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第一城趟入深水区,深圳加速突进2023|锐视角
2月14日,深圳市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党的二十大之后,“中国工业第一城”——深圳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出炉。
在这份2023年城市施工图和任务书中,深圳瞄准了全年经济总量增长6%的目标,而制造业立市也再次被放在十分显要的位置。
开局之年
深圳这样加速度
2022年,深圳GDP达3.24万亿元,但对于3.3%的增速,这座城市是心有不甘的。有遗憾,更需奋进。
2023,是落实二十大精神的开局年,也是深圳加速打开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奋斗年”。
高质量的“深圳速度”再次成为南中国这座经济大市的“主旋律”。6%的增速目标,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乃至全国万亿级规模城市中,也属前列。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战略与经济研究所所长曹钟雄认为,速度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没有合理增速的发展谈不上高质量发展。深圳锚定了2025年经济总量突破4万亿元的目标,而2023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年,深圳需要保持一个相对合理的增速确保“十四五”规划目标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各区已经拉开了比学赶超的“奋斗年”序幕。根据目前各区公布的2023年经济增长目标,福田、罗湖、龙华、光明等多区都锁定在6.5%及以上,并积极谋划各自经济发展的工作重心。
2023
工业第一城加速突进
2022年,深圳工业首次实现全国“双第一”。在硬核“双冠”之下,去年深圳经济有两个标志性注脚,彰显了深圳经济向实向新的大势。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都成为深圳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个标志性的回升——深圳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35.1%,实现了多年来的首次回升,深圳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50%。
一个标志性的突破——全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攀上1.3万亿元台阶,占GDP比重突破四成。
那么2023年,工业第一大市如何加速突进?
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深圳将实施产业质量提升、产业平台提效、产业项目提速、市场信心提振和营商环境提升“五大行动”。
坚持制造业当家:向实而进,全年完成工业投资超2000亿元、增长20%以上;向新而生,做大做强“20+8”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集群,争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4万亿元。
破题产业空间制约,实现集群集约发展,深圳将高水平打造20大先进制造业园区,加快推进“工业上楼”,新增2000万平米低成本、优质、定制化产业空间。
掀起“双招双引”新热潮,加快重大项目落地。报告提出,今年建成投产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二期等项目,推动中芯国际12英寸生产线达产满产。新开工建设5个以上百亿元级、10个以上三十亿元级重大工业项目。
实施市场信心提振行动,支持“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今年将新增小微企业首贷户2万户以上,新增普惠小微企业贷款2000亿元、制造业贷款1500亿元、科技型企业贷款2000亿元。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
擦亮一流营商环境最闪亮金字招牌,对标最高最好最优,实施营商环境提升行动,推出营商环境6.0版改革措施。
奋斗之年
紧抓创新制胜之钥
深圳是一座生于开放、长于改革、壮大于创新的城市。
曹钟雄认为,创新是深圳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群雁不乱靠头雁,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科技博弈白热化的大背景下,深圳需要冲在最前线,顶着气流,乘风穿行。
以创新为制胜之钥。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第一驱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圳今年计划新增基础教育学位20万个。
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深圳路径”,实施165个基础研究重点项目,开展20个重大科技专项、300个科技攻关项目。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深圳将积极培育引进战略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和实用型、工匠式人才,力争研发人员全时当量达38万人年。
“我们要拿出更多实招硬招,让各类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好,在深圳这片创新创业的热土上尽展其能、成就梦想。”报告中的这句话,让人对这座创新创业之城的2023充满期待。
经济学家周其仁说,改革是对未来最大的投资。
“跳出舒适区、勇趟深水区、敢闯无人区。” 今年,除了推出营商环境6.0版改革措施,深圳还将深化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推动出台第二批授权事项清单,争创首批国家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全面落实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
以大格局、大气魄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圳将主动对接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澳门“1+4”适度多元发展策略,携手建设世界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
结语
无论是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还是先进制造和科技创新的重镇,深圳已经趟入深水区、闯入无人区。
高质量发展,是首要任务,更是唯一出路。
曹钟雄建议,加速突进高质量发展之路,深圳抓创新这一根本之策中,要突出创新联合体的价值中枢作用和产业集群的生态哺育作用,用产业集群的创新本底,来哺育未来科技创新的企业大树。
“当然创新不要更不能忽视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的主风向。” 曹钟雄说,坚持制造业立市,需要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让实体经济与数字技术、数字经济的创新融合,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