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科普大赛】参赛作品⑬ | 肋骨外翻——产后容易被忽略的问题
“医疗质量康复同行”阳光科普大赛参赛作品展示活动开始啦!>>
为拓展医学科普研究理论与实践,促进医学科普知识向全社会传播,弘扬医学科学精神,传播医学科学思想,倡导医学科学方法,在“8.19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院以“医疗质量康复同行”为主题,面向全院开展科普征文大赛,来自不同科室的“科普达人”们积极投稿,经科室审核筛选后,确定23个参赛作品入围。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展示入围作品,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作品吧!
今天展示的科普作品来自
盆底康复科
陈伟 吴雪莹
一起来看
↓↓↓
说到肋骨外翻,好多人以为只有发育有问题的小孩才有。其实产后妈妈们也容易出现肋骨外翻的问题,那究竟什么是肋骨外翻?什么原因导致肋骨外翻呢?
请看下文!
什么是肋骨外翻?
肋骨外翻是指胸廓位置改变;肋骨向上/向前倾斜,变平和变宽,或两者兼而有之;导致肋骨外翻有许多潜在的因素,如体态、呼吸模式、腹部力量等。
今天我们主要关注产后外翻。
肋骨外翻有哪些测试方法呢?
1、侧面观察
首先,我们从侧面看肋骨的位置,理想情况下,肋骨与骨盆排成一条直线,脊柱的曲线在下背部比较明显。如果肋骨向上突出超过腹部,就说明有肋骨外翻。可以看到右图中就有肋骨外翻的问题。
2、平躺位观察
上图展示了另一种肋骨外翻的姿势。可以注意到平躺位下右侧肋骨突出,并且腰部与床面距离较大。
产后,腹肌处于拉长位置,力量减弱,恢复肌力需要足够的时间。同时因为下背部的肌肉处于缩短的位置,在日常活动中很容易因为动作代偿产生劳累与疼痛。
所以产后训练很重要的一点,我们需要改善身体姿势。如果肋骨持续外翻,就很难强化被拉长的腹肌!并且长时间保持这个姿势,背部肌肉会变得紧绷,也因此会在平躺时还保持肋骨向上突出。
3、正前方观察
胸骨下角
在前视图中通过胸骨下角去判断肋骨是否外翻,胸骨下角是双侧肋骨在胸骨下方形成的角度。正常角度是 90 度。可以将拇指放在这个空间中,看看它们是否形成 90 度角。当这个角度大于 90 度时,就表明存在肋骨外翻。
通常在肋骨外翻的情况下,腹内斜肌偏紧张,会造成肌肉不平衡。
4、平躺位正前方观察
这是平躺着查看前视图以检查肋骨情况。可以看到右边的肋骨比左边的更高也更宽。胸骨角大于 90 度,且左右不对称。
肋骨外翻会自愈吗?
肋骨外翻不会自行好转,需要个性化治疗来改善姿势和肌肉募集!!!
身体的许多功能都依赖于横膈膜和肋骨的位置。身体前侧功能障碍会改变消化功能减弱、背痛、增加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性,并影响骨盆底肌的灵活性。由于肌肉不平衡而产生动作代偿模式还会导致疼痛和/或肌力的下降。改善肋骨外翻可使腹部肌肉有效收缩,解决因为肌肉不平衡导致的小腹突出问题。
许多妈妈都希望在产后恢复平坦的腹部。那么就从改善肋骨外翻开始吧!!!
肋骨外翻的自我训练方法
有多种因素会导致肋骨外翻:腹肌无力、背部紧张、无效的呼吸、肩上抬受限。改善肋骨外翻要从这几种方面入手。
第一步:放松背部肌肉
第二步:呼吸与核心激活
1
2
3
第三步:肩部活动时学会肋骨向下运动
治疗肋骨外翻的关键是改善身体对称性和肌肉平衡。除背部和腹部的肌肉不平衡,还要关注肩膀、腿、脚和骨盆的问题。
要改善肋骨外翻,同时也需要改变日常生活中的站、坐、抱孩子的姿势,并且进行针对性的运动训练。详细治疗方案可以咨询物理治疗师哦!
供稿丨盆底康复科
编辑丨宣传文明办
医院 概况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即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2007年由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揭牌落成。医院隶属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是上海首家公立康复医院、首家纳入上海申康市级医院发展管理平台的康复医院和首家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医院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首批工伤康复定点机构,首批获得GCP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单位,也是康复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目前,医院已成为国家省(市)级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全国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机构、全国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资源中心、中国康复医学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级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医院被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连续五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
医院拥有松江、浦东两个院区,松江院区占地面积39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目前核定床位360张。医院现有职工690余名,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近200名,具有高级职称员工67名。医院拥有由中国工程院戴尅戎院士、顾玉东院士和美国医学科学院励建安院士领衔组成的专家顾问团;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中组部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等高水平专家领衔的人才队伍。医院建立了以康复医学科为主体,由内、外、妇、儿等共同支撑的康复服务和临床保障体系;秉承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的全面康复理念,形成了以“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肺康复”为重点,以“儿童康复、肿瘤康复、妇女健康康复、视听觉康复”为特色的“七大康复中心”学科建设规划;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医院采用联合学科团队服务模式,开展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心理治疗等完善的康复治疗项目,在康复早期介入,改善身心功能障碍,重建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领域具有雄厚实力。医院年收治上海市80%左右的工伤康复患者,职业康复后的再就业率达78%,同时,积极发挥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机构作用,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工伤诊疗中心。
医院建有康复医学基础研究中心、智能康复临床研究中心、转化研究中心等三个科研平台,重点开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神经调控与脑功能康复、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相关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数十篇;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科技奖项。医院配有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近红外脑功能仪等国际先进设备设施。依托同济大学建设一流的康复医学基础研究平台,设立一流的大型仪器设备研究平台,一流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以及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配备有完善的SPF级动物实验中心。
医院致力于培养卓越康复人才,2018年正式成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与同济大学共同建设康复治疗学系,创建“2+2”(大学2年、医院2年)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化精品教学。2019年,医院牵头建设的康复治疗专业通过了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教育机构最高等级(五年)的认证;2021年,康复物理治疗专业申报教育部国家一流专业。同时,医院与30余所境内外高校建立了临床教学合作关系,每年承担200余名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医院二期扩建工程是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2020年正式开工,计划于2023年竣工,建设完成后医院将拥有1000张床位。未来,医院将继续着眼于上海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大局,注重体现龙头引领与示范辐射效应,建成全国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集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科学研究和康复医学工程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建成整合预防、治疗、康复技术,提供全周期医疗服务的残疾人健康管理中心;建成培养卓越康复人才、研发关键康复技术的研究型大学附属康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