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阳光·科普大赛】参赛作品⑲ | 癌痛患者的福音——鞘内镇痛泵植入术

“医疗质量康复同行”阳光科普大赛参赛作品展示活动开始啦!>>

为拓展医学科普研究理论与实践,促进医学科普知识向全社会传播,弘扬医学科学精神,传播医学科学思想,倡导医学科学方法,在“8.19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我院以“医疗质量康复同行”为主题,面向全院开展科普征文大赛,来自不同科室的“科普达人”们积极投稿,经科室审核筛选后,确定23个参赛作品入围。即日起,我们将陆续展示入围作品,快来看看有没有你感兴趣的作品吧!


今天展示的科普作品来自

疼痛康复科 

余斌 赵曦

一起来看

↓↓↓
















































案例介绍
















































陈女士,62岁,因肺部干咳久治不愈,辗转多家医院2年,被确诊为肺癌伴广泛肝转移,无法手术,长期口服中药治疗。后患者因间断性腹部剧痛来余斌主任专家门诊就诊,当时患者因疼痛无法站立,由两位亲属搀扶入室,患者以间断性腹部胀痛为主,发作频繁,VAS评分8-10分,口服吗啡缓释片及芬太尼透皮贴效果差,第二天收入住院,术前吗啡测试评估有效后,余斌主任及其团队为患者施行了半置入式吗啡鞘内泵植入术,术后疼痛缓解,5日后出院。因吗啡耐受改用氢吗啡酮复合罗哌卡因、右美,效果好,因镇痛效果好,极大改善了睡眠,胃口也改善了很多,现术后已6个月,目前状态良好。


▲余斌主任手术中


癌性疼痛是由于恶性肿瘤引起的疼痛,是造成癌症中晚期患者主要痛苦的原因之一。晚期癌性疼痛程度激烈,24小时持续疼痛让患者痛不欲生,消耗体力,使免疫力迅速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面对生活的信心。



癌痛究竟有多痛?




治疗肿瘤疼痛,只能吃药吗?




WHO三阶梯疼痛治疗指南使用20年以来,完全的缓解癌痛仍较难实现;长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容易耐药,导致镇痛效果不佳,同时恶心、呕吐、便秘等不良反应也让患者难以耐受,导致药物治疗的失败或者终止。因此,“多模式镇痛”的理念在近年来受到广泛推崇,通过将药物、介入治疗、神经调控、精神疗法、理疗等多种方法巧妙的联合应用。


基于此,在原来疼痛三阶梯疗法的基础上,目前国际上已将疼痛治疗修正为四阶梯疗法:

1)非阿片类药物(NSAIDs)

2)弱阿片类药物

3)强阿片类药物

4)介入治疗、鞘内药物输注泵和神经调控等。同时,每一阶梯都可以联合药物同时治疗,急性痛和轻度痛可选择低阶梯的疗法,慢性痛和中重度疼痛可选择高阶梯的疗法。



















































鞘内镇痛泵植入术

癌痛患者的福音



鞘内泵的出现使得癌痛治疗出现了新的曙光。


植入式鞘内输注系统(Intrathec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IDDS):这是国际疼痛界治疗癌痛和慢性顽固性疼痛的终极方法之一,对许多其他镇痛方法不能缓解的疼痛,该方法具有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


植入式鞘内输注系统(IDDS),即通过植入在患者体内的药物灌注泵,将吗啡等药物匀速持续注射至患者的蛛网膜下腔。药物通过脑脊液循环与脊髓的神经受体相结合,阻断疼痛信号经脊髓向大脑传递,提高强镇痛药的全身性镇痛疗效,从而使每日所需的鞘内阿片类药物降低至之前口服所需剂量的大约1/300,大大减少了机体每日所需镇痛药物用量,并能大幅度降低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对于全身性使用阿片类药物,鞘内给药更为安全,并发症和死亡率更低,更改治疗方案的可能更小,因此目前专家共识推荐,不能再将其列为大剂量全身使用阿片类药物无效后的补救措施,应作为癌痛的首选治疗方案之一。



植入式鞘内输注系统(IDDS)会不会很贵?



植入式镇痛泵纳入上海市最高报销比例等级甲类医保。


2022年6月15日起,上海市扩大医保支付范围,完善医保支付方法,将“输液泵及导管”植入式注药器及配件等30个医用耗材条目新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其中“植入式镇痛泵”由原先的自费调整为甲类医保,纳入上海市最高报销比例等级,医保报销90%左右,为饱受慢性顽固性疼痛的患者,尤其是癌痛患者带来福音。


















































什么样的癌痛患者适合IDDS?















































IDDS的适应症

1)口服镇痛药物不能耐受或不良反应限制了剂量的进一步增加,患者寻求其他给药途径,并自愿接受IDDS治疗;

2)尽管采取了最优化的全身药物治疗,但仍有中度以上的疼痛;

