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在广西的赵能康
今年37岁
因3岁患有小儿麻痹症
导致双腿屈曲畸形
身高仅有90cm,体重70斤
以“蹲行”的姿势生活了34年
今年的春节
于赵能康而言是特别的也是重大的
有着非凡的意义
“我真真切切地站起来了
这是恍如来世的感觉”
“也许这才是正常的人生”
……
去年8月
赵能康来到
南方科技大学医院就诊
经过专家近4个月的精心治疗后
赵能康终于实现了“直立行走”的梦想
如今身高也达到145厘米
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的故事
3岁以前的赵能康,与其他孩子一样能走能跳。在1988年遭遇一场重大变故,年仅3岁的他,因患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屈曲畸形合并强直性脊柱炎,患病三个月后就无法站立,只能“蹲行”。多年来,尽管四处求医,但他的病情并未好转。膝关节屈曲畸形,让他无法拥有正常人的生活,蹲立身高仅为90厘米左右。“我是蹲着行走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上完高中后,我就用上了轮椅”,赵能康说道。青春期的他注重外在形象,心理上愈发不能接受自己跟别人不同,自卑加上冲动任性,高中读了一学期便辍学在家。受身体诸多影响,让赵能康的求职之路也越发艰难,一次偶然的机会,2012年赵能康跟着妹妹来到了深圳,成功找到了工作。“来到深圳后,感觉这里无障碍设施比较好,交通出行比较方便,包容性也很强。”直到去年,赵能康无意间在网上看到病友分享的治疗视频后,他找到了南方科技大学医院重建骨科的主任陈建文。据赵能康回忆,当时就诊的时候,陈建文主任综合各项检查结果后,跟他说“你能站起来!”,再一次点燃了他“站起来”的梦想。从诊室出来后,赵能康立马就给父亲打电话,分享了这个好消息,“没有语言能形容我当时的激动的心情”。两天后,赵能康就来到医院,办理了住院手续。陈建文介绍,医学上膝关节屈曲挛缩成60度角已是重度畸形,而赵能康达到90多度,已属于极重度畸形。而长时间的极重度畸形导致血管、神经短缩,使得手术风险极高、难度极大——如果伤到重要神经,有可能出现下肢瘫痪,如果伤及下肢大血管,有可能出现下肢坏死。“普通矫形手术已没法解决赵能康的问题,综合考虑后,我们主要运用牵张组织再生技术,在手术的同时给他的腿部装上机器人外架。”陈建文向记者介绍,“通过精密计算,外架能逐渐矫正膝关节屈曲畸形并辅助血管、神经再生,让治疗更精准、可控。”
经过4个月的3次手术,治疗效果明显,赵能康的双腿均能伸直。医生为他拆除了机器人外架,并指导他积极锻炼双下肢的肌肉力量,赵能康在术后半个月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直立行走”。“坚持、坚持”、“来,腿再抬起来”、“好,腿不用放太高”,陈建文医生细心指导每项动作,不断鼓励着赵能康。住院期间,陈建文教授、黄榕祥医生及团队成员经常来到赵能康病床前,实时了解他的术后恢复情况,陈医生还多次指导他如何锻炼双腿,进行康复训练。今年1月7日,借助辅助设备的赵能康尝试迈开腿,发现自己真的能走了。“我第一次直立行走的时候,特别兴奋。我就一直走,从病房门口走到了护士台,回来的时候感觉体力透支了,只能叫我爸爸推轮椅过来接我”,想起当时的感受,赵能康脸上掩不住地开心。“他父亲每次跟我讲话眼圈都是发红的”,陈建文说道,这么大岁数的一个老人,用粤语对我们表达了感激,虽然听不太懂,能这样对待我们医生,我感觉很有成就感。
经过十几天的积极康复锻炼,赵能康在1月18日出院了。据了解,通过深圳医保、重疾险等报销后,30多万元的医疗费,赵能康自己花费不到2万元,这让他感到非常惊喜和欣慰。医生们也为他的治疗成功感到高兴,在他出院之时也不忘叮嘱他回家也要积极锻炼。值得一提的是,赵能康的乐观也感染了同楼层的其他病友,在他们出院时,还有人塞给了父子俩几百块,并不断鼓励着赵能康。医生表示,再过两三个月,赵能康就可以不用辅助设备,实现自主直立行走,这让重获“直立人生”的赵能康对未来充满了期待。离开医院的他,第一次真正意义地“走”在自己的家里,万般思绪涌上赵能康的心头。今年春节前夕,他尝试了人生第一次贴春联。虽然步子迈得很小,却是开启新人生的“一大步”,这一步,他等了34年。正如他所说的,父亲为他取名“赵能康”,就是期盼他能康复直立行走,如今终于再次站起来,在人生的第二个30年实现了梦想。此外,赵能康还向记者坦言,他人生最大的幸运,是十年前选择了来深圳发展。在深圳工作和生活的赵能康,凭借着乐观开朗的性格和坚强的意志,不仅慢慢地能够独立生活,还有了自己的积蓄,这次治病的费用花的都是自己赚来的钱。“男子汉就应该顶天立地,现在站起来我就感觉比较有尊严,比较有体面,这是最大的感受。”“以后想把我的小生意做大,帮助更多像我这样的人就业”。对于未来,赵能康有了自己新的事业规划。如今的他经营着自己的电商网店,有着稳定的收入,他希望等自己有了更大的能力后,可以帮助更多的人实现就业,像他一样,能够独立生活,拥有更好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