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春节“顶流”回归,深圳舞狮还分流派?| 民俗里的深圳




深圳的年味,不仅来自于红火的年货市场、热闹的花市巷道,还来自于独具一格的民俗。春节期间,深圳卫视深视新闻推出特别策划《民俗里的深圳》系列图文,带你探寻深圳的年味“印记”。




每逢春节,深圳多地都会举办各种活动庆祝新年,主要有狮舞、麒麟舞、龙舞、鱼灯舞等。而狮舞还以语属而分布,粤语属的新安、福永,沙井、松岗,公明等地多兴狮舞。

图源:滨海宝安


舞狮的各流派之间有什么不同?
有哪些有趣的人和事?

01


松岗“七星狮”舞


松岗“七星狮”舞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松岗传统“七星狮”文武双全,是南派狮子最具特色的。
武狮的主要玩法有蛇型、蜈蚣型、螃蟹型、鲤鱼型、踩砂锅型;文狮的玩法有写书法型,具有浓郁的沿海岭南特色。


松岗“七星狮”舞目前的代表人物是宝安区松岗山门村人文琰森,他8岁起就跟着哥哥,在醒狮团学艺。

文琰森,男,1941年生,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狮舞(松岗七星狮舞)代表性传承人(资料图)


上世纪四十年代初期,他正式拜在“七星狮”的传承人焦贤门下,专攻“七星狮”,很快学有所成,学成后回到家乡松岗,在宝安一带传承“七星狮”。
文琰森在松岗街道的山门、东方水围、沙浦、燕川、罗田、塘下涌等社区收授学徒300多人,并成立了“山门文琰醒狮训练社”。之后他转到香港、英国、荷兰等地收徒数千人,传授武艺和“七星狮”。

02


上川黄连胜醒狮舞


据“宝安县志”“群众文化”记载:"民间舞蹈主要有狮舞……粤语属的新安……多兴狮舞;配以大锣大鼓,又兼刀枪剑戟武术场面,声势浩大……“。

上川“黄连胜”醒狮舞起源于清朝末期,盛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为当地武术高手黄连胜所创。现在主要流传于深圳市宝安区上合村,在黄连胜到过的香港、荷兰、印度都有其弟子在传承。


上川黄连胜醒狮舞有两个特点:武术引路和“武狮”。武术引路指的是每次表演都需要展示一番徒手或器械的武术套路,向观众表明武功是其狮舞的基础。
黄连胜醒狮舞的武术以洪门拳为主流,结合南拳洪、刘、蔡、李、莫五大拳种和南少林十大流派的精华,自创了36点、72点、108点不同层次的拳法,编成实用的套路。“武狮”指的是表演时狮子狂野、凶狠,动作上大起大落,步伐迅猛敏捷。
过年时,上川黄连胜醒狮舞以破阵表演给各家各户拜年,“阵”则是主人家用意会的象形阵式给舞狮者的考题。

03


福永醒舞


福永醒狮相传起于清嘉庆年间,由渔民以竹、木、布或纸扎成狮子起舞,以庆祝丰收或祈祷出海平安,此后便逐渐兴盛,历经100多年而传承不断。
主要分布于深圳市宝安区福永街道的桥头、福永、白石厦、怀德、塘尾等社区,以桥头、塘尾为主要代表,表演程序为“出洞”、“上山”、“巡山会狮”、“采青”及“入洞”,“采青”、“舞柱”是狮舞的高潮。

福永醒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以桩、柱、钢线作为表演道具,象征崇山峻岭及铁索桥,狮子在上面做出伏、卧、腾、跃、跳等敏捷动作,去演绎一个个不同的故事。在表演中,善于以眼睛的闭合和口型的张合,去表现狮子喜、怒、哀、乐的情绪神态。


深圳过年还有什么民俗?

持续关注我们

《民俗里的深圳》系列

带你探寻深圳的年味儿


来源 / 深圳档案编辑 / 谭诗靖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春节“顶流”回归,深圳舞狮还分流派?| 民俗里的深圳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