3)静息痛和活动痛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如病理性骨折、神经丛受累、盆腔癌痛综合征等;

4)局部或区域性疼痛,需要大剂量阿片类药物才能达到镇痛效果,如晚期癌症神经根性躯体和肢体痛、下肢缺血痛等;

5)对IDDS反映良好的情况(如胰腺癌,早、中期癌症患者),且患者主动/自愿选择IDDS治疗。


鞘内镇痛虽然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如术后头痛、排尿困难、低血压、呼吸困难等,但其发生率较低,且可以通过及时的处理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专家介绍


余 斌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主任医生,同济大学教授,硕、博士导师。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麻醉科及疼痛科主任。美国纽约特种外科医院高级访问学者。现任上海康复学会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疼痛专委会委员、中国心胸血管麻醉分会疼痛学分会常务委员、医促会全国区域麻醉与镇痛委员、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学会麻醉分会委员、中国老年保健协会疼痛病学分会委员、上海创伤专委会委员、上海麻醉专委会神经外科学组副组长、中西医结合学会上海麻醉与镇痛专委会委员等。具创新精神,擅长在临床中发现问题,将临床与基础研究有机结合,形成专利技术并转化再解决临床问题,目前获授权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明专利5项,转化专利5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著30余篇,其中SCI收录14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卫计委及申康及横向课题课题共9项;同时作为组长单位牵头完成医疗器械上市前的多中心注册临床研究。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中华医学会麻醉分会、上海市卫生系统等各级各类奖励多项,2015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三等奖(第一获奖人)。2021年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及2020年同济大学三八红旗手。作为负责人连续7年举办9次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


临床特色:

擅长各类常见疼痛疾病如头痛,颈肩上肢痛,带状疱疹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腰腿痛等的诊疗,尤其善长超声引导下精准治疗各种疑难疼痛;癌痛治疗的鞘内泵植入技术;超声引导下连续神经阻滞麻醉技术等。



专家门诊时间(松江院区)

周一下午(13:00-16:30)

周二上午(8:30-11:30)



供稿丨疼痛康复科

编辑丨宣传文明办




医院 概况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即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2007年由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揭牌落成。医院隶属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是上海首家公立康复医院、首家纳入上海申康市级医院发展管理平台的康复医院和首家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医院是医保定点医疗机构、首批工伤康复定点机构,首批获得GCP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单位,也是康复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目前,医院已成为国家省(市)级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全国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机构、全国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资源中心、中国康复医学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和科普示范基地、国家级康复护理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医院被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连续五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


医院拥有松江、浦东两个院区,松江院区占地面积396亩,一期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目前核定床位360张。医院现有职工690余名,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员工近200名,具有高级职称员工67名。医院拥有由中国工程院戴尅戎院士、顾玉东院士和美国医学科学院励建安院士领衔组成的专家顾问团;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青”,中组部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等高水平专家领衔的人才队伍。医院建立了以康复医学科为主体,由内、外、妇、儿等共同支撑的康复服务和临床保障体系;秉承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的全面康复理念,形成了以“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肺康复”为重点,以“儿童康复、肿瘤康复、妇女健康康复、视听觉康复”为特色的“七大康复中心”学科建设规划;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医院采用联合学科团队服务模式,开展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康复工程、心理治疗等完善的康复治疗项目,在康复早期介入,改善身心功能障碍,重建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领域具有雄厚实力。医院年收治上海市80%左右的工伤康复患者,职业康复后的再就业率达78%,同时,积极发挥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机构作用,构建长三角一体化工伤诊疗中心。


医院建有康复医学基础研究中心、智能康复临床研究中心、转化研究中心等三个科研平台,重点开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神经调控与脑功能康复、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相关研究。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数十篇;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科技奖项。医院配有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近红外脑功能仪等国际先进设备设施。依托同济大学建设一流的康复医学基础研究平台,设立一流的大型仪器设备研究平台,一流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以及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配备有完善的SPF级动物实验中心。


医院致力于培养卓越康复人才,2018年正式成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与同济大学共同建设康复治疗学系,创建“2+2”(大学2年、医院2年)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化精品教学。2019年,医院牵头建设的康复治疗专业通过了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CPT)教育机构最高等级(五年)的认证;2021年,康复物理治疗专业申报教育部国家一流专业。同时,医院与30余所境内外高校建立了临床教学合作关系,每年承担200余名学生的临床教学任务。


医院二期扩建工程是上海市重大建设项目,2020年正式开工,计划于2023年竣工,建设完成后医院将拥有1000张床位。未来,医院将继续着眼于上海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大局,注重体现龙头引领与示范辐射效应,建成全国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集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科学研究和康复医学工程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建成整合预防、治疗、康复技术,提供全周期医疗服务的残疾人健康管理中心;建成培养卓越康复人才、研发关键康复技术的研究型大学附属康复医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