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科普大赛】参赛作品⑪ | 斜板应该怎么站?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第二缕阳光 Author 养志康复广济门诊
“医疗质量康复同行”阳光科普大赛参赛作品展示活动开始啦!>>
为拓展医学科普研究理论与实践,促进医学科普知识向全社会传播,弘扬医学科学精神,传播医学科学思想,倡导医学科学方法,在“8.19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院以“医疗质量康复同行”为主题,面向全院开展科普征文大赛,来自不同科室的“科普达人”们积极投稿,经科室审核筛选后,确定23个参赛作品入围。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展示入围作品,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作品吧!
今天展示的科普作品来自
儿童康复科
沈敏
一起来看
↓↓↓
斜板的正确使用方法
站斜板是脑损伤出现下肢肌张力增高者常用的训练方法。这个看似简单易用的康复训练方法,是不是也应该探讨一下,怎样才是正确的使用方法?
什么是斜板?
斜板由支撑板、固定架和角度调节架组成。支撑板的倾斜角度由角度调节架调节,目前市面上的斜板一般可以通过调节获得10°、20°、30°、40°踝背屈角度。也有一些斜板有15°、25°、35°、45°的角度。在购买时要与供应商细致沟通。
斜板是常用的康复器材,通过在斜板上用正确的站立体位,可牵伸小腿三头肌,矫正和防止踝关节跖屈畸形,防止下肢后侧肌腱的挛缩等。
站斜板的作用
牵伸技术的原理:缓慢持续牵拉时,高尔基腱器(肌肉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结合处)兴奋,激发抑制反应,使肌肉张力减低,肌肉长度变长,从而恢复肌肉柔韧性(伸展性和弹性)。快速牵拉肌肉时则肌梭(肌肉的长度感受器)兴奋,刺激传入神经纤维,增加肌肉张力。斜板站立正是运用了缓慢牵拉的原理,使小腿肌张力降低,肌腱延长。
站斜板的角度选择
踝关节关节活动范围:足背屈活动:坐位下屈膝90°,踝关节背屈活动范围0~30°。足跖屈活动范围0~50°。根据肌肉起止点不同,伸膝时踝背屈牵拉的是腓肠肌,屈膝时踝背屈牵拉的是比目鱼肌。斜板站立时为伸膝踝背屈,角度范围为0~25°。
适应症选择
中枢性痉挛是斜板站立的适应症,肌张力评定常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其中0~Ⅱ级的肌张力较适合斜板站立训练,腓肠肌得以牵伸。Ⅲ级肌张力在严格评估后可适量进行短时斜板站立训练,Ⅳ级肌张力因肢体僵硬,平衡性差,斜板站立效果不明显,可考虑结合手术、肉毒素注射等综合诊疗措施治疗。单纯的比目鱼肌张力增高,站斜板没有作用。
时长选择
实施过程中,先从0°开始,根据使用者的耐受程度,保持站立10~20秒,休息片刻后继续循环此类动作,原则为少量多次。初期可控制在5分钟内,后期可逐渐延长时间,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调整角度依照病程每周增加5°,直到25°为止保持。角度选择以患者有肌肉被牵伸感,没有明显的疼痛为度,角度增加调节频次一般为2周一调。
姿势选择
站立过程中,各个关节部位的正确摆放很关键,如果姿势不当效果适得其反,或者可能造成对肌体的损伤。踝关节在整个的站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体负重最大的关节,站立时全身重量均落在踝关节上。
斜板站立正确方法为:
足踝:保持全足底与支撑板尽量贴合,足跟保持中立,防止出现足内外翻现象,通过观察可以判断双下肢重力是否集中于双足底。
膝部:跟腱紧张引起的足下垂在站斜板时可能会出现膝过伸的代偿,长时间保持这种姿势会形成骨骼畸形。因此在训练时,可使用毛巾卷等让膝关节适量微屈,0~5°为宜。
髋部:斜板站立时让髋部紧靠墙壁使其充分伸展,保持中立位,期间不可出现髋部前、后倾现象。重心保持困难或易倒时,辅助人员可控制其骨盆给予支持。
躯干、肩部、头部:双肩保持水平,躯干避免重心前后移位,注意保持重心(第2腰椎前缘)垂直投影在双足中间。头部保持中立位,目视前方。辅助人员通过观察纠正病患不良姿势。
禁忌症
发热、低血压休克危险患者、双下肢关节严重变形者、严重肥胖或长期卧床者、下肢有出血开放性伤口者、下肢有扭伤、挫伤或骨折未愈合者、有严重的心衰和血压不稳者等。
安全注意事项
使用前检查各固定用螺丝有无松弛滑脱。斜板站立过程中避免无人看护,若全身肌力低于3级者则需专业医务人员看护。如有必要应绑上固定带。必须保持2/3以上脚掌着地方可以站斜板,并且在缓慢牵伸下能达到全脚掌着地,否则禁用,以避免损伤肌腱,形成摇椅足。注意长时间卧床患者站立时有无起立性低血压症状,且站立完毕后检查足底皮肤有无磨损以防褥疮。
总
结
正确使用康复器材,积极主动运动,早期干预,早期康复训练,坚持长期连续有效的康复训练,才是康复治疗取得效果的关键所在。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
供稿丨儿童康复科
编辑丨宣传文明办
医院 概况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即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2007年由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揭牌落成。