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十年来,“关键一招”的声声回响

谭诗靖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4-10-02


2024年7月15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启幕。


就在此次全会召开前夕,7月13日,新华社播发了署名“钟华论”的重磅文章——《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文章指出,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体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多处提及深圳




在深圳市委大院门前,埋头奋蹄的铜雕“拓荒牛”充满力量,彰显改革者敢为人先、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从小岗村“大包干”的一声春雷,到深圳蛇口的开山炮声。


“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这是前海对“深圳速度”新的定义。


——《钟华论:在新征程上谱写改革开放新篇章》(新华社)



深圳,秉承开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热土。


从“拓荒牛”精神到深圳蛇口的“开山炮声”,再到前海“平均3天推出一项制度创新”的“深圳速度”……


新华社钟华论重磅文章的“点名”,一方面体现了深圳在中国改革历史进程中的特殊地位,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外界对于这座改革先锋城市一以贯之的期待。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圳始终遵循习近平总书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指引和号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善于创新,以千余项原创性、引领性、系统性改革举措,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


回顾今年1月,深圳启动“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最好结果”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主题便聚焦改革开放。


据此次发布会介绍,2023年,深圳赓续弘扬特区精神,坚持全面深化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改革开放大事要事集聚、亮点热点频出,各项工作呈现出纵深推进、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示范引领的良好局面,形成一批叫得响、成色足、显示度高的新时期深圳改革开放的品牌和拳头产品。


尤其是2023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再次推广借鉴深圳综合改革试点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的通知》,向全国推广深圳22条典型经验,过去三年累计推广深圳改革创新举措87条



近3年

87条改革创新“深圳经验”

获全国推广!

这就是深圳的改革显示度

改革贡献度

一起来看深圳的“改革考卷”

↓↓↓


01

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深入推进


——不断提高土地要素配置效率。试行二三产业混合用地,更好满足新产业、新业态空间需求。探索“工业上楼”模式,打造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型制造业园区。


(今年5月,深圳市2024年第二季度新开工项目集中启动,其中包括了3个“工业上楼”项目。)


——促进劳动力要素畅通有序流动。开展特殊工时管理改革试点,率先建立快递行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建立灵活用工纠纷争议快速调处机制,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保障更加充分。


——推动资本要素服务实体经济。推进创业板改革并率先试点注册制;以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为牵引,配套开展土地分层确权、资产认定、免进场交易等制度创新;探索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产权市场化定价和交易机制,创新知识产权证券化模式,有效推动“知产”变“资产”。


02

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探索放宽市场准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出台在深圳放宽市场准入24条特别措施,深圳积极推动基础电信业务、电子处方中心等事项落地做实,成功获批增值电信业务扩大对外开放试点。


——创新国际性产业与标准组织管理制度。在加大培育力度的同时,也加强日常监督等方面管理。世界无线局域网应用发展联盟和国际星闪无线短距通信联盟已落户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




——开展破产制度改革试点。出台全国首部个人破产法规,成立全国首家个人破产事务管理机构,上线全国首个个人破产一体化办理平台,办结全国首单个人破产案件。创设商事主体歇业、除名等制度。


(《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2021年3月1日起开始实施,这意味着我国个人破产制度在深圳实现“破冰”。)

——开展新型知识产权法律保护试点。率先确立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实行技术调查官全流程、嵌入式办案模式,聘任一批技术调查官对案件技术事实提出专业意见,平均结案周期缩短43.8%。

03

科技创新制度环境加快完善


——优化科研管理制度。率先实行非竞争性、竞争性双轨制科研投入机制,创新“揭榜挂帅”“赛马制”“项目经理人制”等项目遴选和组织方式;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


——实施高度便利化的境外专业人才执业制度。制定“深圳版”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为符合条件的外籍人才办理R字签证和提供出入境便利;建立国际职业资格证书认可清单制度;开展外籍人才工作居留一站式服务。


04

高水平开放型经济体制更加健全


——率先探索完善国际法律服务和协作机制。深圳市中级法院制定《关于探索涉外民商事诉讼管辖机制改革的意见》,前海法院构建体系化的域外法查明与适用制度,深圳国际仲裁院率先探索跨境仲裁协作机制,搭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台,为我国企业走出去、境外投资者走进来提供积极主动的司法保障。

(2021年4月24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仲裁中心交流合作平台暨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签约挂牌仪式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举行。)

——构建跨国公司跨境资金池政策体系。2021年,率先获批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试点;2023年,又获批开展跨国公司本外币跨境资金集中运营管理试点,准入门槛降低、适用企业范围进一步扩大。

——先行先试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机制。2021年率先赴香港发行离岸人民币地方政府债券,连续三年赴香港发债50亿元,年年获得超额认购。

——承接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2021年落地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业务,2022年启动保税液化天然气(LNG)加注试点,深圳港成为全球第四个具备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枢纽港。

(深圳被赋予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许可权,自2022年11月实现首船加注后,深圳港成为全球第4个、华南首个具备LNG加注服务能力的枢纽港。)


05

民生服务供给迈上新台阶


——率先试点放宽国际新药准入。坚持放宽准入和强化监管协同推进,明确采购、配送、验收、储存及不良反应监测等监管要求。2020年11月试点启动以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等4家深圳医疗机构被纳入试点,共获批41种进口药器械。

(2023年6月,前海首批“港澳药械通”获批药品,正式投用。)


——完善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2022年编制发布医院质量国际认证标准,成为全国首个获国际医疗质量协会外部评审会(IEEA)权威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北京、广州等5个城市已应用该标准对13家医院进行评审认证。

——开展民生诉求综合服务改革。搭建民生诉求征集办理回复平台,编制民生诉求职责清单,构建民生诉求“多口归一”收集、“智慧精细”速办、“全程可视”反馈、“源头化解”分析等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

06

生态环境和城市空间治理改革成效显著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气候投融资改革,高标准建设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通过公开征集、筛选、评价,2023年以来先后遴选了两批次196个气候投融资项目,这些项目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591万吨。

(2023年4月,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高质量建设大会在深圳举行,国家(深圳)气候投融资项目库在会上正式发布。)

——优化生态环境管理机制。承接地质灾害甲乙级资质审批权;构建全国首个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制度完整体系并率先开展核算,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功能“有价化”核算“生态账”;率先开展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改革。

——开展航空资源结构化改革试点。创新应用点融合飞行程序、航空器尾流重新分类技术等,2023年深圳机场高峰小时容量标准由2020年54架次提升至65架次、位居国内双跑道机场第一,单日最高航班量达1235架次、创通航以来新高。

——创新无人机管理制度。放开部分微轻型无人机试飞空域,同步建设无人机综合监管平台,确保“飞得起来、飞得安全”;丰富无人机末端智能配送、跨海跨城物流运输服务等应用场景,推动无人机载货及综合应用。2023年,深圳低空经济总产值达900亿元,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

(2023年4月30日,外交部副部长华春莹在海外社交账号上转发了深圳开通“国内首条无人机常态化景区航线”的视频,并配文“新型配送方式正在中国生根发芽”。)


南海之滨,当年蛇口的开山炮音犹在耳,而深圳这片改革热土,早已换了人间。

任重而道远者,不择地而息。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新的重大部署。这既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新征程上,改革开放新篇正等待我们执笔书写。

记者 / 谭诗靖
排版 / 谭诗靖
审校 / 毛芸 靳阳懿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