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美元首会晤后刚10天,国际组织、顶尖科学家汇聚深圳|锐视角

郭保瑞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3-12-07


11月24日—26日,第五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广东省深圳市举行。


1场主论坛+11场平行论坛,汇聚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科学理事会、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等18个国际组织负责人,诺贝尔奖、图灵奖获奖者5位,国内外院士等顶尖科学家75位,以及86家知名跨国企业负责人。


笔者注意到,这次全球科技工作者的盛会,距离11月15日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刚刚过去了10天。




01

世界的十字路口,

盛会释放什么信号?



逆全球化潮流涌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地区冲突频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教授说,当前,世界正站在十字路口上。


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的主办方包括中国科协和中国科学院,前者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统一组织,后者是我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


五年前,2019年10月,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希望论坛促进各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携手合作,凝聚共识,交流思想,深化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图源 / 人民日报)


“大国竞争不是这个时代的底色。”中美两国元首会晤形成了面向未来的“旧金山愿景”,合作共赢依然是全世界共同期盼的理性图景。


坚定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持续推动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同各国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科技发展环境,是当代中国一直奉行的大道。


本届论坛选择在中美元首会晤后这一特殊时间节点,在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举办,释放出的信号非常明显和强烈:全球科学界正处在凝聚共识、共聚发展的时刻。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致辞)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面向未来,世界各国更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共创未来图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说,中国在促进科学和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作用方面作出了卓越的努力。本次论坛的主题符合全球利益,希望大家持续合作,共同努力为社会带来开放、信任和可靠的解决方案。


“开放·信任·合作”,一直是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的核心意涵。笔者从主办方了解到,本次大会原本规划1000个线下参会席位,没想到报名之踊跃远超预期,共收到了全球科技工作者以及产业届人士约4000份报名。这个数字对比充分说明一个开放的线下交流平台,对于全球科技领域、产业领域从业人员的强大吸引力。



笔者多位同事参与了本届论坛的现场报道,他们对我说,采访了众多与会嘉宾,最大的感受是他们非常渴望线下的交流,尤其是外国嘉宾,大多数人是新冠疫情走出世纪大流行之后首次来华。与线上会议相比,面对面的交流,展示和接收的信息是全方位的,为思维碰撞、创新合作、产业转化建立起无数个通道,为未来增加了无限可能。


英国皇家外科医生学院院士、美国外科医生学院院士乔纳森·萨基尔,就在粤港澳大湾区挖到了“大矿”,他作为首席医疗官加盟的企业中国总部,在一个月前正式落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 。



萨基尔对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林舒琪说,当想要创建新行业时,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是寻找资源,而在获取资源方面,深圳是一个绝佳选择,也是一个开展国际合作的好地方。他直言,自己是一个忠实的国际合作信仰者,此次来到深圳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多合作。


“虽然我们用尽全力、用尽我们的资源,但依然无法满足来自全球各地嘉宾的热情和期待,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地方。”主办方相关人士对笔者说。


“信任”也是多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的主题,在当下的全球形势下,别有意味。笔者从接近主办方内部的人士了解到,这次其实有部分受邀或报名的外国人士,其中包括一些获得过诺贝尔奖的知名学者,因为一些势力的干扰,最终未能来深参会。这对他们来说,非常遗憾。由此也凸显信任之宝贵。


“信任”有时会改变世界发展的方向,大国之间更需且行且谨慎且珍惜。



02

要想不“脱钩”,我们只有往上爬



在笔者看来,本届论坛选择在中国南海之滨的深圳举办,除了释放“开放·信任·合作”的中国之声,还有另一重涵义,那就是显示了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决心。


因为,深圳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地标城市,也是全国科技创新的重镇,全球科技创新链、产业链的重要节点。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今年9月底发布的《2023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在全球前100个集群当中,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位列第二名,这是该集群连续四年位列世界第二名。


再来看一组硬核数据:深圳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9年排名全国城市第一名,通信基站出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手机出货量占全球的1/4,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球的1/8,消费级无人机、工业级无人机市场份额分别占全球的70%、50%。


目前深圳正加快建设具有全球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和深圳特点的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过去 5 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率达 53%,今年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 8.3%,占 GDP 比重提升至 42.5%。



持续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深圳还提出力争到2025年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达1.5万亿,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深圳连年向全球人才发出“邀请函”,为广大科学家和各类人才提供最大支持,营造最好生态,共享发展机遇、共创美好未来。


2023年11月21日,深圳医学科学院正式成立,知名科学家颜宁担任创始院长。颜宁坦言,感谢深圳有这个魄力,把这份信任“砸”给了她。



在大魄力引得凤凰栖的同时,深圳还积极培养本土科学家。11月22日,2023年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增选结果正式揭晓。两院院士是我国在科学技术和工程科技方面设立的最高荣誉称号,此次深圳有4位科学家入选。


其中,深圳大学党委书记李清泉、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郑海荣,都是长期扎根深圳,与深圳这座创新之城一起成长起来的科学家。



世界数字经济论坛主席、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接受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制造业占全球制造业的近30%,这是中国的真正的竞争力和实力所在。只要我们维持住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的完整性,并不断走向产业链的高端,就不怕“脱钩”。因为我们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规模,将使得全球产业链都要向我们靠拢。


“一个科研工作者的初心,就是一直要aim high(追求高目标)。”这句话,出自决心扎根深圳的颜宁之口,也是此时此刻这座城市的最佳表达。



用本届论坛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句话,作为本文结尾。这句话是联合国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副主席、世界数字技术院创始人兼理事长彼得·梅杰,在接受深圳卫视&壹深圳客户端记者唐萍专访时所说的,虽然有些直接,却能直抵深圳人的灵魂——

“在科技界,我对深圳很熟悉。但如果你想在科技界之外有知名度,这并不容易。”


我想,深圳要成为全球人才向往的地方,全球原始创新策源地,成为世界了解、感知、接受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文化的“城市大使”,一次汇聚众多国际组织、全球顶尖科学家、产业界人士的聚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但这还远远不够。

主笔 / 郭保瑞
编辑 / 何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