”尤其值得关注。


报告提出,出台前海国土空间规划,高水平建设深港国际金融城、“互联网+”未来科技城、会展海洋城、蛇口国际海洋城;建设跨境贸易大数据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债券平台和保险服务中心;打造国际法律服务中心和国际商事争议解决中心。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今年2月28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强调,2022年改革工作既要蹄疾步稳、纵深推进,又要有新气象、新面貌。


纵览这几座城市的谋篇布局,他们无不在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02

制造业立市,被摆上“C位”


把制造业摆在“C位”,是四座城市今年不约而同笃定的一步关键棋。


制造业是深圳立市之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多年来,始终坚持走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之路。


2022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制造业立市之本,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让搞实体经济的企业更有信心、更有希望。”市长覃伟中说。


深圳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已连续三年居全国城市首位。为进一步增强现代产业体系竞争力,报告提出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实“六个一”工作体系,健全“链长制”,完善金融支持,力争今年战新产业增加值达1.3万亿元。



去年,深圳GDP突破3万亿元大关,工业制造业的柱石作用明显。从宏观层面来看,2022年,深圳已进入了4万亿征程的关键期。在这个关键期,坚持制造业立市,更是深圳笃定的重要发展战略。


从深圳市2022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集中开工的项目中可以看出,重大项目主要聚焦在产业和基础设施两个领域。而重点产业项目则主要聚焦先进制造、生物医药、新基建等。


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要扎实推动宝安燕罗、龙岗宝龙、龙华九龙山、坪山高新南、光明凤凰、深汕智造城等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的建设提速。此外,还将全力推动重大工业项目落地,今年开工建设5个百亿级、10个三十亿以上重大工业项目,全年工业投资增长12%以上。


(图源:佛山发布)


广东这几座头部城市,今年工作布局中制造业都是“重头戏”。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项重点工作,在佛山市政府今年安排的九项重点工作中,位列第二。在佛山市2022年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上,该市主官更是明确:确保高端制造项目100%供地,推动项目审批手续全面提速。


佛山还提出,要强化产业链协同发展,加快推动广佛惠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发展壮大。


“制造业立市不动摇”,也是东莞市笃定的发展战略之一。东莞提出,未来三年,将统筹安排财政资金不少于100亿元,全力打造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建设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城市。


“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首次在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制造业立市”更是在报告中今后五年的目标任务以及2022年工作安排中均占据“开篇C位”。


据悉,今年广州计划安排产业建设项目332个,年度计划投资936亿元计划。值得注意的是,产业建设正式项目中,新一代信息技术有33项。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脊梁”。一个城市也不能没有工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纽约和东京都是世界金融中心,但同时也分别是美国和日本的制造业重镇。


今年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第一个目标年,根据《规划纲要》,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当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更是让我们认识到完整产业链的重要性。广深佛莞都“夯基”不松懈,也定能使大湾区建设行稳致远。


03

咬住重大创新平台不放松


创新是提升经济发展韧性和高质量成色的核心关键,而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意义重大。


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是佛山市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其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标准建设“一区一园一城”科技创新高地,优化佛山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机制,规划建设佛中人才创新灯塔产业园,强化三龙湾科技城创新策源能力建设。


此外,佛山还提出将积极推动佛山电子信息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佛山分中心落地。


(图源:东莞日报)


2022年是松山湖科学城建设的攻坚之年。在东莞市今年的政府报告中,“松山湖”也是一个高频词,先后提及14次。


如何推动这一重大平台建设?东莞提出,将松山湖科学城打造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大力建设科学城核心创新区,争取材料实验室成为国家级研发机构,推动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纳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等。


以南沙为主阵地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则是广州2022年重点工作、“一把手工程”。在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单列一项,足见南沙之重。


广州市2022年重点项目计划,将多个重大发展平台的基础配套设施单列出来。据悉,今年将建成南沙港区四期工程,并加快推进南沙港区五期前期工作。


今年深圳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创新平台建设方面也着墨颇多着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提出高标准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鹏城实验室,推进国家应用数学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量子科学中心、深圳湾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发挥深圳产学研深度融合的优势,提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四链”协同。强化科技产业协同,提出高标准建设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国家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新开展50个以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


关键落子,事关重大。落实落地落细,更需决心、信心和耐心。



2022年下半年,党的二十大将召开。今年,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也将召开。


特殊之年,需特别作为。2022已过去四分之一,面对复杂多变的疫情,更需迎难而上,慎终如始,抓好“双统筹”、夺取“双胜利”,全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实际行动迎接重大历史关头。


主笔 / 郭保瑞
编辑 / 何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