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汽车出海,其实已经算不得新闻,但今年前8个月,它交出的成绩单着实亮眼。
据深圳海关统计,今年前8个月,深圳汽车和汽车零配件分别出口185.4亿元和157.5亿元,分别增长56.8%和35.5%——面对全球汽车市场种种压力和挑战,这一数据显得尤为难得。
深圳汽车出海,也已成为我国新质生产力出海的绝佳案例之一。
世界经济依然面对下行压力,海外市场政策博弈尚在持续,外贸如何巩固基本盘?答案是:创新尤为关键。具备科技创新硬核的新质生产力,无论在全球哪个市场,最终都会有“市场”。深圳是中国最早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城市之一,目前已成长为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整的城市。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达173万台,居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榜首。《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200万辆,全球汽车“含深量”显著提升,汽车产业工业产值达到万亿级规模。今年年初,比亚迪开拓者1号滚装船装载超5000辆新能源车,从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小漠港前往欧洲。这场港口和车企的首次梦幻联动,成为“国车自运”的标志性事件。汽车出海,多方助力。9月11日,小漠港一片繁忙,星航运“GOLD STAR”轮滚装船抵达港口,3000多台新能源汽车,一辆接着一辆驶入滚装船,静待出海。抓住深圳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契机,深圳港正加快建设链通世界、辐射全国、覆盖湾区的汽车出海大通道。自开港以来,小漠港开通7条滚装外贸航线,累计出口汽车已超60000辆。深汕特别合作区还推出“港厂联动”的创新模式,促使小漠港与工厂紧密合作,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港口与车企共筑出海之路,“前港后厂,出厂即出海”的出现,汽车出海效率得到快速提升。2023年我国累计出口汽车522万辆,同比增长57.4%,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但是中国车企要想在新的全球化格局中,代表新质生产力,成为新一代的跨国公司代表,就不能只卷销量和价格,而是要进一步开启价值链全球化进程,通过技术出海、服务出海、品牌出海、生产出海等新方式,不断向汽车产业价值链深层延伸。只有在开放的格局中练得一身真本事,爬升到产业链、价值链的顶端,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全球的市场。无论对于中国企业,还是西方企业,道理都是一样的。以比亚迪为例。2011年,马斯克在接受彭博社采访,听主持人说比亚迪是特斯拉的竞争对手时,哈哈大笑:“我不认为他们有什么很棒的产品。”而事实是,比亚迪一步步成为新能源汽车销售的全球冠军。2022年5月,马斯克在微博上用中英文写道:“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电和电动汽车领域正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无论你怎么看中国,这都是事实。”2023年,他在回应2011年嘲笑比亚迪时说,那是多年前的视频,如今比亚迪生产的汽车“竞争力很强”。有些道理全世界都一样,面子里子都是自己凭一口气挣来的。毕马威中国5月初发布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出海白皮书》认为,全球化背景下,绿色低碳和智能制造正成为全球制造业的新趋势和竞争焦点。中国制造业已从劳动密集型向高附加值的先进制造业转型,不断提升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作为全球新能源车的销冠,比亚迪还是全球唯一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车规级半导体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车企。
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比亚迪累计研发投入已近1500亿,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4.8万项、授权专利超3万项。仅今年上半年,其研发投入就达到了201.77亿元,同比增长42%。目前,比亚迪研发人员已超过10万,在全球车企中排名第一。这支庞大的研发队伍,使其能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三电技术上广泛布局,建立起庞大的“技术鱼池”。比亚迪坚定“出海”战略,已在全球设立30多个工业园,在全球六大洲有战略布局。今年7月,比亚迪再迎两大里程碑:泰国工厂竣工,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比亚迪也成为全球首家达成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车企。乘风破浪的背后,我们要坚持的是:创新能力的“内功”,核心技术的攻关,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才是新质生产力出海的不竭动力。今年深圳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就提出,针对具有战略意义、处于风口期、资源投入大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7个产业集群,将举全市之力集聚资源,以超常规力度支持培育。03
新能源车还代表未来吗?
欧美新能源车战略动摇了吗?这是近期舆论场比较焦虑的问题之一。
“电动汽车的兴奋感已经消失。”美国CNBC网站报道称,从福特、通用到奔驰、大众等汽车制造商,都在缩减或推迟电动汽车计划。欧美从政府到企业层面,在推进新能源战略方面均有“放缓”迹象。
但也有分析认为,“西方正在集体退出电动车领域”,这种说法是一种“误读”,西方的绿色转型目标没有改变。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欧美车企没有回归燃油车,也没有停止电动汽车业务,“可能是因为不赚钱,所以往后延迟一阵”。
据《环球时报》消息,保时捷和奔驰相关负责人,在回应《环球时报》记者时,都称“对电动化转型的坚定决心不变”。
奥迪全球CEO高德诺在接受德国《法兰克福汇报》采访时也表示,“汽车的未来是电动车,这是显而易见的。”
数据也有力证明上面的观点。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9月23日发布2024年1-8月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析。分析显示,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向发达国家市场呈现高质量发展的局面,主要是出口西欧和东南亚市场,近两年西欧和南欧的比利时、西班牙、斯洛文尼亚和英国等发达国家持续成为出口亮点,8月稍有回落。
分析还显示,今年对巴西等美洲国出口走强。自主品牌的上汽乘用车、比亚迪等新能源车型表现较顽强。虽然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8月暂时放缓,期待随着欧洲反补贴影响的逐步适应,中国对欧洲出口应该还能回升向上。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数字经济与全球战略研究所所长曹钟雄认为,新能源汽车一定程度上是当前全球科技和产业变革重要力量,应该说代表着一种产业方向,代表着消费趋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随着新能源+智能驾驶两大技术演进,其发展态势和动能会更加强劲。
曹钟雄分析,前8月深圳汽车出海数据反映,新能源汽车出口依然是国际消费的新趋势,也反映出深圳新能源汽车企业在全球竞争的良好发展态势。
曹钟雄建议,在大国竞争、贸易保护主义的阻碍下,特别是各种关税壁垒、绿色壁垒下,中国车企面临的全球竞争的环境会趋严——应对贸易壁垒的挑战,大于市场本身的挑战。为此,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市场多元化,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另一方面,还应继续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尤其要加强全球销售网络和汽车售后市场服务体系建设,以更好的品质和服务来应对各种挑战,赢得更多市场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