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忆岭南·最忆是禅城 | 流光溢彩动人处!“城门头”刻录着城市发展的岁月变迁

禅城旅游 2023-07-24

于汾江河畔聆听“汾流古渡”的点滴故事;在筷子路、永安路等禅城老街巷里穿行,感受古镇旧貌的岁月变迁;漫步在岭南园林,看特色建筑古色古香……佛山古镇满目风情,禅城旅游特开设【忆岭南·最忆是禅城】专栏,想向你缱绻诉说,追忆岭南。今天,让我们一起伫立于高楼,放目远眺,看万家灯火、车水马龙,忆城门头往事。








城门头为何无城门?



民间早有流传“塔坡岗向来有岗,城门头原本无城”。现禅城祖庙路附近和建新路尾,却有一条城门头路,原因何在?


城门头的历史,还得追溯到明朝。


城门头位于今祖庙路和建新路尾一带

招力行/摄


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农民黄萧养在冲鹤堡起事,挥军围攻省城(广州),同时分兵进攻佛山。当时季华乡长冼灏通和乡绅土豪梁广、霍佛儿等22人,联合组织乡勇将南、中部等地段分设27铺,每铺分派乡勇守御。并由栅下铺海口直到祖庙铺古洛社(洛水)止,沿汾江河支流右岸边,筑起一道大木栅,还在洛水前建造了一座坚固的街闸。

黄萧养的兵船分兵两路进攻栅下海口和洛水(即城门头处)强行登陆,由于被河道木栅栏所阻,历时半月,屡攻不下。后来,黄萧养兵败被擒,佛山才得以解围。

事后乡绅(地主)们上奏朝廷表功,景泰三年(1452年)梁广等人得赐忠义官,并敕封祖庙为灵应祠,将季华乡改为忠义乡。当时乡绅们将洛水前的地方称为“胜门头”(即胜利之城门头),并刻石竖于街闸上头,以作纪念。

人们因“胜”“城” 谐音,后直呼城门头。这就是“城门头原本无城”的缘由。

“城门原本无战事,豪绅农民来较量。一朝战胜称胜门,城门不在胜门存。”朗朗上口的诗句,寥寥几字的笔墨,即把城门头的历史代代传唱。




城门头无城门,那有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城门头街闸遗址被拆除,并被辟为马路。1989年2月,政府在城门头广场中央修建了一座城雕,城雕由三根高33米的柱体组成。反映了佛山的三大支柱产业:纺织、陶瓷、电子。


俯瞰城门头


1993年底,由于城门头广场的平面交通形式不能疏导五条干道大流量的车辆和行人,政府决定将其改造成下沉广场。

城雕正在爆破  摄/杨耀桐

1994年3月30日14时30分,城门头广场城雕被爆破拆除,正式成为了街坊们的回忆。此后,三大支柱产业走向转型,佛山也开始进入另一个新时代。


新建成的城门头下沉广场


90年代的城门头一带,建立起了中国银行佛山分行、广东丝绸式样厂、市运输公司、祖庙汽车站,同时还修建了佛山宾馆、百花广场等佛山老牌娱乐场所,成为了当时的“佛山CBD”。



城门头灯火璀璨,展城市发展新貌



如今的城门头一带,高楼拔地而起,展现着城市发展的速度和成果。地标性高楼恒安瑞士大酒店,成为了不少来到禅城的外地游客选择的落脚地。

夜魅禅城 卢展途/摄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门头处流光溢彩的灯光,让人流连忘返;五大交通要道车水马龙、川流不息,涌动着城市的繁华光景;城门头附近的活力商圈,人流攒动,洋溢着青春生动的气息。


俯瞰城门头  王维家/摄

站在城门头高处,放目远眺,禅城的繁华光景一轴延展。万家灯火,熠熠生辉,“城门不在胜门存”的故事又在续写新的篇章。


晚霞 王维惠/摄影





看禅城旅游    

       享幸福时光

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部分资料来源:《佛山史话》、佛山档案方志、佛山新闻网编辑:王泳仪图文版权归作者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推荐

1. 忆岭南·最忆是禅城 | 汾江河,流淌出佛山古镇的兴衰变迁

2.“腰间的赘肉咔咔掉!”来禅城这些宝藏运动圣地,开启夏日运动新模式!

3. 得闲饮茶!这些大隐隐于市的小众茶社,私藏特色美景与人间烟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