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尧舜禹确有其人吗?
全文共3264字 | 阅读需5分钟
本文系中国国家历史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小编微信号zggjls01,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在尧舜禹身上,凝聚着古人对理想政治与理想社会的情感寄托。
从小到大,在我们接受的历史教育中,尧舜禹都被视作上古的贤君。他们以禅让的形式,完成政权的更替,代表着“公天下”而非“家天下”的思想。
大禹的形象
不过,有一部分文章、书籍会提到:尧舜禹未必确有其人,而且,所谓“禅让”很可能只是部分学者一厢情愿的想法(甚至是主观创造)罢了。
那么,事实真相究竟如何?为什么围绕尧舜禹,会有这样的争议呢?
1
“疑古派”的兴起
20世纪初,顾颉刚在《古史辨》第一册里曾提到:
我很想做一篇《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把传说中的古史的经历详细一说。这有三层意思。第一,可以说明“时代愈后,传说的古史期愈长”。如这封信里说的,周代人心目中最古的人是禹,到孔子时有尧、舜,到战国时有黄帝、神农,到汉以后有盘古等。第二,可以说明“时代愈后,传说中的中心人物愈放越大”。如舜,在孔子时只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圣君,到了《尧典》就成了一个“家齐而后国治”的圣人,到孟子时就成了一个孝子的模范了。第三,我们在这上,即不能知道某一件事的真确的状况,但可以知道某一件事在传说中的最早的状况。我们即不能知道东周时的东周史,也至少能知道战国时的东周史;我们即不能知道夏、商时的夏、商史,也至少能知道东周时的夏、商史。
这段话在20世纪的中国历史学发展进程中,至关重要。文中,初出茅庐的顾颉刚,简要地阐述了自己的“疑古”思想。顾颉刚认为,纵观历史,那些上古时期的传说人物(以尧舜禹为代表)形象,大多是通过历朝历代的加工,逐渐变得具体的。
顾颉刚
顾颉刚的思考,并不是空穴来风。
自清朝中后期开始,随着今文学派的兴起,“疑古”的精神逐渐萌发出来。当时,刘逢禄怀疑《左传》,魏源怀疑《毛诗》和汉代的《古文尚书》,邵懿辰怀疑《逸礼》,都是怀疑古文经的先声。
到后来,廖平、康有为等继起,大举攻击古文经,顺带着怀疑到古史传说上,认为古史传说多出自先秦诸子的创造,以达到他们“托古改制”的目的。这样一来,“疑古”的学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康有为
进入民国以后,随着西方治学方法和新史观的不断输入,国内学者纷纷重新检讨中国那些传说人物及历史。而顾颉刚对于尧舜禹的发难,则是其中相当典型的一桩。
但是,两千年来一直被视为“典范”的尧舜禹,怎么一夜之间就成了杜撰出来的呢?
2
信史与传说
《史记》开篇,司马迁在《五帝本纪》里说“黄帝者,少典之子,……”这些话,历来被学人们奉为金科玉律,没有人会去怀疑。我们今天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也是从司马迁笔下的黄帝、炎帝来的。
记载尧舜禹事迹的《史记·五帝本纪》
但是,20世纪的“疑古”思潮改变了这种观念。
以胡适、顾颉刚为代表的一批年轻的历史学家,开始全面反思古代历史。黄帝、炎帝这样的人物,显然只能归入传说,至于尧舜禹,也基本被列入传说附会之列。甚至,历代学人认为的古代王朝的开端——夏商二朝——也被“疑古派”认为是传说,绝不能当作信史看待。
当时,顾颉刚牵头,陆续出版了汇集各类疑古论著的《古史辨》,对这些所谓的“信史”展开了毫不留情的“批判”。
《古史辨》书影
尧舜禹,在顾颉刚看来,纯属子虚乌有。他在致钱玄同的信中说道:
至于禹从何来?禹与桀何以发生关系?我以为都是从九鼎上来的。禹,《说文》云:“虫也,从禸,象形。”禸,《说文》云:“兽足蹂地也。”以虫而有足蹂地,大约是蜥蜴之类。我以为禹或是九鼎上铸的一种动物,当时铸鼎物,奇怪的形状一定很多,禹是鼎上动物的最有力者;或者有敷土的样子,所以就算他是开天辟地的人。
后来,顾颉刚的这段话,被演绎成了各种版本,最夸张的莫过于“大禹是条虫”的版本。而这样的论调,却成为后来的历史爱好者调侃“疑古派”的一种玩笑。
但是不可否认,顾颉刚的这些论断,在当时引起了广泛争论,同时也推动着历史学的发展。尤其是,这让历史学家们重新审视信史与传说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黄帝雕像
在胡适、顾颉刚等人的影响下,学术界开始将怀疑的眼光,从黄帝、炎帝,一路而下,推到了商代——《史记》里记载的尧舜禹汤,恐怕都只是传说吧?
