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关键一招”的声声回响
2024年7月15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启幕。
就在此次全会召开前夕,7月13日,新华社播发了署名“钟华论”的重磅文章——《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文章指出,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多处提及深圳。
在深圳市委大院门前,埋头奋蹄的铜雕“拓荒牛”充满力量,彰显改革者敢为人先、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从小岗村“大包干”的一声春雷,到深圳蛇口的开山炮声。
“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这是前海对“深圳速度”新的定义。
——《钟华论: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新华社)
深圳,秉承开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热土。
从“拓荒牛”精神到深圳蛇口的“开山炮声”,再到前海“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的“深圳速度”……
新华社钟华论重磅文章的“点名”,一方面体现了深圳在中国改革历史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外界对于这座改革先锋城市一以贯之的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指引和号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善于创新,以千余项原创性、引领性、系统性改革举措,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
回顾今年1月,深圳启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最好结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主题便聚焦改革开放。
据此次发布会介绍,2023年,深圳赓续弘扬特区精神,坚持全面深化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大事要事集聚、亮点热点频出,各项工作呈现出纵深推进、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示范引领的良好局面,形成一批叫得响、成色足、显示度高的新时期深圳改革开放的品牌和拳头产品。
尤其是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再次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向全国推广深圳22条典型经验,过去三年累计推广深圳改革创新举措87条。
近3年
87条改革创新“深圳经验”
获全国推广!
这就是深圳的改革显示度
改革贡献度
一起来看深圳的“改革考卷”
↓↓↓
01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
——不断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试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更好满足新产业、新业态空间需求。探索“工业上楼”模式,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型制造业园区。
——推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创业板改革并率先试点注册制;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为牵引,配套开展土地分层确权、资产认定、免进场交易等制度创新;探索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创新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有效推动“知产”变“资产”。
02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创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在加大培育力度的同时,也加强日常监督等方面管理。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和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已落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
——开展破产制度改革试点。出台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成立全国首家个人破产事务管理机构,上线全国首个个人破产一体化办理平台,办结全国首单个人破产案件。创设商事主体歇业、除名等制度。
(《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2021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在深圳实现“破冰”。)
03
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加快完善
——优化科研管理制度。率先实行非竞争性、竞争性双轨制科研投入机制,创新“揭榜挂帅”“赛马制”“项目经理人制”等项目遴选和组织方式;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制定“深圳版”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办理R字签证和提供出入境便利;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开展外籍人才工作居留一站式服务。
04
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更加健全
(深圳被赋予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自2022年11月实现首船加注后,深圳港成为全球第4个、华南首个具备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枢纽港。)
05
民生服务供给迈上新台阶
(2023年6月,前海首批“港澳药械通”获批药品,正式投用。)
06
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改革成效显著
(2023年4月30日,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在海外社交账号上转发了深圳开通“国内首条无人机常态化景区航线”的视频,并配文“新型配送方式正在中国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