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焦点访谈》聚焦第十九届文博会:绽放文化之美
文博会展示交易盛况空前
办展成果再创新高
日前,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落下帷幕。本届文博会展示交易盛况空前,办展成果再创新高,第十四次实现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全部参展。
本届文博会上,有超过12万件文化产品展出,400万多人次参会,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展示与交易,总成交额达34.2亿元,办展成果再创新高。
参展企业中,龙头文化企业占比达到70%以上。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等新评选的第十五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全部参展。
“这次为文博会观众带来的是,中影最新的高格式电影制作全产业链的技术。”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副总经理马平说。
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王勇刚介绍,这次带来的展品有朝阳区政府和中央美院联合打造的互动式、沉浸式体验场景。通过科技的手段,让大家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它的有趣。
本次文博会上,淄博烧烤展位十分火热。展会现场用一个2.8米长的软陶泥塑微缩景观,生动还原了淄博烧烤的现实场景,展台上的琉璃烧烤大餐也吸引了不少人拍照打卡。
文化传承与时代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
自2004年首次开展以来,文博会已经成为展示文化建设成就、文化创新成果的最佳舞台,也是彰显文化自信、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平台。
展会客商陈红军表示,自己是通过《非遗里的中国》了解到山西平遥精湛的推光漆器工艺,他认为这非常有市场。
江苏展区上,一位正在做针线活的白发老人引人注目,她是江苏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王秀英。
“我今年85岁,12岁就开始跟姥姥和母亲学做香包。2019年就来过文博会,来观展的女孩子们都夸我们的香包好,对我鼓舞很大。”王秀英说。
王奶奶做的徐州香包,名字叫做针棒,有着丰厚的文化蕴涵和文化价值,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这次和王奶奶一同来参展的还有她的孙女孙歌尧。孙歌尧介绍,自己从小就看着奶奶做香包,很多小时候的帽子、鞋子和玩具都是王奶奶亲手做的。
在学习传统工艺的同时,孙歌尧大胆创新,尝试融入更多技法和材质。“不仅是在外观上,技术上也要创新。比如把3D打板加明暗敲针,运用到香包上面,生产效率就可以提高30%到50%。”孙歌尧说。
非遗传承并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守护,更是对未来的探索。以孙歌尧为代表的“非遗新人”在创新和传承之间找到了一种平衡。他们既尊重和保留了传统,也致力于将现代元素融入,发展了文化产业,带动了乡村致富。
如今,以孙歌尧为代表的“非遗新人”们制作的文创产品被年轻人称作非遗“国潮”,是一种时尚的象征。
在展会上,还有许多传统与现代结合的国潮文创产品,比如在用帷幔、屏风、条案等中国古风元素打造的国家版本馆展区,一些根据出土文物设计的文创产品,广受好评。
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能够将带有国家IP和中华印记的内容赋能在潮玩和文具上,使其更好地融入百姓的生活,这很好。
数字技术赋能
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
北京市委宣传部文化产业发展指导处处长邹璐巍介绍,展区运用了卫星遥感和裸眼3D相关技术,把700年历史的中轴线最美地呈现出来。
北京展区的“北京中轴线时空舱”4D时空产品,将现实世界的中轴线搬到了云端,并依靠数字孪生、云渲染、空间信息等技术还原历史上不同历史时期中轴线的详细样貌,让人们在三维场景中看到中轴线700年来的连续动态演变。
此次文博会上,数字技术的应用随处可见,还首次设立了“数字中国”主题展区,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类文化企业参展,展现了我国文化引领、数字赋能、科技支撑、融合创新的文化产业发展新趋势。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胡鹏林表示,数字中国展区是本届文博会的亮点。首先是运用数字技术保护了传承文化遗产,还利用数字影像的方式讲述了仰韶、三星堆等九大中国古文化,同时通过数字技术来打造新型数字文化场景。
在展区可以看到,国家级保护文物司母戊大方鼎、青铜纵目面具、四羊方尊、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等正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在观众面前。
参展商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复现或重构文物和文化遗产的数字镜像,从而实现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直至永久性保存和活态化传承。
观众既可以看到部分真实的复制文物和文化遗产,又可以体验虚拟的数字文物和文化遗产。虚实之间,体会数字化给传统文物和文化遗产带来的生命力。
深圳艺博堂环境艺术设计公司董事长郑洵介绍,在整个展区里几乎全部运用了数字化的手段,对展陈的方式进行设计和实现。未来用互联网和数据化的表达会成为文化创意产业里非常重要的部分。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
因互鉴而丰富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国际范”越来越浓的文博会,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读懂中国的一座文化金桥。
在本届文博会的“一带一路国际馆”内,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家海外展商齐聚于此,孟加拉国的波斯地毯、蒙古国的羊绒、印度的雕版印染、法国的薰衣草……极具异域风情的展品琳琅满目,各国参展商、采购商云集。
文博会正在成为不同文化交融互鉴大舞台,在这里,因包容而多样,因多样而精彩,因交流互鉴而共荣,最终造福全人类。
伊朗参展商代表马迪表示,这是第二次参加文博会,想更多地把伊朗特色的手工产品介绍给消费者。
“我认识很多中国非常年轻优秀的设计师,基于我们的共通之处,中法两国可以开展合作,未来将会有更多新的合作故事展开。”法国工业设计协会主席安娜·玛丽·萨赫格耶告诉记者,她发现这里的人们非常有创意,对创造有着极大的热情。
以“文”会友,“博”采众长。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文博会已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文化如水,浸润无声。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繁荣、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部分内容综合自《焦点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