3
横空出世的甲骨文
20世纪初,在胡适、顾颉刚等人掀起“疑古”思潮的同时,有一样东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1898年,当时的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因病治药,却发现买来的甲骨上有奇怪的刻划符号。经过多方查考,王懿荣与当时的一批饱学之士认定,这些甲骨上的刻划符号,是一种比小篆更为古老的文字!
循着线索找下去,人们终于发现,这些甲骨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河南安阳。学者们断定,在河南安阳,埋葬着一段历史。
甲骨文
1928年,由留学归来的李济主持,安阳考古的大幕正式拉开。不久后,这里被确认为商代晚期遗址。而随着甲骨文逐渐被释读出来,一张商王世系表,逐渐清晰起来。当人们拿地下挖出来的商王世系表,与传世的《史记》相互对照,发现二者有着惊人的吻合!
殷墟的发掘者——李济
由此,历史上存在着商这样一个朝代的事实,再无异议。同时,《史记》等古籍对于传说时代的记载,也得到了更大的确证。
甲骨文的横空出世,让商朝的存在成为定论,我们熟悉的盘庚、武丁、商纣等人,都被记录在甲骨文上。但是,现在发掘出来的所有甲骨上,没有见到任何跟尧舜禹有关的记载,对于夏朝,也没有提及。考古学家着力研究的二里头文化,与我们所说的夏朝究竟有何关系,始终存在很大的争议。
甲骨文与殷墟,坐实了商代的存在,但尧舜禹是否确有其人,仍然是个未解之谜。
4
大禹与治水
大禹治水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一个故事。传说中,在尧舜时期,洪水滔天,大禹的父亲鲧受命治水,却无功而返。最后,大禹临危受命,接替父亲的职位,勤勤恳恳,“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成功了。
洪水滔天,这好像是世界主要文明体系共有的一段故事,而在中国,这段故事的主要人物便是大禹。
迄今为止,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关于大禹及大禹治水的记录,来自公元前10世纪中叶的西周青铜器——遂公盨。也就是说,至迟在西周初年,大禹治水的故事便已经有了。但是,这样的故事,不能证明确有其人。
遂公盨
西周的第一任君主——周武王,打败了商纣王,代替商朝建立了周朝。作为臣子的周武王竟然兴兵犯上,并最终颠覆了商王朝。这样的行为,多少会让人觉得不符合礼制。
因此,在周武王建立周朝之后,西周统治者便编造了一套商汤伐桀的故事,以此来证明,以有道伐无道的合法性。后来孟子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便将商汤伐桀与武王伐纣作为同样性质的事。如果这些都是真的,那显然西周统治者的“故事”编成功了。
但西周初年,到底有没有刻意去编造商汤伐桀的故事呢?不知道。
武王伐纣示意图
由于相关资料的缺乏,我们完全无法知道,商汤伐桀的事情是否发生过,也根本不知道夏朝是否是周人杜撰的一个朝代,同时,夏朝的创始人——大禹,是否真正存在过,也仍然是个问题。
5
禅让?没有的事
随着近年来考古学的进展,学者们基本达成共识:私有制、家天下这些特征,是进入集权形态的“标配”。也就是说,像尧舜禹这样的首领,拥有着相当大的权力,他们是绝不会将权力拱手让给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人的。
古本《竹书纪年》里说:“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这倒是有可能的,毕竟,权力斗争充满了血腥,没有太多平和可言。
不管怎么样,今天的学术界基本肯定,尧舜禹的所谓“禅让”是不存在的。即使历史上真的有尧舜禹,他们之间的权力嬗递,也不会是禅让的形式。
《竹书纪年》书影
20世纪初,顾颉刚推断,“禹”可能是鼎上的神兽;而《说文》有提到,“尧,高也”、“舜,艸也”,将神兽、草木等或抽象、或具象的内容人格化,很符合人们对于英雄崇拜的需要。这些上古时代的英雄,有着完美的人格、崇高的品德,以近乎完美的“禅让”来完成权力的交替。
不得不说,在尧舜禹身上,凝聚着古人对理想政治与理想社会的情感寄托。所以,不管尧舜禹是不是确有其人,人们都需要这样的人物,来彰显我们祖先的光辉形象。
明白这一点,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尧舜禹即使只是传说人物,却在中国历史、中国文化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了。
尧舜禅让的主题画作
当然,尧舜禹和“禅让”之事,可信度不高。不过今天,他们已经深入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成为祖先留下的一笔遗产,留给我们守护。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立场)
▼
《中国国家历史》新书上市,长按下方海报二维码识别后购买!
或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购买!
下单送馆藏图书一本!
欢迎转发朋友圈
公号转载须经授权,并不得用于微信外平台
商务合作、订购微信号:zggjls01
投稿邮箱:zggjls01@126.com
邮发代号:28-474
QQ群:460382533
电话:13372012240
点击标题立即阅读
九·一八特辑 | 日本历史教科书关于中日战争的书写及评析(上)