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深圳,连AI都去竞聘环卫工人了…

先行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4-06-27


40台智能环卫机器人同台竞技,扫得最溜的是谁?


近日,首届国际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大赛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6家企业带来近40架智能环卫机器人,参与为期四天的激烈角逐。


深圳,作为科技创新的先锋城市,正迎来新质生产力应用的热潮。走进本期深圳卫视《先行》,一起来看看深圳城市管理部门如何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城市管理业务深度融合。



01

环卫机器人齐聚深圳“竞技比武”


2024年3月,首届国际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大赛开幕,来自全国各地的16家企业,带着近40台智能环卫机器人,齐聚深圳,进行为期四天的激烈角逐。



赵斌是一家深圳本土智能环卫机器人企业的研发总监,随着人工智能浪潮涌动,不少科创企业将目光投向“智能环卫”行业,他成了最早一批涉足智能环卫机器人赛道的研发人员之一。



赵斌告诉记者 ,他们在进入这个行业之前,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传统的环卫行业面临着很多痛点,比如人口老龄化,招工难等问题。他认为,这些使得传统环卫行业对智能清扫机器人产生了强烈的需求。


涉足新行业,赵斌团队在研发时面临技术路线的选择以及后续的落地问题。在他看来,如果要想产品更“智能”,在真实场景下进行调试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场地却是一大难题。



“之前的工厂位于宝安的一个工业园区内,仅能在园区内一块相对狭小的空地上进行测试。由于该场地车流量和人流量较大,我们的机器无法在此环境下实现全自主闭环运行,脱离人工干预进行完整的测试。”赵斌回忆道。他表示,实际上,这种场景无法满足环卫智能机器人真实应用场景的需求。


02

深圳打造集群环卫作业示范场景 

便利企业跑数据


去年10月,赵斌所在的企业受到深圳城管部门邀请,于是他们开始在莲花山公园及市民中心一带约3平方公里的区域内跑数据、测产品,这里也是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多场景、多型号、全覆盖的人工智能集群环卫作业示范场景。



这天,赵斌来到人工智能集群环卫作业示范场景,询问环卫工人机器的使用情况。


“阿姨,你好,我们这个机器怎么样?”

“反正有垃圾、没垃圾都在扫,泥巴多扫起来灰尘太大了,扫满了,它也不会自己倒垃圾,还要我们自己倒。”



之后,赵斌立刻召集研发团队,复盘测试问题。在研发人员的技术攻关下,环卫机器人智能打包方案很快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新技术得到突破之际,2023年12月底,赵斌团队了解到,首届国际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大赛在深举办。他们满怀期待与信心,决定报名一试。


03

筹办首届环卫机器人大赛

促行业转型升级


与此同时,此次环卫机器人大赛的主要负责人赖宇翔,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赛事。但是办一场智能环卫机器人大赛,在全世界没有先例。



赖宇翔告诉记者:“我们把所有的参赛企业都邀请过来,一起研究我们大赛的规则。后来,我们发现,商量比赛规则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技术研发端与应用端共同深入讨论的过程”。



随着赖宇翔团队对比赛场地完成最后一次检查,首届国际人工智能环卫机器人大赛正式启动。


“现在我们看到机器人选择的坡度是10度,顺利通过,接下来自动巡检,识别垃圾。”比赛中,机器人需在规定路径精准行驶,彻底清扫边缘地带,通过灵活调整方向过弯道、避让障碍物,确保清扫安全和效率。


凭借着出色的自主作业及学习能力,赵斌团队研发的最新一代机器人在此次比赛中,摘获第二名。这次比赛不仅给企业提供了同台交流竞技的机会,也让深圳企业收获了更多关注。



在比赛圆满结束后,赖宇翔和赵斌就公司近期收到的业务反馈进行了详细交流。


赵斌透露,自大赛落幕以来,长沙、南京、武汉、重庆以及广州等地的城管和环卫部门均对公司表现出高度认可,并积极寻求与公司合作的机会。目前,他们正在与这些城市的伙伴紧密合作,开展一系列试点项目,并计划打造一批具有示范效应的样板工程。



04

向“人机协作”发展 

新质生产力引领城市环卫革新


“任务开始了,我要开始工作了,倒退中,请注意避让,执行任务中,请注意避让……”


清晨,迎着第一缕晨曦,环卫工人开始了城市保洁工作。但不同的是,自从有了环卫机器人作为工作“新搭档”,环卫工人体验到了“人机协作”的快乐。



“这条道路的清扫工作一直是我一个人负责,在树叶大量飘落的季节,一个人确实难以应付”,环卫工人告诉记者,有了机器人的帮助,工作变得轻松多了。机器人主要负责清扫主干道,而环卫工人则负责清理那些机器人无法触及的区域。


新质生产力向城市治理注入新意,目前,深圳已经投入使用了百名“AI环卫工”。


赖宇翔表示,以前需要四位环卫工人覆盖的作业区域,以后可能就是一位环卫工程师带着三台环卫机器人作业。“我们一定能够筑巢引凤,吸引到全国各地乃至全世界的优秀企业落户深圳”,他说。



赵斌表示,深圳作为珠三角经济圈的核心城市,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上游供应链资源,能够确保制造机器人的零件、配件等物资在半天就能送达。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创新,能将这一产业推向更高的发展阶段。


编导 / 陈懿芳 曹泽东 周一义 温国赞 庄文奇 张俊磊 赖泳桦(实习)

编辑 / 王海苹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