医院隶属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是上海首家公立康复医院、首家纳入上海申康市级医院发展管理平台的康复医院和首家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医院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首批工伤康复定点机构,首批获得GCP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单位,也是康复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目前,医院已成为国家省(市)级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全国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机构、全国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资源中心、中国康复医学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级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医院被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连续五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
医院拥有松江、浦东两个院区,松江院区占地面积39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目前核定床位360张。医院现有职工690余名,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近200名,具有高级职称员工67名。医院拥有由中国工程院戴尅戎院士、顾玉东院士和美国医学科学院励建安院士领衔组成的专家顾问团;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中组部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等高水平专家领衔的人才队伍。医院建立了以康复医学科为主体,由内、外、妇、儿等共同支撑的康复服务和临床保障体系;秉承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的全面康复理念,形成了以“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肺康复”为重点,以“儿童康复、肿瘤康复、妇女健康康复、视听觉康复”为特色的“七大康复中心”学科建设规划;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医院采用联合学科团队服务模式,开展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心理治疗等完善的康复治疗项目,在康复早期介入,改善身心功能障碍,重建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领域具有雄厚实力。医院年收治上海市80%左右的工伤康复患者,职业康复后的再就业率达78%,同时,积极发挥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机构作用,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工伤诊疗中心。
医院建有康复医学基础研究中心、智能康复临床研究中心、转化研究中心等三个科研平台,重点开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神经调控与脑功能康复、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相关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数十篇;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科技奖项。医院配有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近红外脑功能仪等国际先进设备设施。依托同济大学建设一流的康复医学基础研究平台,设立一流的大型仪器设备研究平台,一流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以及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配备有完善的SPF级动物实验中心。
医院致力于培养卓越康复人才,2018年正式成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与同济大学共同建设康复治疗学系,创建“2+2”(大学2年、医院2年)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化精品教学。2019年,医院牵头建设的康复治疗专业通过了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教育机构最高等级(五年)的认证;2021年,康复物理治疗专业申报教育部国家一流专业。同时,医院与30余所境内外高校建立了临床教学合作关系,每年承担200余名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医院二期扩建工程是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2020年正式开工,计划于2023年竣工,建设完成后医院将拥有1000张床位。未来,医院将继续着眼于上海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大局,注重体现龙头引领与示范辐射效应,建成全国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集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科学研究和康复医学工程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建成整合预防、治疗、康复技术,提供全周期医疗服务的残疾人健康管理中心;建成培养卓越康复人才、研发关键康复技术的研究型大学附属康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